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誰建造的 匿名使用者 20級 2011-09-18 回答

蜀郡守李冰於公元前227年建立的都江堰,用處當然是從古到今很重要 今天的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魚嘴分水堤,分沙堰,寶瓶口,三者各司其職,而又相互配合。

魚嘴分水堤,長約3000米,它把迎面而來的岷江水從中間分割為內江和外江。春耕用水季節,內江進水六成,外江進水四成。而在夏秋洪水季節,內外江進水比例自動顛倒過來,內江進水四成,外江進水六成。此外,魚嘴充分利用彎道環流原理,表面清水衝往凹岸,含沙濁流從河底流向凸岸,成功地完成了水流的自動排沙。魚嘴的精妙,即使從今天的水利技術來看都令人歎服。

飛沙堰,位於魚嘴分水堤和寶瓶口的連線部位,是一座高出河床僅2米的低堰。當內江水量過大時,洪水就會翻越飛沙堰,自動進入溢洪道,由外江排走。另外,根據彎道環流原理,江水中的泥沙被衝往凸岸,越過飛沙堰進入外江,飛沙堰的名稱也正是由此而來。

寶瓶口是人工在玉壘山上鑿出的一個引水口,被分隔出來部分叫“離堆”,對此,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為“蜀守冰,鑿離堆”。由於寶瓶口的作用,過量的洪水被拒之門外,成都平原得以免受洪水災難。

[解題過程]

都江堰,是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吸取前人治水經驗,率領當地民眾本著“引水以灌田,分洪以減災”的方針興建的。它以精巧的設計,修建了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工程,將岷江科學地分成內外兩江。魚嘴把洶湧的江水匯入內、外兩江,外江渲洩著滔滔洪水,為岷江正流;寶瓶口的作用是引江水入內江,用以灌溉農田。寶瓶口對岸修築的飛沙堰和人字堰起著蓄水、灌溉、洩洪、排沙的作用。這樣,就創造性地解決了變岷江水害為水利的難題,不愧為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大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