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洛神賦》到底為誰而作?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曹植創作的除《七步詩》之外的另一名篇。文中描寫的女子容貌美麗,高雅脫俗。該賦文藻流暢,卓爾不群,令許多人傳抄詠頌,讚不絕口。同時,人們對賦中“洛神”的原型系何人也產生了興趣。據說,《洛神賦》原名《感甄賦》。曹丕的妃子甄氏本來是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的女兒。建安年間,她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後來發生官渡之戰,袁紹兵敗病死,曹操乘機出兵,甄氏成了曹軍的俘虜。由於她美貌聰慧,曹丕便懇求父親將甄氏賜給自己。甄氏因自己是曹軍的俘虜,只得順從。早在官渡之戰時,曹植就曾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於此的甄氏,併產生愛慕之心,還將自己的白馬送給了甄氏,助她逃返鄴城。為表感謝,甄氏將自己的玉佩贈給了曹植兩人再次相見都覺得命運弄人。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有官職而曹植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於是能夠與甄氏朝夕相處,兩人感情慢慢升溫曹操死後,曹丕登上帝位,定都洛陽,史稱魏文帝。魏國建立後,曹丕對甄氏和曹植錯綜複雜的關係難以釋懷,慢慢冷落甄氏,之後將其賜死。後來,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曹丕將甄氏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封地,曹植腦海裡還在翻騰著與甄氏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盪,寫了一篇《感甄賦》。曹丕知道後似乎不曾追究,但是公元226年,明帝曹叡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據此,很多人認為《洛神賦》中的女子就是曹植的嫂子甄氏。

《洛神賦》到底為誰而作?

當然也有人說,《洛神賦》中的女子不可能是甄氏,因為當時那個年代是很講究倫理道德的,圖謀兄妻,這是“禽獸之惡行”,如果《感甄賦》真是為甄氏而作,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曹植怎麼能安然無恙?這不合常理,所以人們認為神秘女子是甄氏的說法不太可信。有人認為,古人喜歡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以此來隱喻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等,曹植也不例外。他備受兄侄猜忌,建功立業的理想始終無法實現,因此借《洛神賦》中“人神之道殊”來表明自己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據史料記載,曹植在寫這篇賦之前任鄄城王,而因“甄”與“鄄”字形相近,這是曹植是借甄氏之名,實則抒發“長寄心於君王”的願望無法實現的感慨和無奈。所以說“感甄”之說確有,但所感者並非甄妃,而是曹植黃初三年的被貶地鄄城。綜觀千百年來的爭論,對立的雙方都沒有拿出充分而直接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大多是推論。真正的答案是什麼,或許只有曹植本人才能說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