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會錯把陶笛當作壎來對待,而壎和陶笛是兩種不同的陶土樂器,並且目前雖然國內普遍流行著陶笛就是壎的說法,著其中不乏專業演奏者,但至今為止,沒有任何人能拿出有力的證據來公諸於世。在這裡,我還是要鄭重說明一點:陶笛不是壎,兩者沒有任何歷史的交織,屬於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在基於本民族的智慧與勞動實踐中衍生出的樂器,但不得不提的是:我國陝西的古老樂器“壎”有著八千年歷史的樂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土類閉管樂器。

葉光照 陶笛與壎的十大顯著區別

壎和陶笛的對比:

1。陶笛有氣道,在製作前已經確定,正要正常吹奏就能很容易吹響,比壎容易操控。傳統壎(閉口壎不在討論範圍內)是開口樂器,吹孔是透過嘴唇風門控制吹進壎的腔體內部的。

2。製作工藝:陶笛一般注模工藝,批次生產。壎則大多手工捏製,對於壎製作師的要求較高。只有旅遊產品的壎或者普及用的壎,才會量產。

3。吹奏方式不同:陶笛直接用口包著吹就能吹響,而壎是口風來控制的,口與壎的吹奏形成45度角氣息斜射進去的,這一點壎與陶笛有著很大的區別,明顯壎的難度比陶笛高很多,甚至有的初學者想要學著把壎吹響就要個一年半載。

4。發源地不同。陶笛源自義大利,麵包師Dunati發明的哨口玩具,後來改良發展為了目前的形制。壎自古源於中國古代,是中國見證古文明的一件民間樂器,在上古元謀人時期就有“流星石”“火流星”的叫法,當時用它來拋擲遠處發出不規則的聲音(當時管身只有兩三孔)來誘捕獵物,而後在中國古代的宗教祭祀、宮廷雅樂中也時常出現,但在民間卻極少出現也並不普及,屬於宮廷御樂。

5。受眾之廣,影響力之大,影響全世界泥土樂器的發展,甚至全世界的泥土樂器都能找到中國陝西出土壎的影子。

6。吹嘴設計的不同。陶笛吹嘴的設計很像滿口壎,包著吹就能吹響。壎的吹奏處理屬於外切或者內切斜切處理,透過嘴唇風門控制吹進壎的腔體引起腔體震動而發音,細細觀察就能知曉壎的吹嘴給專業人士很多處理“半音”的科學方法,透過俯仰角度的調解,壎如排簫一樣,能輕鬆吹出各種樂譜需要的變化音,在升降音上有著特別明顯的優勢。而吹嘴半音或者變化音是陶笛的劣勢,雖然目前開發出了各種復管陶笛,但由於指法尚不統一,各個廠家爭先推出個人品牌復管陶笛,因此在全世界復管陶笛的指法也是“百家爭鳴”,這給陶笛愛好者來說,其實阻礙了其世界範圍的發展。但我還是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指法排列不一及復管陶笛的換管問題及強弱音力度的對比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7。歷史時間不同。陶笛目前從已知的記載來看,歷史遠不如壎,據國外文獻資料記載,陶笛的歷史大約有三千多年,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小鎮家家會做陶笛,形成了以陶笛為特色的工業小鎮。壎的歷史就很長了,在原始社會時期,壎就用來誘捕獵物,壎的早期雛形是狩獵用的石頭。有的石頭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當先民們用這樣的石頭投擊獵物時,石上空腔由於氣流的作用而產生哨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壎是世界上見證人類文明發展的樂器,世界上的陶土類樂器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其影響。

7。製作材料的不同。陶笛的製作材料一般為白雲土、紅土、黑陶等,目前也有了木質材料、合成材料以及樹脂材質的陶笛。而壎早期的壎一般所使用的材料有用泥土、骨頭、果殼等天然材料製造而成,但是也用家禽類肢骨加工製成,現代的陶壎多用陶瓷製作果殼等天然材料,現在大部分多用陶瓷製作,也因此目前有了用陶土和黏土製成多孔之說。一般都是用陶燒製而成的,其次也有石制的,比較少的是骨制的,現在也增加了新門類,如木壎、竹壎、混合土壎等。

陶壎 (低溫陶、中溫陶、高溫陶) (1)低溫陶壎:西安常見的黑皮陶一般為低溫陶,有良好的吸水性,避免磕碰,不能水洗。 (2)中溫陶壎:紅陶材質的壎一般多為中溫陶,硬度適中,可以接觸水,吸水性良好,低溫下長時間吹奏不會積水影響演奏,發音穩定。 (3)高溫陶壎:硬度高,可以水洗。缺點是完全不吸水,氣溫低的情況下吹奏會積水,容易影響到發音。

2、半瓷壎:也就是沒有完全燒成瓷化。一般表面有施釉,清潔方便。具有中溫陶的特點,硬度適中,可以水洗,吸水性良好,低溫下長時間吹奏不積水,發音穩定。 3、瓷壎:高溫燒成,跟高溫陶性質類似,一般表面施釉。完全不吸水,氣溫低的情況下吹奏會積水,容易影響到發音。 4、木壎:重量較輕,不易摔破。不吸水。 5、竹壎:竹篌,竹壎。不易摔破,不吸水。 6、其他:樹脂,樹脂混合陶土,塑膠等等。

8。外觀的不同。陶笛大多呈現槍形或者“潛艇”形狀,世界範圍也是多以這兩種形狀流行。壎的形狀就比較賦予變化,如常見的“葫蘆壎”(劉寬忍老師改良專利)“筒壎”“魚肚壎”等。而陶笛則衍變為紛繁複雜的外觀,也由最初的樹枝、草木枯枝的“素燒”發展為了更加先進的裝飾技術,如“彩釉”“裂變”“窯變”等加入,使得陶笛的外觀更具時尚與傳統一體化;而壎的外觀從古至今外觀仍然沿襲古代的形制,大多為“鴨蛋”“筒形”形狀,這也一直幾乎沿用古代皇宮的形制,古樸、時代歷史感十足,而至今也就提高了音域、及單腔、雙腔及吹口的切口處理。壎一直沿用了古代舊制,歷經八千年到近代變化不是很大。

9。外觀雕刻及處理工藝的不同。陶笛最初的都是直接放在乾柴木料燃燒後就可演奏使用,叫做純天然或者燻燒陶笛,後來隨著製作及外觀工藝的改良,陸續也進行了彩釉等藝術處理,如裂紋、裂變等技術的應用,使得陶笛不僅在外觀上得以極大改善,並且在造型上也千變萬化,如可口可樂形狀的陶笛、菠蘿、龍貓造型陶笛、碗狀陶笛等讓人眼花繚亂的各式陶笛。

而壎的外觀總是以中國傳統雕刻藝術出現的,如壎的外觀被飾以古詩詞古文字、甲骨文、民族圖騰(龍)或者中國的寫意畫,如竹、梅等經常作為裝飾新增在壎的外觀,使得壎從上至下都散發著中國古老的儒雅氣息,是中國五千年文明最具代表性的陶土樂器。相比陶笛而言,壎的外觀裝飾顯得古樸儒雅,內斂含蓄朦朧而又不失厚重之美,體現著壎的王者風範和帝王之相的雍容華貴,但同時更顯露著壎的親近於民的這一特點,由於壎的演奏技術要求高,曾一度在民間被束之高閣。

10。演奏方式不同。陶笛在日本多來吹奏輕音樂、淨化心靈、撫慰情緒之用,深入人心,以宗次郎為代表;在義大利,用不同調式及高低的陶笛組合協奏樂隊演奏世界名曲,如GOB陶笛樂團;歐美國家,多來演奏爵士樂器或者黑人音樂;臺灣,校園民謠風,讓人輕鬆一刻,享受快樂的音符,代表人物遊學志,在中國陶笛被賦予了更多曲風,並且得到了歷史性的突破和發展,速度極為驚人!如中國陶笛大師周子雷、福建陶笛演奏家林燁等,大批專業人士轉移到陶笛的發展和推廣中來,為陶笛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陶笛呈現出了一個世界化的大融合。而壎則大多為獨奏,獨奏是最能體現壎幽深、空寂、遼遠音色的最佳方式。壎的音色幽深、悲悽、哀婉、綿綿不絕,其聲濁而喧喧在,聲悲而幽幽然,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品質。也許正是壎這種特殊音色,古人在長期的藝術感受與比較中,就賦予了壎和壎的演奏一種神聖、典雅、神秘、高貴的精神氣質。壎和壎的演奏,體現著中國傳統的儒家禮教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壎,不是一般用來把玩的樂器,壎是一件沉思的樂器,懷古的樂器。

10吹奏技巧不同。陶笛在國外,最常用的技巧時吐音,其次是滑音,其它的極少用到,至於陶笛後面的花舍、打音、疊音等技巧都是根據中國竹笛、壎等樂器的常見演奏技巧而借鑑的。而對比壎的演奏技巧就特別豐富了,如顫音、打音、疊音、氣震音、滑音、花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