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面板癌?網友ac22323 2007-03-10

面板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特發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面板纖維肉瘤、血管肉瘤等,其中以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面板癌的90%,故本文所述“面板癌”主要是指這兩類

細胞癌。

面板癌好發於老年人,其中基底細胞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患者,鱗狀細胞癌多見於50歲以上的患者。一般以51~60歲為發病高峰,40歲以下少見,20歲以下則罕見。本病男性多於女性,男女比例約2:1。約80%發生於身體的暴露部位,如頭、面、頸、手背等部位,少數發生於非暴露部位。如基底細胞癌好發於顏面及頸部,且多在口部以上,如眶、鼻、頰、前額、耳周圍等部位,亦常見於手背、前臂及背的上部;鱗狀細胞癌半數以上見於頭頸部,也可發生於四肢、軀幹,頭部好發於頰部、頭皮、眼瞼、額等處,四肢好發於手背及足。一般認為手掌及腳底不發生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瞭,其發生可能與日光曝曬、放射線、砷劑、焦油衍化物等長期刺激有關。燒傷瘢痕、粘膜白斑、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瘻管、盤狀紅斑狼瘡、射線皮炎等面板損害亦可繼發本病。但很多病人沒有明顯的誘因。

中醫文獻中無面板癌之名,但古籍中有關於面板體表生疣、失榮、贅瘤及翻花瘡等記載。如《諸病源候論》雲:“翻花瘡者,初生如飯粒,其頭破則血出,便主惡肉,漸大有根,膿汁出,肉反散如花狀”。《醫宗金鑑》亦云:“推之不動,堅硬如石,皮色如常,日漸長大,……日久難愈,形氣漸衰,肌肉削瘦,愈潰愈硬,色現紫紅,腐爛浸淫,滲流血水。瘡口開大……形似翻花瘤證。”這些描述與面板癌頗為類似。明·薛立齋更言:“翻花瘡者,由瘡瘍潰後肝火血燥生風所致。或瘡口胬肉突出如菌,大小不同,或出如蛇頭長短不一。治法當滋肝補氣,外塗藜蘆膏,胬肉自入,須候元氣漸復,膿毒將盡塗之有效,不然,雖入而復潰,若誤用刀針蝕藥、灸火,其勢益甚或出血不止,必致寒熱嘔吐等證,須大補脾胃為善。”對本病之臨床表現、病機、治法進行了闡述,並提出了內外同治的治療原則及治療禁忌。

面板癌的臨床症狀體徵;

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都具有惡性程度低,發展緩慢;容易發現及方便活檢等特點,容易作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後良好。茲就其臨床體徵分述如下。

1)基底細胞癌一般分為4型,最常見的是結節潰瘍型。

(1)結節潰瘍型:初起是表皮出現一個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蠟樣小結節,質地相當硬,表面有少數擴張的毛細血管,略高出於面板表面,或僅似紅斑而並不隆起,或略呈結節狀,表面的面板輕度向下凹陷。結節可逐漸擴大或新的皮損出現,相互融合,形成一個有蠟樣光澤的盤形斑塊,中央往往結成棕色、黃褐色或暗灰色瘢,繼而痂下發生潰瘍,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整形潰瘍,大小如指戒或銅錢不等,潰瘍邊緣堅實及捲起,往往呈半透明狀並凹凸不平,周圍面板無炎症,底部呈珍珠樣或蠟樣外觀,有時損害表面完全為痂所覆蓋。潰瘍緩慢向四周及深部擴充套件,如鼠咬狀,形成基底細胞癌的一種典型臨床形態,故名為侵蝕性潰瘍,潰瘍可部分癒合而發生瘢痕,亦可擴充套件至皮下組織甚至軟骨及骨骼。各種組織可被摧毀而成深坑狀。發生於面部能破壞鼻、耳、眼眶及上頜竇等部位的軟骨和骨組織,引起出血或顱內侵犯或毀形。

(2)色素型:結節較平而淺,損害與結節潰瘍型相同。由於含有較多色素,損害邊緣除有珍珠色光澤外,還有點狀或網狀暗棕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斑,中央部位亦可見有色素沉著,揭痂容易出血,痂下可呈暗棕色甚至炭黑色顆粒,與惡性黑色素瘤類似,容易誤診。

(3)硬斑狀或纖維化型:常見於頭頸部,為堅硬淡黃色或黃白色斑塊,略微隆起,邊界不清,似硬斑病樣,可長期保持完整,最後發生潰破。

(4)淺表型:皮損表淺,多發生於軀幹,呈一片或數片浸潤性紅斑,表面脫屑或結痂,邊緣或整個皮損稍隆起,至少有一部分邊緣呈細小珍珠樣或線條樣堤狀。本型最後可纖維化。類似銀屑病、溼疹或脂溢性皮炎。

基底細胞癌損害發展緩慢,一般極少發生區域性淋巴結轉移,也無遠處轉移。

2)鱗狀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早期的臨床表現與基底細胞癌無明顯區別。鱗狀細胞癌多發生於長期不正常狀態的面板,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病或其他癌前疾病轉變而成。初起面板損害多是一個乾燥的米粒至黃豆大的堅硬丘疹或小結節,表面呈暗紅色或有毛細血管擴張,粗糙不平,中央有緊密附著的角質物,不易剝離,用力剝離則易引起出血,剝離後將再長出角質性物質。以後中央可發生潰瘍,潰破面不斷增大,其發展較基底細胞癌為快。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個較大的癌性潰瘍,其邊緣顯著高起,寬而硬,呈菜花外翻,潰瘍底面高低不平,呈肉紅色,有乳白色顆粒或壞死組織。有時形成深度潰穴,狀似火山噴口。癌細胞可向外發展,可和深部組織粘連,形成基底廣闊的贅生物,外表像乳頭或菜花樣腫瘤。合併感染則有粘稠膿液,臭味異常,自覺疼痛。

鱗狀細胞癌發展較快,破壞性大,可伸入結締組織、軟骨、骨膜及骨骼,常可發生區域性淋巴結轉移,晚期可發生內臟轉移,尤其是粘膜的鱗狀細胞癌往往容易轉移。

什麼是面板癌?網友74205da 2007-03-10

面板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特發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面板纖維肉瘤、血管肉瘤等,其中以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面板癌的90%,故本文所述“面板癌”主要是指這兩類細胞癌。

面板癌好發於老年人,其中基底細胞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患者,鱗狀細胞癌多見於50歲以上的患者。一般以51~60歲為發病高峰,40歲以下少見,20歲以下則罕見。本病男性多於女性,男女比例約2:1。約80%發生於身體的暴露部位,如頭、面、頸、手背等部位,少數發生於非暴露部位。如基底細胞癌好發於顏面及頸部,且多在口部以上,如眶、鼻、頰、前額、耳周圍等部位,亦常見於手背、前臂及背的上部;鱗狀細胞癌半數以上見於頭頸部,也可發生於四肢、軀幹,頭部好發於頰部、頭皮、眼瞼、額等處,四肢好發於手背及足。一般認為手掌及腳底不發生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瞭,其發生可能與日光曝曬、放射線、砷劑、焦油衍化物等長期刺激有關。燒傷瘢痕、粘膜白斑、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瘻管、盤狀紅斑狼瘡、射線皮炎等面板損害亦可繼發本病。但很多病人沒有明顯的誘因。

中醫文獻中無面板癌之名,但古籍中有關於面板體表生疣、失榮、贅瘤及翻花瘡等記載。如《諸病源候論》雲:“翻花瘡者,初生如飯粒,其頭破則血出,便主惡肉,漸大有根,膿汁出,肉反散如花狀”。《醫宗金鑑》亦云:“推之不動,堅硬如石,皮色如常,日漸長大,……日久難愈,形氣漸衰,肌肉削瘦,愈潰愈硬,色現紫紅,腐爛浸淫,滲流血水。瘡口開大……形似翻花瘤證。”這些描述與面板癌頗為類似。明·薛立齋更言:“翻花瘡者,由瘡瘍潰後肝火血燥生風所致。或瘡口胬肉突出如菌,大小不同,或出如蛇頭長短不一。治法當滋肝補氣,外塗藜蘆膏,胬肉自入,須候元氣漸復,膿毒將盡塗之有效,不然,雖入而復潰,若誤用刀針蝕藥、灸火,其勢益甚或出血不止,必致寒熱嘔吐等證,須大補脾胃為善。”對本病之臨床表現、病機、治法進行了闡述,並提出了內外同治的治療原則及治療禁忌。

什麼是面板癌?護命素顧問 2013-10-18

面板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特發性出血性肉瘤(Kaposi肉瘤)、汗腺癌、隆突性面板纖維肉瘤、血管肉瘤等。面板癌是由於面板表層的細胞發生突變,造成過度生長引發的,是一種常見的惡性面板腫瘤。

什麼是面板癌?sunruilingyun 2007-03-10

膚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種中卻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如澳大利亞南部地區的面板癌發病率可高達650/10萬,在美國的高加索人中,面板癌的發病率亦高達165/10萬,為我國發病率的100倍。這可能與所處的地理位置及人民的生活方式有關。在面板癌中以基底細胞癌最多見,佔60以上。各類面板癌的早期表現多為紅斑狀皮損,伴有鱗片狀脫屑或痂皮樣形成,僅憑肉眼觀察非但難以區分其組織學型別,而且易與牛皮癬、溼疹等良性面板疾患相混淆,常需借病理檢查才能確診。

無論手術、放療或其他治療方法,對面板癌均有很好的療效,治癒率可在90以上。但對面板及其附件的其他惡性腫瘤如面板汗腺癌、Merkle癌、皮脂腺癌等的治療效果則極差。提高對此類癌瘤的識別能力,以達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目的,仍是改善面板及其附件惡性腫瘤預後的關鍵。

面板癌主要有兩種,即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兩者均多發生於頭面、四肢等部位。基底細胞癌:由基底細胞異常增生所致。初起時為針尖至豆大發亮的蠟樣結節,呈淡青色或灰白色。邊緣清楚。損害逐漸擴大時,中央可發生潰瘍。潰瘍邊緣不整齊,呈鼠齧狀,有臭味,易出血,有時潰瘍中央癒合,而邊緣繼續擴林,如發生於眼眶,可破壞骨質。由於癌細胞惡性程度較低,生長緩慢,很少轉移。治療可用手術或液氮冷凍,效果良好。鱗狀細胞癌:這種癌多發生在人體經常外露的部分頭面部和四肢,是一種最常見的面板癌。它的發生與慢性刺激有關,如經常接觸瀝青類物質、長期未愈的潰瘍、損傷後形成的疤痕等。也可從老年角化病、色素性面板病等惡變而來。初起時為疣狀小結節,表面粗糙,質硬,呈淡紅色,以後中央破潰形成潰瘍,底部不平,邊緣不規則隆起。生長較快時呈現菜花狀,感染後有惡臭。慢性潰瘍惡性變時,潰瘍邊緣隆起。且向周圍擴充套件,也可出現菜花狀增生和有惡臭。鱗癌的惡性程度較低,手術、放療或冷凍,效果均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