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八年八月七日,清朝大太監被山東巡撫丁寶楨在濟南按罪處決。安德海被殺,丁寶楨並沒有因此受到報復,更沒有獲罪,相反,性情剛烈的丁寶楨,因為斬殺了安德海,一下子得到了朝野上下的熱烈讚許,聲望一度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立下軍功的重臣並駕齊驅。

殺了慈禧身邊大紅人,丁寶楨怎麼會反而安然無恙呢,這裡面有兩個原因:慈禧的容人之量和安德海的咎由自取,這還要從安德海出京前說起。

安德海發跡自辛酉政變,因為冒死充當慈禧和奕的信使,政變成功後受到重用,成為天字第一號大太監。

安德海畢竟年輕,得勢時只有16歲,年紀輕輕難免恃寵而驕,他本人性格又狡詐多變,好搬弄是非,很快得罪了包括恭親王奕在內的諸多大臣,加上當初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是開了清朝先例,大費了一番周折。

兩宮在垂簾之初,就在詔書中約定,等六歲的愛新覺羅·載淳年長大婚之後,就還政於皇帝,所以,在程式上來說,天下終究是載淳的,這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偏偏載淳從小就看不慣安德海,起因是安德海是慈禧身邊的人,在咸豐皇帝在世時,慈禧還不叫慈禧,只是個懿貴妃,也並不算得寵,咸豐最敬愛的是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日後的慈安太后,其次是麗貴人他他拉氏,只是她們肚子不爭氣,皇后沒有子嗣,麗貴人僅生一女,只有懿嬪為咸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載淳,母以子貴,連升幾級晉封懿貴妃。

懿貴妃雖然生下了兒子,兒子卻並不由他養,宮中自有人撫育,平時也多是由皇后照顧,相比之下,懿貴妃反而像個後媽,她對載淳自小嚴厲,比不得皇后性子溫婉柔和,所以載淳更親近的是皇后,對這個親媽反倒是非常害怕,有機會就想躲著她,以免被責罵。

懿貴妃在教子上算不得成功,對權術卻格外熱衷與敏感,兒子是帝位唯一繼承人,卻老往皇后那邊跑,她不由得暗生戒心,怎麼辦呢,手下最得力的太監安德海就成了她暗中監視載淳的工具。

安德海雖然人品不怎麼樣,為懿貴妃辦事,卻是盡忠職守,一天要打數個小報告,皇子今天讀了什麼書,跟誰玩了,玩的什麼,甚至皇后跟載淳獨處所說的話,他都能透過皇后身邊的宮女太監打聽得來,報告給懿貴人,甚至還根據個人喜好,添油加醋。如果載淳做了不合慈禧心意的事,難免受到責備,時間久了,載淳知道是安德海在裡面搗鬼,就此深恨安德海,在他五六歲的孩提時代,就經常對身邊太監說,要砍安德海的頭,仇恨的種子,就這樣在小小的心裡萌芽。

載淳,是安德海最不該得罪的人。安德海卻自認為有慈禧保護,皇帝也不敢拿他怎麼樣,這種幼稚的想法,讓他付出了人頭落地的代價。

時間很快到了同治八年,皇帝已十四歲,再過兩年,到了十六歲,就可以冊立皇后,兩宮到時候也要還政於皇帝,讓他自己親政。這個時間,正好是太平天國和捻軍都被剿滅,持續十幾年的激烈戰爭終於告一段落,對清廷來說,算得上是承平之世,所以皇帝大婚,格外隆重,提前幾年就要開始置辦物品,修葺宮殿,各項準備都要開始進行。

慈禧身邊的大紅人安德海,早就想出京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還可以大撈好處,奈何清朝有祖制,太監不得出京,出京就要掉腦袋,但以安德海此時的身份,諸多王公大臣都要讓他三分,這點祖制,在他眼裡也算不得什麼。

從籌辦大婚起,安德海就不斷在慈禧耳邊吹風,今天說江南採辦的東西太寒酸,明天說廣東採辦的東西不夠好,最好是派個信得過、能幹的人往江南、廣東走一趟,摸摸底,也好把東西落實了,同時把價格裡的虛頭給砍掉,慈禧被他幾次三番一說,也覺得在理,有心派他去,礙於祖制,卻不能直接點頭,不過在安德海看來,慈禧不反對,等於就是默認了。

慈禧雖然沒有意見,還有個障礙在於皇帝,載淳此時雖然還沒有親政,但隨著年齡漸長,兩宮太后也開始逐漸培養他獨自處理政務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官員心中,他已不再是個孩子,越來越接近於皇帝,此時的載淳,已經相當於半個皇帝,許多事情,他已能夠做主。

所以,雖然在安德海心裡,載淳還依然只是個十幾歲的毛孩,不過不能不表示尊敬,而且載淳從小就看自己不順眼,自己要出京,如果不徵得他的同意,萬一捅了什麼簍子,也要吃不了兜著走。

小皇帝討厭自己,如果安德海自己直接去跟皇帝說,肯定得碰一鼻子灰,他想了個辦法,送了點禮給皇帝身邊得力的小太監,讓他代自己去探探皇帝的口風。

安德海在宮中飛揚跋扈,大多數人都吃過他虧,大家都上下一條心視安德海為公敵,這個小太監也不例外,加上皇帝一再對身邊人說要殺安德海,他早就把安德海當成了敵人。於是他反而跟載淳商量,怎麼利用這個機會,治安德海於死地。串通完畢,他回覆安德海:“萬歲爺沒那麼大工夫,來管你的閒事。”這句話,正符合皇帝的性情,同時在程式上說,皇帝並沒有點頭答應,只是表示知曉此事。然而在一心出京的安德海聽來,跟慈禧的態度一樣,皇帝既然沒有反對,那就表示同意。

安德海據此認為,自己出宮的兩大障礙,都已掃除,在外面就算有什麼差錯,也可以抬出太后跟皇帝來抵擋。

七月初六,安德海準備好兩艘太平船,船上掛著龍鳳旗,插著兩面大旗,一面寫著“奉旨欽差”,一面寫著“採辦龍袍”,還掛了一面小旗,上面繪的是一個太陽和一隻三腳烏鴉。跟著安德海出京的,還有他的媳婦馬氏,妹妹、侄女、叔叔、族弟、聽差、老媽子和好幾個想撈取好處的太監,一行有三十多人,由於安德海並不是奉旨出京,並沒有兵丁保護,為了保證安全,船到通州,他還僱了十來個鏢局的鏢師負責安全。

船隊一路從北京到了天津,隨後直下山東,到了山東巡撫丁寶楨轄區。

丁寶楨清廉剛正,早就對禍亂宮內的安德海深為不滿,甚至放出話來,安德海如果敢擅自出宮,到了山東境內,必定要將他繩之以法。安德海卻自持得到了慈禧和同治的允許,根本不把丁寶楨當回事,大模大樣進了山東,他那兩艘船,極其引人注目,一到德州,早已得到丁寶楨手令的德州知州趙新立即報給了身在濟南的丁寶楨。

丁寶楨一看安德海入網,立即下令:有安姓太監,自稱奉旨差遣,招搖煽惑,真偽不辨,用四百里驛遞加急送到東昌府知府程繩武處,命令馬上抓捕安德海。

程繩武是個能員,他也不派大隊兵馬,帶著手下一個千總,二十多個親兵,先行趕到泰安,假傳泰安縣官員派人迎接欽差上岸休息,安德海不知是計,還洋洋得意,欣然率眾上岸,隨即被控制,連夜送到濟南巡撫衙門。

丁寶楨親審安德海,起初,安德海振振有詞,口稱奉慈禧懿旨,但既拿不出旨意,也沒有軍機勘合,沿途官員更沒有收到京裡的上諭。

既拿不出證據,就是假冒欽差,而太監不準出京,更是人盡皆知的規矩,兩條裡只要一條,就可以殺安德海。

不過丁寶楨為了妥當起見,還是暫時留了安德海一命,他派人送出四百里加急奏摺到京城請旨。此時載淳早就在留意山東、江蘇等地來的奏摺,因為按照時間推算,安德海應該進入了山東。此時慈禧已經給了他先行審閱奏摺的權力,他每天等內奏事處將黃匣子送到,首先就挑這幾個衙門的奏摺看。

所以,丁寶楨的摺子,第一時間就到了載淳手裡。

載淳看明白以後,立即召來恭親王奕為首的軍機大臣,大家的心意其實一樣,當即決定,就地正法,奕同時派出歩軍統領衙門左翼總兵榮祿帶兵看住安德海京裡宅第,以防生變。軍機寶鋆擬旨,皇帝硃筆御批,以八百里加急送出,第二天晚上就到達濟南,這邊丁寶楨早就磨刀霍霍,收到諭旨,唯恐有變,連夜提出安德海,半夜裡就押赴刑場,一刀斬訖。一代權宦,被抓五天後,就此身首異處,大快人心。

慈禧這邊,當然不能隱瞞,載淳故意拖延到諭旨已發出,才去面見慈禧,稟告此事。這時候木已成舟,就算慈禧想保安德海,在那沒有電話,沒有影片的年代,全靠快馬傳信,這時就算再派人去追,也早已來不及。既然安德海性命已經不保,也就無所顧惜,慈禧反而趁此機會,雷厲風行地辦一辦,反而能落個賢明的名聲,所以她乾脆指示,其他幾名太監,驗明正身,由丁寶楨一起絞決,又召見內務府大臣,責備他們對太監約束不嚴,說要振鍅紀綱,明發上諭,申明朝廷的決心,上下官員,自然無不稱頌聖母皇太后聖明。

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後,為什麼沒有被慈禧報復

對於慈禧來說,安德海被殺固然可惜,但與自己的政治名聲相比,區區一個安德海實在算不得什麼,只當是枚棋子,棄了就棄了。三條腿的母雞不好找,聰明能辦事的太監有得是,沒必要為此事與皇帝和大臣鬧得不可開交。

最得意的當然是丁寶楨,誅殺了安德海,得到天下讚譽,流芳百世,仕途沒有絲毫影響反而官聲日隆,最後升任四川總督,去世後追贈太子太保,入祀賢良祠,並在山東、四川、貴州建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