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器物?什麼叫器物文明? 冰封的溫度 15級 2009-04-12 回答

代表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發展水平

從器物的別稱看文化趣味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教授 杭間)

古人對於許多典型的器物,都有許多原名以外的別稱,《幼學瓊林》將這些別稱作了概括和說明;另有一些成語或形容詞,則透過器物在使用過程中所顯現出來的可以引起聯想的特性而產生。

較為典型的有:

(1)筆(管城子、中書君):古時人毛穎,封成管城,累拜中書令,與用管做成的筆能書寫有聯絡,故得名;

(2)硯臺(石虛中、即墨侯):石虛中被封過即墨侯,又為人器度方圓;

(3)墨(松使者):傳說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號松使者;

(4)紙(楮先生):傳說紙是由楮葉造的;又稱“剡藤”,浙江嵊縣剡溪產的藤枝能造紙,故又名:又稱“玉版”,成都嘗花溪製造出來的紙如同玉片一樣而得名;

(5)劍(干將莫邪):因春秋時鑄劍名家干將莫邪得名;

(6)扇(仁風、便面):仁風,系晉朝袁宏因謝安送他扇子,稱是“當奉揚仁風”;便面,傳說漢朝張敞走馬章臺街,以扇擋面,故得名;

(7)小船(蚱蜢):小船很輕快,像小蟲一樣,所以叫蚱蜢;

(8)鏡子(菱花,專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裡開的一種花;

(9)竹簫(玉參差):因姜白石兩句詩“剪燭屢呼銀鑿落,倚窗閒品玉參差”而得名;

(10)手杖(鳩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鳩杖,因鳩是一種不噎的鳥,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11)鑰匙(魚樣):傳說周穆王時造的一種門鎖,樣子同魚一樣,因為魚在水中晝夜不閉眼,取其能守夜意;

(12)琴(綠綺、焦桐):綠綺系漢司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漢代蔡邕的琴名;

(13)香(龍涎、雞舌):以珍貴材料得名;

(14)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聞名;

從以上所舉14個例子看,有以產地得名,有以特殊材料得名,如龍涎香;有以詩詞得名,如竹簫;有以故事神話得名,如墨等;有以使用過該器物的名人得名,如劍、琴、硯、筆。但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不太容易歸類的象徵性或隱寓性的別名,如手杖裡內含的精緻貼切的祝福含義,扇的文化風度,無不看出古人對於工藝造物的要求已超越表象,進入到文化審美領域。命名的考慮,也是對器物功能以及更深層的要求,它是一種社會認同的工藝觀。這一點,在磁州窯傳說中也可以看到。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古代工匠善於從自然中汲取營養,如鑰匙的造型,可說是仿生學上的傑出例子,取“魚目之常醒”的功能已經超過一般器械的功能,更躍人心理功能的領域,那種提醒作用是單純的器械牢固所難以得到的。在傳說中的工具發明上,還有許多仿生學上的例子,如大家熟知的魯班從樹葉鋒利的齒中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鋸子;周公因飛蓬草的隨風轉動,而創制了車;魯班指點用蟈蟈籠子為思路,做了故宮的角樓等等,均是優秀設計思想的典型,它暗藏並印證了一個原來固有的思想:技藝的一切都隱含在天道里,因而與自然的天道的和諧,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在傳說的觀念下,器物與品德與倫理天然地聯絡地來。“共筆硯”,可說是同窗;“付衣缽”象徵傳道;“磨穿鐵硯”指篤專業儒;“刻舟求劍”諷刺固而不化;“以銅為鑑”引申為知興替。這些,與文學一樣,依然是“文以載道”思想的延續,也是技進於道思想在民間的一個縮影。

縱觀民間傳說裡所體現出來的設計文化思想,除了某些領域沿著實用要求下的健康路子發展外,不可避免地還是受到時代思潮的限制和政治體制的約束。我們可以用《幼學瓊林》這部在民間浸淫最深,流傳最廣,影響了近現代工藝觀的書裡,其“技藝”“製作”“器用”三篇的三句話,作為概括:

“然奇技似無益於人,而百藝則有濟於用。”

“凡今人之利用,皆古聖之前民。”

“以聖賢為柱杖,卻優於九節蒼藤,用仁義作劍鋒,絕勝於七星白刃。”

三句話,工藝的目的、起源,工藝的作用等等,實在概括得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