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寫個隨筆,簡單聊一聊為什麼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這麼難。其實如果明白了這個問題,就等於明白了為什麼電池是個高科技行業,為什麼萬億市值企業中能擠進去一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

電池是個典型的學科交叉融合的產品,涉及到化學、電學、機械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

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為什麼這麼難

在微觀層面,電池是建立在化學反應之上的,不同的元素構成決定了不同的化學反應。已知的100多種化學元素,哪幾個元素組成的材料可作為原材料,又有什麼樣的特點,透過哪些技術手段能夠揚長避短,這些都需要深入探索。電池的本質其實是對元素的掌握和利用程度,而電池作為能量單元,要接受能量並輸出能量,也要符合電學理論。

在中觀層面,電池的製備擁有複雜的工藝,混料、塗布等幾十道工藝,每一步都影響著電池最終的效能,因此在中觀層面,是製造工藝的精深。

在宏觀層面,電池本身也是個結構件,整合效率越高越能使電池發揮更大作用。

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為什麼這麼難

既然化學是基礎,我們先看看常見材料的理論天花板,也就是其理論比容量是多少。

石墨

為例:

1)對於1mol LiC6,即6mol的C可嵌入1mol的Li;

2)1mol Li所帶的電量為26789mAh ;

3)

其理論比容量為

:26789 mAh÷(6mol×12g/mol,6molC的質量)=

372.07 mAh/g

同理可得,磷酸鐵鋰和三元的理論比容量,分別為170mAh/g和280mAh/g。

動力電池(重量)能量密度的常見單位是為Wh/kg,這和比容量有什麼關係?

W是功率單位,大家中學都學過,功率等於電流乘以電壓。

重量能量密度=電池容量×電壓÷重量

,其中,電池容量由活性材料的比容量決定。因此,

能量密度不僅和材料本身有關係,和能承載的電壓有關係,還和電池最終的組成結構重量或者體積有關係。

從公式看,只要增大分子(選比容量更高的材料,提高工作電壓),減小分母(給電池減重)就可以。那為什麼為何提升動力電池還這麼難?

這跟

電池內部“牽一髮則動全身”的強耦合關係

不無聯絡。電池內部就像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不同材料效能相互關聯,其中一個變數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電池整體效能的鉅變。這就好比有,往池塘裡放生活魚,對池塘原有的生態會帶來影響,萬一沒把握好尺寸,放的是入侵物種,那原有生態就可能被破壞殆盡。

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為什麼這麼難

正所謂

知易行難

,以提高工作電壓為例,高電壓有利於提高能量密度,但就好比水壓過大,經年累月,水管就容易破裂造成危險。過高的工作電壓會破壞電池材料結構穩定性,造成析鋰等不良副反應。我們想提高工作電壓,還需開發適應更高電壓平臺的材料,或是透過材料摻雜、包覆等手段提高材料的承受能力,複雜程度+10086。

在推進材料創新的同時,要讓正負極、電解液、隔膜等材料都和諧相處,就是不斷破壞平衡並重新尋找平衡的萬里長征。

例如開發電解液時,既要確認其耐溫性、離子擴散等指標達標,還得避免造成電池內部的副反應,對其他材料產生負面影響。

讓各材料之間和諧相處已經很難,而

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的矛盾在電池研發設計中比比皆是。

我們希望能在有限的電池空間裡儲存儘可能多地能量,又希望這些能量能快速儲存釋放,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鬆散的海綿材料結構有利於液體擴散,提升電池的充放電倍率效能,但也意味著低體積利用率,單位體積的活性物質少,能量密度也就降低了。

為了讓電池更加安全,我們增加了安全冗餘。這些不能提供能量的結構件,並不能增大能量密度公式中的分子,還增大了分母數值。在增強安全效能的同時,也在給能量密度提升加了不少難度。

能量密度、倍率效能、壽命、安全性等等效能往往此消彼長,如果再將製造工藝、生產成本考慮在內,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難度又高了幾個量級。

不過話說回來,能量密度提升雖難,但我對技術向前發展毫不懷疑,現在的技術水平遠遠不是終點。站在2009年新能源汽車的起點,很難想象2021年電池的技術已經可以支援1000公里的續航。而站在2021年向前看,未來的世界依然難以描述。

可以預見的是,

未來誰能夠率先掌握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誰就能吃下更多的紅利。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