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海平面下的深淵 2019-02-10

慈禧是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光緒帝的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所以光緒帝是慈禧的侄子。

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

擴充套件資料:

一、光緒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援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

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二、同治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同治帝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咸豐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慈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載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載淳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桑葚味的小桑葚 2019-02-03

同治是慈禧和咸豐帝的兒子。光緒皇帝父親是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所以同治和慈禧是母子關係,光緒和同治是兄弟關係,慈禧是光緒的姨,光緒是慈禧的侄子。

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未曾掌握實權。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牴觸,光緒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滿八位大臣專權,聯合東宮慈安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實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自己掌握實權,廢除八名顧命大臣所擬定的年號“祺祥”,改年號為“同治”,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

擴充套件資料:

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宮獨裁,直至光緒帝十八歲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朝帝王中最順理成章,最沒有爭議的一個,咸豐皇帝共有兩個兒子,同治是他的長子,次子出生之後未命名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追封憫郡王),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同治即位時,只有六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光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同治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筱鴨電影 2018-12-22

同治是慈禧的親兒子,光緒是慈禧的侄子,同治和光緒是堂兄弟。

1、同治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

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同治帝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

咸豐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軍之亂到同治七年(1868年)為止。

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廟號穆宗。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

2、光緒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

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援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

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於清西陵之崇陵。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

3、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

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

擴充套件資料:

慈禧太后是咸豐帝(1831年-1861年)的皇后,為其生下一個兒子,而且是咸豐帝惟一的兒子。咸豐皇帝20歲登基,在位11年,於1861年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

慈禧太后生於1835年,此時滿打滿算26歲。他們的兒子,也就是同治帝生於1856年,此時只有5歲。所以咸豐帝在臨終前釋出一道諭旨,在小皇帝長大成人親政前,由肅順等八位重臣“贊襄政務”,也就是輔佐小皇帝。

咸豐皇帝之所以釋出這樣一個諭旨,一是因為咸豐皇帝對恭親王奕欣有防備和不滿之心,二是因為咸豐皇帝也不願意看到自己死後出現後宮干政的可能性,所以咸豐皇帝在自己死後下令將恭親王奕欣和慈禧排除在宮廷的權利中心之外。

不過,咸豐帝的安排並沒有執行下去,六皇叔恭親王奕欣因為不在八大臣之內,所以心生不滿,恭親王奕欣聯合兩位太后發動政變,以顧命大臣專權的名義抓捕了“八人幫”,重構清廷權力結構。

恭親王奕欣以議政王身份統管朝廷日常事務,兩位太后一方面照料小皇帝,一方面在小皇帝成人親政前,代替小皇帝垂簾聽政,擁有重大決策同意或否定的權力。

十年時間一晃而過,1872年,同治皇帝17歲,兩宮太后以親政屆期,頒佈懿旨,鼓勵同治帝“祇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學”。勉廷臣及中外臣工“公忠盡職,宏濟艱難”。丙午,同治帝親政,下詔“恪遵慈訓,敬天法祖,勤政愛民”。

然而遺憾的是,僅僅三年時間,慈禧太后的獨生子,咸豐帝惟一的龍種同治帝竟然於1875年一命嗚呼,英年早逝,年僅19歲。

咸豐帝與慈禧太后的獨苗同治帝沒有了,而且沒有留下龍種。大清王朝還得繼續,那麼誰來接班就成為一個問題。慈禧太后的權力來源於咸豐帝,同治帝的權力來源於咸豐帝。那麼,新的接班人還必須依照這個原則去尋找,看看哪一個孩子與咸豐帝血緣最近。

咸豐帝最有力量的弟弟無疑是恭親王奕欣,恭親王的兒子載澄年齡與同治帝相當,最為合適。

但是考慮到載澄已經成人,已經有了價值觀,甚至已經養成了某些惡習,不太好掌控,再加上載澄是同治帝的玩伴,同治帝走上這條不歸路,載澄即便沒有直接責任也有間接責任。這樣一來,恭親王家的載澄,就這樣很簡單地排除了。

恭親王之外,咸豐帝還有一個七弟奕譞。醇親王奕譞在十幾年前“抓捕八人幫”時貢獻很大,與慈禧太后的關係也不錯,他的太太就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

醇親王奕譞與慈禧太后的妹妹此時有一個兒子曰載湉。載湉生於1871年,此時僅5歲。如果就血緣關係而論,載湉是咸豐帝的親侄子,是兒子之外最近的後輩;假如從慈禧太后方面說,載湉是太后的親外甥,也是除了兒子之外最親近的晚輩。

雙重親近使載湉成為最合適的人選,還有一層因素是載湉的年齡只有四五歲,還有可塑的潛質,而且更好控制。

就這樣,載湉成為同治帝的接班人。

1875年2月25日,年幼的載湉正式被接到宮中,接替剛剛過世的同治帝,年號光緒,是為清朝第11位皇帝。 年輕的小皇帝接受了清朝歷代皇帝,甚至可能是中國帝制時代歷代皇帝中最好的教育,他的知識素養是清朝皇帝中最棒的。

1886年,十年苦讀使小皇帝思想境界、知識積累有了很大提升,一個優秀的君主形象漸露端倪。這一年,年過半百(51歲)的慈禧太后已經執掌政權20多年了,有點厭倦了,而小皇帝也能夠處理政務了,所以慈禧太后正式提出撤簾,讓小皇帝親政。

慈禧太后的建議並沒有在這次會議上得到完美執行,當她宣佈撤簾決定後,小皇帝當即長跪懇辭,醇親王、禮親王等也覺得太后的決定太突然太匆忙,太后從此不再理政,恐怕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小皇帝畢竟還是太年輕。

醇親王、禮親王建議,慈禧太后確實20多年如一日太累了,確實應該休息了,但此次最好不要一次性辭掉所有的事情,為大清國,也為小皇帝考慮,應該扶上馬送一程,讓小皇帝在實踐中繼續提高,逐漸接管政務,或許更合適些。

慈禧太后在各方建議下收回成命,答應在光緒帝親政後繼續訓政若干年。這個決定就各方本意來說不必惡意解讀,但這個決定確實為中國政治的後續發展留下了巨大變數,使帝制時代皇權中心的惟一性發生問題,所謂帝黨與後黨就此發生。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駕崩了。慈禧安排由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繼承皇位。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載湉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載淳

                        百度百科——慈禧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2018-02-07

同治是咸豐和慈禧的兒子光緒的父親是咸豐的弟弟母親是慈禧的妹妹同治和光緒是堂兄弟又是表兄弟慈禧是光緒的伯母又是姨媽光緒是慈禧的侄兒又是外甥

光緒.同治.慈禧的關係?匿名使用者 2013-07-23

慈禧是同治的母親同治是光緒的親戚(可能是叔叔,同治沒子嗣)慈禧和光緒是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