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她們的婚外情能被理解,但能否被寬恕?該怎樣看待追求幸福與倫理道德間的關係?浪人2016-05-05 23:02:56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也是人類的本能,而倫理道德則是人類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枷鎖。

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她們的婚外情能被理解,但能否被寬恕?該怎樣看待追求幸福與倫理道德間的關係?葉揚 獨眼2016-08-07 15:43:27

“理解”是所有讀小說的人都可以做的事,是所有當事人之外的旁觀者可以做的,但這些人沒有資格完成“寬恕”這一行動。是否“寬恕”應由被她們傷害了的人說了算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丈夫在小說裡都因為對她們有所理解,而沒有痛恨或要嚴厲懲罰她們(現實生活中這類報復要比小說裡的丈夫們嚴酷可怕得多),他們都不希望她們死,包法利本人尤其是滿懷著愛,卡列文雖有更多怨念但所採取的手段也無非是在安娜和孩子之間製造更多隔絕,他們最後都幾乎寬恕了她們。

把《安娜·卡列尼娜》與《包法利夫人》完全劃成一個圈子並不正確,她們有不同的追求和愛的方式,只能在此題目中說,我認為毀滅她們的主要不是外界的力量,而是一種幻滅的絕望。

追求愛之前,她們當然知道會面對什麼社會輿論,但即使在小說中你也能發現那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除了她們之外,她們身邊都有人在玩婚外戀的遊戲。

這兩部小說中雖然有著世俗對女主人公施加的道德輿論的壓力,可她們的悲劇並不完全來自於這些壓力,毀滅她們的、讓她們最終感到痛苦的是愛人的不同形式的背棄,是對愛的激情感到了絕望,那曾經是她們生活中的光,是她們追求的形式與內容的重要部分,可現實和她們的期待不僅不匹配而且無以為繼。她們還願意頂住壓力的時候,她們的愛人卻將她們拋棄了。

你要留意的一點是,你所提到的兩位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她們追求的並非是“幸福”,她們想尋找的是激情和愛。“幸福”包含著一部分的對真愛的追求,且不說她們愛的是不是真愛,但“幸福”還包括很多層次的喜樂、安穩,不止是愛的滿足。追求幸福和追求愛情有可能是一個方向的事情,也有可能從某個時刻就分道揚鑣了。

道德倫理高度的輿論是一種對受害者的聲援。道德的角度討論婚外戀是對毫無契約精神的離棄的批判,倫理角度討論婚外戀是個人意志導致家庭、社會失序的討伐。除非產生了私刑,不然其實道德倫理的威懾力不足以震懾婚外戀的當事人,他們在事情發生之前就知道會有這些東西。我們讚美或害怕愛情的力量也是因為它有時會讓人有無可限量的勇氣,有時會讓人突破界限,喪失理性,面臨窘境。如果相戀的人足夠堅持,這些並不是問題。他們也無懼於這種危險,更不在乎傷害他人。

道德倫理是不是阻礙追求幸福的東西,還是需要人認清他/她的幸福到底是什麼。不要把模糊的東西混為一談,然後做錯誤的歸因,找出可笑的解法。

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她們的婚外情能被理解,但能否被寬恕?該怎樣看待追求幸福與倫理道德間的關係?流流2016-08-07 17:57:39

關於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愛情的行動該怎樣評價也是作者托爾斯泰所思考過的問題。

之初,作者本意是塑造一個上層社會的放蕩淫亂墮落的女性形象,但在創作中安娜逐漸豐富的人物形象打破了初衷,一方面作者欣賞讚揚安娜這樣敢於大膽光明地追求真愛不苟且於上層社會偷情的潛規則,一方面作者又批判在新舊時代交替下舊規則被打破新秩序還未建立的混亂狀態的俄國上層社會女性偷情淫亂過度追求淫亂的真實。

於是,基於這樣的矛盾性,作者在書的題詞上選擇了聖經上的——申冤在我,我必報應,來做為評判安娜的行為,即凡出生者皆有罪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評判安娜,唯有上帝能做出裁決。從作者角度而言,根本沒有寬恕這一說,當死亡降臨塵埃落定,審判終歸上帝。

包法利夫人,人們將其比作另一個堂吉訶德,在於他們都耽溺於過去的虛幻枉顧現實的真相。包法利夫人不斷追求愛情的本質其實是對中世紀騎士愛情的追求,這樣的追求本就是痴人說夢的行為,因此註定是個悲劇帶來的是毀滅。她的愛情觀只是作者藉以表達小人物沉溺於中世紀而被高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碾壓的悲劇,至於對她的寬恕同樣無人能審判。

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她們的婚外情能被理解,但能否被寬恕?該怎樣看待追求幸福與倫理道德間的關係?知乎使用者2017-10-12 08:20:52

安娜的所謂“婚外情”和當今社會的“婚外情”是不能等同的。

安娜那個環境裡,已婚女性有情夫和已婚男性有情婦一樣是平常的事情。卡列寧並不是不知道安娜有情夫,他還求安娜別把事情鬧大。被卡列寧和其他人所不能理解和容忍的不是安娜有情夫,而是她居然為了情夫要跟丈夫離婚。

所以說到所謂倫理道德,那個年代的倫理道德並不包括婚後只愛配偶一個人,只包括不要光明正大的跟情夫私奔。因為通常來說兩個人結婚不是出於愛情而是出於家族利益,而離婚就意味著財產問題,意味著榮譽問題。

但二十一世紀的倫理道德里,一個人反抗包辦婚姻,勇敢追求愛情完全是值得表揚的。安娜的行為並無不妥,她沒能夠離婚之後才和自己的真愛在一起,是虛偽的卡列寧和虛偽的時代的問題,而不是她自己的道德問題。和她周圍那些一面找情婦/情夫一面維持著婚姻體面的人對比,她的行為無疑更加符合二十一世紀的道德倫理。也並沒有什麼需要寬恕的地方。

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她們的婚外情能被理解,但能否被寬恕?該怎樣看待追求幸福與倫理道德間的關係?沙溪·任敬伯玉2018-07-06 11:16:37

道友,您好!

1、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暫不作答。

2、我提供一些關於“追求幸福與倫理道德間的關係”方面的思考。這個問題在道德哲學史被稱作“道德與幸福的一致性(同一性)難題”,主要探討:道德與幸福同一性/德福同一性/德福一致/因果報應/善惡業報/德得相通/善惡因果律。

3、我的簡潔答覆是:道德追求善(morally good)、至善(the highest good),幸福追求好(good/happiness)、好的存在狀態(well-being),因此,追求道德(價值生活)不同於追求幸福(舒適生活)。但是,如果承認“道德與幸福之間具有一致性”(如善有善報,好人好報),那麼,踐行道德是應該享有相應的幸福生活的,與此同時,追求幸福不能(至少不能強烈地)與人性共通的道德價值相沖突,所以,幸福的實現至少不能違背基礎的倫理道德價值和規範。

4、進一步的精細思考,請參看我的學位論文《道德與幸福同一性的精神哲學形態》道德與幸福之間有無一致性(德福一致)?

請批評指正!謝謝!

【原創版權所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