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什麼要殺于謙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9-30 回答

因為政治鬥爭問題,簡單而言就是于謙得罪英宗,而且性格剛強,得罪不少權貴,待英宗復位後,必殺于謙。

具體這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在土木堡之變之前,于謙已經位居兵部尚書左侍郎。而當時也先大舉進犯,宦官王振為一己私慾和討好皇上明英宗,勸英宗御駕親征。對外出徵正是兵部所管之事,于謙和兵部尚書鄺野極力勸阻出征事情。但是皇上渴望像先輩朱棣一樣,建立功業。因此不聽兵部所勸,最終兵部尚書鄺野隨駕出征,于謙便留守京城。因此,明英宗便於于謙結下了怨。

當英宗在土木堡打敗被俘後,朝中建議和談,迅速贖回英宗皇帝。于謙反而擁戴朱祁鈺(英宗弟弟)為景帝,如此以來,原本瓦刺軍想利用明朝皇帝被俘,便朝中無人做主,可以坑明朝一筆。但是于謙擁立景帝,那麼瓦刺所俘的英宗不再是皇帝了,這樣瓦刺想坑明朝一筆的幻想破滅。但是對於國家而言,此舉是符合國家利益的。但是,對於英宗而言,無疑英宗失去了瓦刺談判價值,無形中把英宗生死置於不管。至此,英宗再與于謙結怨。

從此景帝主政,于謙得勢。後來,英宗被放,重回大明。但是,一山不容二虎,景帝對於英宗提防很深。據史料記載:

不管是噓寒問暖,還是冷眼相對,事實上是,景泰元年回京的太上皇,從此被鎖在南宮,整整七年。七年裡,景泰帝不但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透過小洞遞入。有時候,吃穿不足,導致太上皇的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變賣,以補家用。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伐殆盡,讓人無法藏匿。就這樣,太上皇在驚恐不安之中,度過七年的軟禁生涯。

後來英宗復位,當然不會放過景帝所信任、重用的于謙。再加上于謙性格很剛強看不起那些懦怯無能的大臣、勳臣、皇親國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其中徐珵曾經因為提出遷都南京,受到于謙斥責,經常咬牙切齒地恨于謙。便把名字改為有貞——徐有貞,後來明朝內閣首輔。不僅徐有貞對於謙有意見,連權臣石亨、宦官曹吉祥矛盾很深。尤其宦官在明朝整體陪在皇帝身邊,可以常常吹吹耳邊風。

而又正是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透過政變,恢復了英宗帝位。因此,英宗復位後,立即把于謙逮捕入獄。誣陷於謙等製造不軌言論,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策劃迎接冊立襄王的兒子。

皇帝為什麼要殺于謙 彩虹橋 1級 2016-09-30 回答

袁崇煥的重要、忠心是我們後人的看法,讓當時的崇禎皇帝看到他的不可替代不是很現實。相反,看到的是問題一大把:

1。 曾經黨附魏忠賢,而自己卻又是東林一黨

2。 自誇五年平遼,實際上沒完成也根本完成不了

3。 任人唯親,和蒙古族將領滿桂等人矛盾頗深

4。 擅殺毛文龍,輕視皇帝(這一條就夠死罪了),而且也是自毀長城,毛文龍若在,皇太極未必敢輕易入關。

5。 在回防北京時仍任用私人,和其他人矛盾嚴重。

還有很多,冒功、貪汙什麼的都是小事了,結論就是在他的身上花了太多錢,卻沒有成效,而且人不怎麼樣,殺了他不奇怪。

我們今天看重他是和其他將領比出來的,另外還有清朝乾隆皇帝的吹捧,這就是距離產生美。袁崇煥的能力是有的(但功勞打折扣,炮傷努爾哈赤致死只見於朝鮮《李朝實錄》,還是他自說自話,可信度不是很高,這事到現在還有爭議),但單就法律而言,殺他並不為過。當時崇禎皇帝在他身上給予太多的希望,結果錢花了,很多人被他排擠了,皇太極也就到了北京城下,不殺他謝罪才怪,當時太需要一個為失敗負責的人,而袁崇煥是不二人選。袁崇煥死後百姓分食其肉就是明證。再說還有東林黨和其他政治派別的爭權奪利,看起來只要不是除了他別人守不了北京,他就非死不可。有沒有反間計不重要,重要的是崇禎想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