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聖王是誰?凮起雲湧 2019-05-02

司馬聖王是張巡。

司馬聖王是福建莆田民間廣為奉祀的一位神明,司馬聖王名字叫做張巡,是蒲州河東人,在唐玄宗年間,張巡考中了進士,並且先後擔任了通事舍人、清河縣令和真源縣令。

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張巡在守雍丘起兵對抗叛軍,到了757年,安慶緒派出軍隊侵江淮屏障睢陽,張巡在沒有糧草和外援的情況下死守睢陽,前後交戰四百餘次,使得叛軍傷亡慘重。

後來因為糧草用盡,張巡被俘遇害,張巡遇害以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都督和鄧國公,在848年的時候張巡的畫像被掛進了凌煙閣,一直到清朝都被歷代帝王所祭祀。

司馬聖王是誰?

擴充套件資料:

唐安史之亂後,張巡雖死,卻屢受嘉封,成聖成王,司馬聖王的民間信仰在中原一帶形成。北宋靖康之難,中原戰亂,人口南遷,是歷史上中原漢人最大的南遷大潮。

此次南遷大潮中,福建是中原漢人主要的聚集地。伴隨地域上的人口流動,南遷漢人將對人神司馬聖王的信仰帶至閩東,並延續至今。

江西鄱陽縣有奉祀張巡的張王廟一座,據《鄱陽縣誌》記載,張王廟可追溯至唐,顏真卿時任饒州刺史,對張巡剛毅血性敬重有加,將張巡事蹟傳頌給饒州人民。

建張王廟,以張巡為典範,教化百姓忠孝仁義。據此推論,莆田一帶司馬聖王信仰亦可能是福建地方官員造神教化的結果。

不論是何種形成原因,司馬聖王信仰歷經千年、延續至今,且在民間仍有著極強生命力,不得不令人驚歎。

張巡生前不過是小小的中原地方官,且年四十九即卒,誰人能料到在千餘年後的東南地區,他仍在被人們傳頌、崇祀著。

民間信仰中,由人入聖,再升神界,素是常態。不論是源於政治教化或自主意識,民眾一旦對某個歷史人物產生感恩與景仰之情,自然會將其歸入列聖、放進神龕、擺上祭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司馬聖王

司馬聖王是誰?匿名使用者 2013-04-05

司馬聖王,也稱司馬聖侯。史載:張巡,鄧州南陽人,唐玄宗開元進士。歷清河、真源二縣令,後遷睢陽太守。是時,唐帝國的版圖很大,邊境線很長,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力量,唐政府在平盧、范陽、河東、朔方、河西、安西、北庭、隴右、劍南、嶺南等地方設定十個節度使,全面掌管一個地區的軍隊、財政和行政。安祿山叛變,於至德二年從范陽起兵,帶領兵士十五萬人向長安進攻,攻佔洛陽後,在洛陽自立為帝。唐玄宗匆忙向四川逃走。時任睢陽太守的張巡,起兵討之,與雍丘太守許遠合兵堅守這個軍事與經濟要地的睢陽。叛軍至,張、許率領軍民與之進行共大小四百餘戰,殺叛軍約十二萬人,阻止叛軍侵擾江淮。後被圍困數月未解,糧盡,掘鼠雀以食。城陷,張巡血戰被執,罵賊遇害。張巡犧牲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守土功績,尊稱他為司馬聖王(即統兵元帥之神),故有“忠勇稱司馬,英烈號聖王”的聯句,並紛紛立廟以祀之。

司馬聖王是誰?小出牛吸55 2015-12-16

司馬聖王指張巡。

司馬聖王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名為張巡,漢族,唐朝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唐至德二年( 757年),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十三萬精銳軍南下攻打江淮屏障——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他和許遠等數千人,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死守睢陽,殺傷敵軍數萬,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之勢、遮蔽了江淮,但終究寡不敵眾,最後英勇就義。死後奉為司馬聖王。莆田人稱司馬聖王為“司馬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