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找時機進廠2021-04-07 02:00:54

不是電視劇 b站宣傳片後浪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甌南生2021-04-07 18:01:54

《甲午大海戰》太監告訴光緒雞蛋要10兩一個,光緒還不甚在意。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隨後李鴻章進來,向光緒申請購置兩艘鐵甲艦,總共280萬兩,光緒一聽這數字似乎察覺哪裡不對勁,於是問起李鴻章雞蛋什麼價。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光緒只注意到自己的雞蛋怎麼貴了8000倍,卻根本沒去換算為什麼14萬枚雞蛋就夠換一艘鐵甲艦——北京城幾十上百萬人,其中一小部分當天少吃1枚雞蛋的代價,就夠置辦一艘鐵甲艦,這點數目需要天子親自審批?或者說,兩艘鐵甲艦為什麼要2800000兩,而不是350兩,李中堂你報的這款問題為什麼會這麼大?

如此淺顯的道理,皇帝竟沒去想!深居宮闈,對花錢毫無概念,又怎知民間疾苦?太監在李鴻章面前都穿幫了,也不知道讓他們對個質,又何談帝王之術?

電影中這段改編自李伯元(代表作《官場現形記》)的《南亭筆記》,

光緒每天要吃4枚雞蛋,御膳房採購需要34兩白銀!8.5兩1枚!

光緒得知這價格,還當雞蛋在全國都沒多少產量,得是多金貴的物件,於是舉起雞蛋顯擺著問翁同龢:

此種貴物,師傅亦嘗食否?

翁同龢的回答是:

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則不敢也。

有臣下、有帝師(還是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如此欺君罔上,愚弄甚至捧殺君上於鼓掌之間,難怪君上雙目蒙塵,不食人間煙火,淪為家犬的傀儡!真如那項羽擺的鴻門宴——眾人皆醒君獨醉!一屋子明白人全陪一個糊塗人喝酒!

(原文:翁在毓慶宮行走時,光緒每日必食雞子四枚,而御膳房開價至三十四兩,光緒因舉以為問曰:“此種貴物,師傅亦嘗食否?”翁對曰:“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則不敢也。”)

補充個很早以前聽過的故事吧:

農夫揀了個雞蛋大的寶石,委託村長交給國王。村長換成金蛋交給縣長,市長換成銀蛋交給市長……等到國王手裡就成了個真雞蛋。國王覺得很感動,種地這麼辛苦連個雞蛋都捨不得自己吃卻獻上來了,良民啊,下令獎勵農夫100萬。然後100萬變10萬,10萬變1萬……農民從縣裡領到1元獎金高興得哭了。

延展閱讀:

電視劇《大秦賦》有哪些槽點?傳國玉璽如果出土,在文物界會是怎樣的地位?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子木年華2021-04-15 23:33:57

電視劇裡,富人總是穿得人五人六,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跑一趟高檔餐廳,儀式感滿滿。但其實很多普通人覺得神聖、體面的場所,在富人眼裡卻跟街邊的米粉店內啥區別,就是個吃飯的地方。

像很多電影裡,男主角動不動包場約會,動不動搞一個誇張的豪華夜宴來約會……等等,不是說一定沒富豪這樣玩,而是這樣的操作,其實挺沒必要的,也不太符合真富豪的普遍習慣。

因為有錢人眼裡,花錢多少不是問題,是否必要才是問題。多不代表好,恰當才是。所以出去吃飯,開心就好,菜品合口,環境舒適的話,價格不是問題。但去做一些多餘的操作,比如包場,比如搞得過度隆重,就過了,輕鬆的事情也變得有負擔了。

當然,像一些二代那種動不動在夜店請全場喝酒的,我也只聽說過,沒親眼見過。我也想交這樣的朋友,不過好像沒機會,哈哈。

總之,不應該把上流人想得太上流,因為他們也會吃喝拉撒,吹牛逼,圖便宜,也會好吃懶做,利令智昏……只不過因為有錢,所以他們有條件享受更體面的生活。但有時候,體面又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所以有錢人在一些日常中,並不願意為體面而過度束縛舒適感。而影視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太高估上流人士的自控能力。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Zpuzzle2021-04-29 16:38:42

現在幾乎所有的電視劇——包括近年來所謂的各種“良心劇”。

在過去十幾年來,我自己是肉眼可見的感受到國內電視劇在服化道方面的墮落的。

我知道,現在有很多人評價起之前的某些電視劇,經常會說“XX電視劇雖然製作不夠精良,但演員演技很好”,而所謂的“製作不夠精良”,大致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的攝影攝像器材質量一般,很多電視劇都不夠清晰;二是當年的服化道水平與今天比有一定差距,看起來沒有那麼“精緻”。

關於第一點,我是承認的,當年的攝影攝像器材技術水平不高,不像今天手機都能拍4K。但是當年的服化道跟今天比起來,卻真的是要好的多得多。

單單說一下服裝吧。客觀上說,當年的很多電視劇因為總投資額不高,在服裝這方面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那些達官顯貴、社會名流們的服裝的確很拉胯,既沒有美感也缺乏高階的質感。但在中下層,特別是底層人的著裝上,當年的電視劇的真實性卻可以說是綽綽有餘的。

比如我最喜歡看的電視劇之一,《地下交通站》——儘管這只是一部情景喜劇,但裡面各種細節的處理可以說讓人歎為觀止。比如這裡面房屋的玻璃是用膠帶粘上的——這是為了防止玻璃被炮火震碎後掉在地上傷到人,現在南方的不少人在臺風來之前也會這樣做。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比如桌子上的筷筒,所有的筷子一定是尖朝上。比如說院子裡的地面全都是黃土,經常需要灑水來降灰塵。比如說裡面的所謂“好客房”也不過是一張床加上幾個櫃子、幾個熱水瓶。還有稱散酒、水牌等等細節。可以說,雖然說這是一個喜劇,但在對歷史細節的還原度上做得真的要比現在很多的大片和證據都要好出了幾個量級。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說這種佈景太“糙”了——但是很不幸,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在當時,一個縣城裡最好的酒樓,基本也就是這個裝潢水平了——這一點,我的爺爺奶奶作為過來人,他們是知道的。可現在的很多同背景的電視劇裡,一個鎮上恨不得都要起個四五層的酒樓,酒樓的房間堪比今天的五星級酒店,酒樓的院子也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當這種歷史細節感喪失的時候,剩下的恐怕也就是各種“何不食肉糜”的內容了。

比如,在一個民國時期的電視劇裡,窮人是可以天天穿新衣服的,是可以隔三差五下酒樓的,是可以坐車去走親戚的……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對民國的好感越來越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隨著服化道水平的提升,民國被搞得越來越“精緻”,這能不讓很多根本不瞭解歷史的人去“愛”麼?

再說的久一點,現在很多歷史劇吹所謂的“還原”,在我看來也是尬的不行。過去幾十年,中國的歷史劇已經開始慢慢走偏了,這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利用現代技術去還原古代的時候,嚴重高估了古代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最後搞出來的情節,跟“何不食肉糜”也差不多了。

譬如說吧,現在去過故宮、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天一閣等古代建築參觀過的人,一定對古代建築相當差勁的採光和逼仄的佈局有著直觀的印象。這些建築在古代雖然已經算是非常好了,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很多地方於今天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而無視這個區別所搞出來的各種現代建築,就相當搞笑了。

例如,在木結構的房子裡,想要把房子建大,就必須有大量的柱子進行承重,因此古代的建築只要規模一大,柱子必然就多。比如這是唐代大明宮主殿麟德殿的考古復原圖,中間的每一個小黑點就代表一個柱子。我當年上大學的時候,多次去過大明宮遺址。當時大明宮遺址公園還沒有建,麟德殿的遺址上,一個個柱礎都清晰可見。哪怕你不學古建築相關的知識,也能大致想象出麟德殿殿內的樣子。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但是現在有了鋼筋水泥,自然可以在不需要柱子的前提下,建大面積的仿古建築。但這樣一來,直接導致的問題是,很多電視劇為了氣勢宏大硬往裡塞人。而為了配合這些古建築的“恢弘氣勢”,許多人的著裝也變得華麗起來,以至於最普通的宮女太監穿的衣服的質地,都堪比20年前電視劇裡的皇帝。而這些能穿得起華服的人一個個說自己如何如何窮、如何如何不容易,聽起來都是相當搞笑的。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宮殿尚且如此,很多公侯府邸和富商豪紳的家就更離譜。就那個規模和採光,放到今天都是當之無愧的豪宅水準。可中國現在有那麼多的留存下來的古代鉅富的豪宅,那些豪宅的客廳、書房等等有多大,去看一眼不就知道了?不用說別人了,恭王府幾十塊錢一張票,這還不能去看看?

有了這樣富麗堂皇的建築,人穿的衣服自然也不能簡陋。於是,在很多古裝劇裡,哪怕是最底層的農民,居然也能穿上乾淨而齊整的衣服。更不用說很多公侯府邸裡的傭人丫頭,穿得都堪比三十年前電視劇裡的皇后。

古裝劇如此,現代劇也大差不差。比如,之前某公司的老闆就吐槽過當下“霸道總裁”的人設問題,讀起來也相當有意思。作品裡這種對“霸道總裁”的想象,也是非常搞笑的。(右邊的是陌陌總裁王力)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更讓人覺得無奈的是,即便是很多所謂的“良心劇”,也依然在佈景上有所誇張,只不過度沒有那麼大而已。在我看來,2020年僅有的幾部還不錯的劇,大概也就是《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山海情》這幾部了。

比如《山海情》,這裡面的人的面板、著裝,看起來至少像那麼回事: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而《沉默的真相》裡的“平康縣檢察院”,也的確是90年代一個普通的縣檢察院的樣子。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我之所以如此看重取景,是因為在我看來,作為影視創作裡比較重要的一環,取景代表了創作者對作品的態度。如果一個影視作品的取景,遠遠超過劇情所對應的真實場景,那麼在這個環境下,人物無論做什麼都有問題——比如,一個在上海市中心住200多平房子的人,說自己天天窮的只能吃泡麵,那這劇毫無疑問就是爛劇。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琴心劍膽2021-04-30 12:31:34

從問題下面的回答就可以看出來了,有的答主本身就在“何不食肉糜”。

哪些電視劇橋段讓人有「皇帝用金鋤頭」或「何不食肉糜」的觀感?

人家說古代農民沒有熱水,他發張圖片,說只要生火做飯就有熱水,自己吃土灶飯長大的……

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他雖然可能是農村長大的,但他心目中農村,最差也就是這種程度了。

然而並不是,水、柴,甚至灶臺都不是想有就有的。

先說水的問題,沒有水龍頭和機井,怎麼可能只要開啟就有水?不說古代,上週媒體曝光的洛南扶貧造假的事情,通報說的安全飲水保障水平不高。那位大爺是怎麼取水的呢,買了一輛三輪車,每隔十幾天去拉一趟水。當地村民用水節省到洗衣機的廢水也用盆子接著。

這是現代,有三輪車可以一次拉一噸,有打井技術可以打幾百米,古代呢?

然後再說燃料的問題,現在大家燒煤燒天然氣燒油,古代也就燒燒柴草和煤。

從唐朝開始,我們國家就經常面臨燃料緊張的問題。唐朝長安的燃料,還能由周邊的終南山來供應 ,但已經比較緊張了。賣炭翁看過吧,如果不缺煤炭的話,宮使至於用這種粗暴的方式搶碳?宮廷的炭供應都存在缺口,何況民間?

到了宋朝,開封的燃料已經需要陝西來供應了。沈括記載過,當時山東已經沒有松林了,太行山的樹也砍伐過半。

元明清三朝,華北平原經常出現燃料不足的問題。

甚至建國後的一段時間,農村也存在缺煤缺柴的問題。

還有就是分佈,人口密集的地方燃料少,有煤有柴的地方,大多是深山老林。採集、運輸成本高企。

另外,圖中所展現的土灶,在古代至少得是殷實人家才有的,因為有這麼一個灶,說明這家起碼有一間不怎麼透風的土胚房子。要不然不至於有多餘的土坯壘灶臺。

再說洗頭,洗頭這事有風險。

夏天洗頭,接盆涼水就洗沒問題,感染寄生蟲都是小問題了,不差那一兩盆生水。

冬天洗就麻煩了,不光要有熱水,還需要一定的保暖。不然一旦感冒要麼硬抗,要麼就又是一大筆開支。

如果說城裡還有澡堂啥的可以花錢洗頭洗澡,農村就真的只能自己解決了。

水、柴、灶都可能有問題的情況下,解決方案就是少洗或者不洗。

況且,古代不是短髮,長頭髮梳洗一次比現在麻煩多了,就這還沒算皂角胰子的成本。

別說洗頭的熱水了,基層的勞動人民,普遍能夠隨時隨地喝上熱水,也就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後的事情。開水票瞭解一下?

也不是太久遠的事,有條件的可以回去問問老人,以前多長時間洗一次頭洗一次澡,到什麼時候才是想喝熱水就能喝熱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