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稱為何十六兩為一斤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8-09 回答

真實歷史原因是:由於六國度量衡不一致嚴重干擾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李斯上奏皇帝,建議廢除六國舊制,把度量衡從混亂不清的狀況下明確統一起來,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許。

李斯開始酌人調查實踐,,衡制則以銖、兩、斤、鈞、石為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

二十四銖為一兩:有些物品很珍貴,比如藥材,這些物品所有者會有精確地稱,為了方便使用,所以為24,可稱半兩、三分之一兩、四分之一兩,六分之一兩等等

十六兩為一斤:天平可以將東西分割兩份,那時生產力低下,因百姓多用簡易公正的天平,所以百姓常用的斤為2的三次方。

三十斤為一鈞:是一個士兵一週(古時有大小周之分,一月四周)的口糧,為了方便計算及運輸定為30。

四鈞為一石固定下來,也是如此,即為一個月口糧。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老稱為何十六兩為一斤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8-09 回答

關於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還有個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那時十六兩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祿壽三星組成十六兩的秤星,告誡做買賣的人要誠實信用,不欺不瞞,否則,短一兩無福,少二兩少祿,缺三兩折壽。

老稱為何十六兩為一斤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8-09 回答

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並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檔案。當時度量的標準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於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於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於是乾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於十六兩,那麼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後,由於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於十兩。這也就是成語“半斤八兩”的來歷。 覺得滿意請採納,不明白可以追問,謝謝~

老稱為何十六兩為一斤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8-09 回答

1。成語半斤八兩,即半斤=八兩

2。所以一斤就是十六兩了

老稱為何十六兩為一斤 若只如初見 1級 2016-08-09 回答

139****4299:你好。

【秤】,十六兩,是起源於陶朱公范蠡。陶朱公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福祿壽三星,共十六星。定十六兩為一斤。

由此得出,對缺斤短兩的道德懲罰:“少一兩,損福;少二兩,損祿;少三兩,損壽。”

秤的提系:稱為【毫】。——意指“明察秋毫”。

秤砣稱為:【權】。

秤桿稱為:【衡】。

——秤砣、秤桿的組合,就是【權衡】。

秤桿上的定盤星,——就是【良心】。

由秤的構成,看出陶朱公的聰明才智,不愧為商人的祖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