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李笑來先生來到杭州看我,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他是為了我而特地來了一次杭州。眾所周知,李笑來是個億萬富翁,他有多少錢,我不知道,但肯定比我有錢,他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已經是一個傳奇。這樣一個有錢人,時間自然也值錢,能在我身上花時間,這事情讓我特別過意不去。

笑來和我聊了不少事情,我也跟他學到不少人生經驗,比如他告訴我不要掉入人生「三大水坑」,然後我最近就每日反省。也有我沒做好的事情,比如他告訴我要快速處理好當前的糾葛,早點調整好自己,我就沒能做到,也是無奈。聊到最後,他告訴我,準備在羅輯思維的「得到」上開專欄了。這個事情就讓我有些不解,我說你這麼一個有錢人,怎麼就開始做這個事情了呢?因為照我的理解,吭哧吭哧寫一年,好像賺到的錢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麼錢,何況我也不太理解為什麼使用者付費的意願在這一兩年增強了。我能給出的初步解釋是支付手段更便捷,從一定層面上刺激了使用者付費的意願。

有錢人看問題的角度就是跟我不一樣。笑來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減少了階層之間獲取資訊的差異。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以前,一個在三四線城市生活的青年是不太可能瞭解他那考入斯坦福耶魯的同學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但現在有了朋友圈,資訊獲取能力接近,這就讓他們意識到,有效的知識獲取有了新途徑,生活有了新的可能,他們願意去做出一些改變。而且,有些先行者,他們獲益後會被更多人看到,也會被效仿,每個人都害怕被時代拋棄,哪怕只是一種可能,也要去嘗試。

上面這段話是一個多月後我根據記憶整理的,也是根據我的理解整理的,如果有偏差,是我的責任。跟李笑來一席談,多少改變了一下我的認知,受益匪淺,所以,我也要給笑來的「得到」專欄做個小推廣。

再來說說「得到」這個產品。羅輯思維這幫傢伙最開始要做 App 的時候我是不以為然的,我甚至認為是個錯誤的做法。但現在,我自己都已經成了「得到」的使用者(我訂閱了和菜頭、李笑來、李翔的專欄),只好承認自己是錯的。

羅輯思維推出「得到」App 我認為跟微信公眾平臺遲遲不推出會員付費功能有一定的關聯。如果微信公眾平臺早點把會員付費的能力放出來,羅輯思維團隊會不會做一個 App 出來?或許不會。可是,不知出於什麼考慮,微信公眾平臺沒有動作,那麼,使用者付費的需求怎麼得到滿足呢?有需求,自然有人看到這種需求並且推出適當的產品。

在一年多以前,我也開始做付費訂閱實踐,推出了一個叫做「小道通訊」的服務,服務是以郵件列表的形式提供的,然後我陷入了一場災難,因為不停的有使用者說「收不到郵件」,然後還要花大量時間做客服工作,這種麻煩一旦多起來,也就沒心情繼續提供服務給更多人。如果那時候有「得到」或類似功能的 App ,估計我也會比較省事了。

知識怎麼定價?這個可太難回答。你買一本書,幾十塊人民幣,有的人也覺得貴,但他吃一頓飯幾百塊就不覺得貴。買一本書,裡面如果有個知識點能解決你的問題,幾百塊也不算貴,但如果這本書你根本沒翻開過,定價一塊錢也浪費了。如果我們帶著功利心去評估知識,那就應該這樣算賬才是。

另一個角度是對思維的啟發。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思維被固化得嚴重,如果你能不斷看到有人給你灌輸各種理念,就會正向影響到你的行為。這種收益很難用金錢衡量。李笑來幾年前有篇文章,叫做「放下你的無效社交」,讀後真是醍醐灌頂,這篇文章對我而言,值多少錢?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給作者做個主動定價,這個定價就是給他一次投票,購買他的一次服務。

公開課、影片直播、知識付費,甚至是朋友圈,這些新產品形態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的資訊獲取能力。我知道有些朋友一直強調深度閱讀和思考的價值,但也不能否認其他形式的價值,這些點和線穿起來,經過必不可缺的實踐和思考,才會形成我們自身的能力。

最近看過不少對「知識付費」所謂「看衰」的分析。身處網路時代,人人都能發聲。隨便對一個人或是一件事評價一句「不看好」太容易了,不過這種偷懶的評價也並不會對你有任何幫助,時間真是公平的。

題圖版權:CC0 Public Domain

點選這裡,看李笑來寫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