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評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的《教父》,被很多人津津樂道,也被譽為“男人的聖經,是智慧的總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教父》第一部於1972年3月在美國上映,2013年中國首次引進《教父》系列電影。我不太記得初次看《教父》是什麼時候,但最近一週的晚上,看了《教父》三部曲,似乎再次打開了這部“男人聖經”的扉頁。

關於《教父》裡經典臺詞、電影技法、以及故事情節的解讀,網路上精彩的見解很多。在此,我僅分享我個人看完電影后的模糊理解。

1、電影中以血脈為關係基礎的“家族”,經常表現得脆弱不堪,家族內部也總是一地雞毛,但即便如此,“家族”仍然被認為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牢靠的社會關係。可見,生活當中絕大部分的“關係”,其本質是非常短暫且淺薄的人際交往而已,就像電影裡

男人們之間的擁抱和開槍,都只在轉瞬之間。

2、無論是官場還是黑幫,背叛無處不在。《教父》三部曲,每一部都有背叛,而且是難以察覺的背叛,考驗觀影人智商的背叛,表現手法是多麼的現實主義。以命相搏的幫派,勾心鬥角的官場,唯利是圖的商場,

忠誠是奢侈品,背叛才是主旋律。

3、

無論是誰,湊近了看,都是半人半鬼。

《教父》通篇沒有好人,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壞人,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為了生計的普通人。無論你是黑幫老大或警察局長,都可能稀裡糊塗的死掉;無論你多麼強大或弱小,在殺手面前都是一樣的狼狽;無論你多麼被人尊敬或蔑視,也總有人面對你吐口水。。。 。。。生活中的光鮮總是短暫的,不堪才是常態。

4、麥克的妻子key,對麥克成了黑幫的領袖一直耿耿於懷,她認為麥克應該從政當議員,因為他們不殺人。而麥克跟著父親柯立昂幹了一年之後,發現,政治和犯罪是一樣的,

政治是更高階的幫會。

不打領帶的黑幫分子,是沒有前途的。《教父》裡所有人都是西裝革履,衣著得體,舉止優雅,處世哲理張口就來,開槍殺人也是家常便飯。

5、大人物出入總是前呼後擁,但只有大人物自己知道,真正能用的人並不多,很多關鍵問題,關鍵事情,關鍵時刻,都得自己親力親為,親自思索。起步階段,殺人得自己上。發展階段,談判得自己上。壯大階段,出庭得自己上。威震全美的黑手黨領袖,臨終死在輪椅上,身邊只有一堆落葉一條老狗。。。 。。。

男人的聖經,封面寫著奮鬥,封底寫著孤獨。

6、教父說,

要離朋友近些,但要離敵人更近。跟朋友要親密,跟敵人更要親密。

永遠不要恨你的敵人,因為這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總之,憤怒和情緒會將一個人帶進深淵,只有冷靜和理智,才是最靠得住的護身符。老教父柯立昂痛失長子桑尼,看似召集五大家族握手言和,實則透過蛛絲馬跡找出意圖謀殺自己的真兇,達成合作協議的同時,刺殺方案也已籌劃完畢。二代教父麥克每次動怒的時間很短,且恢復到冷靜和理智的時間更短。。。 。。。以情感維繫的叫朋友,以利益維繫的叫盟友。所以,朋友關係最好不談利益,盟友關係最好不談情感。

7、

一個律師勝過一堆打手,一個殺手強過一堆保鏢。

教父說他不需要打手,但需要很多律師,律師是合法的強盜。幫會作為社會陰影和縫隙的存在,既要懂得規則,又要利用規則。所以,如何在規則的指導下利用規則,就是現代幫會組織運作的核心機制,律師就是最好的工具。如果說黑幫是社會的毒瘤,那殺手就是黑幫的癌症,全世界的黑社會題材電影裡,大佬死於殺手之手幾乎是必備橋段,現實生活中的混混老大們也頻頻被小弟偷襲,幫會的壯大與滅亡總有殺手的身影閃現。成就你的,也必將殺死你。

8、《教父》是沒有愛情的電影,或者說,對愛情充滿了偏見的電影。《教父》裡的女人多半情緒化,偏激而頑固,《教父》三部電影裡,沒有一個人男人因為愛情而瘋狂,也沒有一個女人因為愛情而冷靜,“愛情”是藝術創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但在《教父》裡,它短暫得幾乎可以隨意掐掉,

男人的聖經,就是不要讓女人左右你的思維

9、

不經歷幾次生死劫難,就做不到關鍵時刻的堅毅果敢。

“投名狀”有其深刻的道理,麥克開槍打死敵人領袖及警察局長的驚險一跳,既是膽識的一次極大錘鍊,也是心智的一次重大飛躍,做什麼都怕做順手了,殺人也是。無論是幾代教父,都有數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一個人總是死裡逃生,久而久之,他就能鍛煉出一種死裡逃生的能力,同時也將生死看得更透徹,下手更及時,也更穩準狠。

10、

一切都是生意。

某種意義上來,這是一句令人沮喪的話,令人心寒的觀點。但人類社會無論如何發展,都不能改變人性自私和貪婪的本質。無論是叢林法則,還是內卷效應,利益至上,似乎成了從國家到個人都奉行的真理。

為什麼歷史總在重演,因為人性從未改變。

《教父》或許是男人的聖經,但不是智慧的總和,更不是一切的答案。

所有偉大的作品,探尋的問題,都是本質的,《教父》也是。

因為本質,所以偉大;因為本質,所以永恆;也

因為本質,所以只有智慧,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