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地位在所有的親戚中為什麼是最高的,有什麼原因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1-01-02 回答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由此可見,舅舅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一個人從出生後,便不再是孤立的個體,他將與許許多多的人產生聯絡。其中,最親密的那群人被稱為“親戚”。但從血緣關係的角度,叔伯明明比舅舅的關係更近,為何舅舅的地位卻最高呢?

搜狗問問

母系氏族社會

社會的演化

要想知道舅舅地位崇高的原因,還得從人類社會的演化說起。在氏族社會的早期階段,女性在社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領導權,這一時期被稱為“母系氏族社會”。在母系氏族社會,世系按女性繼承,子孫歸屬母親,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舅舅與母親同屬一族,成為一個人最親的男性親屬。在家庭撫育這一環節,舅舅實際上擔當了“父親”的角色。

搜狗問問

父系氏族社會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性的生理條件更容易獲得生產生活資料,承擔家族責任,男人就迎來了他們當家做主的時代,母系氏族社會被父系氏族社會所取代。在父系氏族社會,按照男方的血統計算世系,男子成為社會和家庭的主宰,財產由確定生父的親子繼承。而這種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制度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甚至直至今天。

搜狗問問

中國親戚關係圖

舅舅成為母親家族的父權代表

在父系社會,由於男性繼承權和財產權的提高,舅舅就成了母系親屬的財產所有人和繼承人。再加上古人壽命普遍不長,所以舅舅就成為了母親家族的父權代表。當涉及到母親和外甥的一些具體事務時,舅舅擁有很高的話語權。比如在中國的一些地區,外甥大婚,舅舅要坐主位。而母親改嫁,也需要經過舅舅同意。

搜狗問問

漢武帝劇照

叔伯為何沒有舅舅親?

為何叔伯沒有舅舅親呢?主要還是因為財產繼承關係。在現代漢語中,“親戚”是一個詞。而在文言文中,“親”言族內,“戚”言族外。“親”主要就是指父親這一邊的親屬,包括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姑媽姑父等。而“戚”主要指的是母親這一邊的親屬,包括外公外婆、舅舅、阿姨等。由於阿姨外嫁,所以母親一族中最近的便是舅舅。

搜狗問問

田蚡劇照

由於叔伯與侄子同屬一族,所以在財產繼承關係上,二者處於競爭地位。但舅舅因為與外甥不是一個姓,所以不存在利益糾紛。舅舅自然而然便成為了外甥最信任、最可依靠的人。在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藉助舅舅的力量替他們除掉叔伯兄弟。

比如漢武帝劉徹剛繼位時,由於祖母竇太后的偏心,叔叔梁孝王劉武勢力就很龐大。漢武帝就重用了他的舅舅田蚡,替他穩定朝局。唐高宗李治能繼承皇位,同樣離不開他的舅舅長孫無忌。

搜狗問問

長孫無忌劇照

在皇帝看來,外戚可以干政,但要改朝換代,難度就很大了。反而是他們的叔伯兄弟,隨時可以將其取而代之。所以歷朝皇帝都防備叔伯,而重用舅舅。這也是“外戚干政”屢禁不止的原因。所以,沒有利益衝突,且血緣關係最近,這便是舅舅在所有親戚中地位最高的原因。大家與舅舅關係如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舅舅地位在所有的親戚中為什麼是最高的,有什麼原因嗎? faith 1級 2021-01-02 回答

舅舅在古代也被稱為舅父,地位非常之高,中國民間有很多種說法,比如“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天上老鷹大,地上舅公大”,言舅舅地位之崇高。 那麼為什麼在中國傳統社會里舅舅的地位最高呢?這就不得不從母系氏族公社說起。 在原始社會,人類社會存在兩種親屬制度,一種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另外一種就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親屬制度,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而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的親屬制度則是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一直延續到古代社會,甚至在近代社會的早期階段,依然延續著以父系親屬為世系繼承的親屬制度。 在母系氏族社會公社時期,人們的姓氏、財產都是繼承於母系,擁有一個共同的母系祖先,當一個社會的姓氏和財產都繼承於母系的時候,舅舅的地位就相當於父親的地位,他是一個人最親的男性親屬。 在中國古代社會,舅舅的地位如此之崇高,實際上就是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傳統。中國古代社會雖然強調父權,但是正因為母系氏族社會遺留下來了這個傳統,所以舅舅往往是母親家族的父權代表,涉及到母親和外甥的一些事務,舅舅擁有重要的話語權,例如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外甥婚宴時,舅舅需要坐在上位;母親是否要改嫁,也必須徵得舅舅的同意。 為什麼舅父的地位要高於叔父、伯父呢? 在文言文裡,“親戚”實際上是兩個概念,親言族內,戚言族外,“親”指的是父系親屬,而“戚”指的是母系親屬,由於中國古代社會的姓氏繼承於父系親屬,那麼自然而然,族內親屬就是指與自己同姓的父系親屬,而族外親屬指的就是與自己不同姓的母系親屬。 所謂的族內親屬,按遠近關係分別是:父親、伯父、叔父、兄弟、從兄弟等等,族內親屬為同宗,財產繼承與家族權力都是在族內運轉,而不會跑到母系親屬那一邊,所以族內親屬之間往往會涉及到財產繼承與家族權鬥,在家族權力鬥爭的時候,對自己構成最大威脅的就是伯父和叔父。 正因此如此,所以中國古代的皇室(王室)不怕外戚干政,最怕宗室奪權,比如周文王的伯父是泰伯和仲雍,古公??父(周太王)欲立三子季歷為王,於是泰伯和仲雍只好主動讓位並來到吳地,斷髮紋身,泰伯後來成為了吳國的第一任國君,仲雍則成為了吳國的第二任國君,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泰伯奔吳”的歷史典故;又如漢武帝在登基之前,對他皇位構成最大威脅的就是他的叔叔梁孝王劉武,所以劉武一旦來到朝中,漢王朝勢必會發生一場爭奪皇位的權力鬥爭,而漢武帝重用他的舅舅田?就不會擔心田?會爭奪皇位,外戚可以干政,但要做到改朝換代卻非常的困難。 在中國古代社會,千千萬萬的小家庭同樣也面臨著這個問題,在財產繼承與家族權斗方面,伯父、叔父總會與侄子發生一些摩擦,所以侄子與伯父、叔父的關係不怎麼好,而外甥與舅舅的關係卻非常的好,因為族外親戚與自己不同姓,不會爭奪家族財產與家族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