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溪蹤投研 的第 009 篇文章

現如今,很少人會將錢放在銀行整存整取。一來,銀行本身利率過低。目前,央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50%,商業銀行(如廈門國際銀行)中最高也僅能到達3。30%。二來,市面理財產品眾多。如果你問十個青年「錢存在哪兒」,可能七個會說「放在餘額寶」。餘額寶本質是貨幣基金,其隨存隨取、收益頗高的特點深受大眾喜愛。但除餘額寶之外,還有其他更多選擇嗎?不妨考慮買銀行股。

一、餘額寶VS銀行股

先看收益。

餘額寶是螞蟻金服旗下的餘額增值服務和活期資金管理服務產品,於2013年06月推出,對接的是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000198)。成立至今,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達6。695%,最低為2。295%,而這四年半以來,其累計收益率為18。66%。也就是說,餘額寶剛推出時,你購買10000元份額,風雨不動留存至今,手頭應有11866元。

錢到底該存銀行還是買銀行股

注:圖中平直藍線為天弘餘額寶貨幣收益率走勢,波動黑線為同期上證指數收益率走勢。

目前,A股上市銀行共有25家。擷取近四年全部銀行股價格變動情況如下:

錢到底該存銀行還是買銀行股

注:(1)表中初始日指2013-06-03(餘額寶發行日左右),但部分銀行如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為近兩年剛上市(圖中灰色部分),因此初始日開盤價取用其上市首日開盤價;截止日指2017-11-27。(2)表中股票價格按後復權。所謂「後復權」,即剔除分紅送股等因素所計算出來的價格,較之不復權價格,更能清晰表達累計漲幅。

單看前16支銀行股,如果在餘額寶發行當天,我們同時用10000元購買各種銀行股,並持有至今,則所有銀行股收益都跑贏餘額寶,甚至最高可獲得28037元(招商銀行),最低也可獲得11972元(民生銀行);而國有四大行(中農工建),期間收益率均在75%以上。

而後9支銀行股具備「次新」和「銀行」雙重身份,在其上市初期,其股價與次新股波動相關性強,而之後才與銀行股波動相關性增強。因此,對於新手來說,我們可暫且不看。

以上透過股價變動來考察銀行股的收益率,而透過2016年銀行股分紅方案的列舉,可能更為直觀。

錢到底該存銀行還是買銀行股

在表中,大部分銀行分紅率跑贏央行一年期存款基準率1。50%,亦即銀行股光靠分紅收益,便可以超過一年期存款利息。

以上,透過實際資料,我們可得出結論:銀行股在收益上大機率跑贏餘額寶。

再看風險。

餘額寶為貨幣基金,其風險基本等同國債。

而銀行股屬於股票,需投資者承擔一定的風險。從行業來說,銀行業風險來自金融脫媒、經濟危機、科技創新等各方面因素。而且,我國政府允許商業銀行倒閉破產,例如國內銀行倒閉第一案——海南發展銀行。從個股來看,銀行的盈利狀況、成長空間、壞賬率、定增解禁等都會影響股價波動。例如上文中提及的次新銀行股,至今仍有多支處於破發狀態。

目前,25家銀行股總市值約為10萬億元,佔滬深主機板市值18%左右,是第一大權重股板塊。正因其體量大彈性小,故而較之其他股票,股價波動更為穩定。如果銀行股發生大面積風險,那麼很可能就是出現了系統性風險。

由此,我們可得出結論:銀行股在風險上也是超過餘額寶的,但相較其他板塊股票更偏於穩定型投資。

二、沒有天花板的銀行業

看清銀行股的收益和風險遠遠不夠,更需瞭解銀行賺錢的邏輯。

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並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貨幣經營企業。其主要透過信貸業務和中間業務來賺取利潤,前者形成的收入稱為「利息收入」,而後者為「非利息收入」。

所謂「信貸業務」,就是以低利率吸收存款,再以高利率發放貸款,最後將獲取利差收入。所謂「中間業務」,就是在存貸業務基礎上,以中間人的身份替客戶辦理收付、諮詢、代理等而收取的費用收入,如手續費、管理費等。一般來說,信貸業務涉及利率、壞賬、資金成本等,受經濟週期影響較大;而中間業務消耗資本金少,也不必擔心壞賬,受經濟週期影響較小。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所貢獻的收入普遍佔總收入的90%以上。有人作比方:如果信貸業務是影院的票房收入,那麼中間業務就是門口賣爆米花的。

民生銀行大股東史玉柱曾說「銀行是個沒有天花板的行業」。簡單來說,銀行的經營基礎建立在貨幣上,只要你對資金有需求,那麼銀行就永遠有利可圖。而隨著經濟體GDP不斷增長,其貨幣量也在相應增長,於是銀行的市值和利潤的上升空間就沒有天花板。

對於沒有天花板的銀行業,我們不必擔心它會出現產品庫存、折舊嚴重、外域競爭等情況。目前,A股上市的25支銀行股,其市盈率普遍在6-7倍,最低為光大銀行動態市盈率6。128,最高為張家港行動態市盈率26。559,這意味假設銀行的業績和股價保持不變,你購買銀行股大概6-7年就可以回本。而銀行股的市淨率普遍在1倍左右,甚至不少銀行每股價格低於每股淨資產,這意味著你用低於1元錢的資金買到1元錢的東西。

既然銀行股有諸多優勢,為何很多投資者不屑一顧?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盤子大。銀行市值動輒千億元,宇宙行「工商銀行」更是達到兩萬多億元市值,要想撬動如此大盤股拉昇漲停,則需要大量資金,故短期漲幅有限。於是,在眾多專業投資者眼中,銀行股如同雞肋。第二,槓桿高。銀行天生就是高槓杆行業,而我國上市銀行槓桿倍數普遍在13-20倍。這意味著,在20倍槓桿情況下,只要銀行有5%左右的資產損失,那麼就會帶來100%的傷害。有很多投資者並不看好國內銀行的資產質量,於是也不願參與進來。

結語

並非銀行盤子大,我們就視之雞肋,因為漲跌有限,恰好對新手來說,是較為穩妥的選擇。如果你追求跑贏銀行利率(或者支付寶收益率),那麼「存銀行不如買銀行」;當然如果你對收益率有更高要求,就另當別論。

也並非銀行槓桿高,我們就對其遠離,以防它隨時倒閉破產。第一,銀行有庫存現金、長期國債等諸多安全級高的資產;第二,銀行有資產減值準備和稅前利潤兩重保護墊;第三,如果真的出現不良資產,銀行也有多種途徑進行處置或變賣。

當然,具體分析銀行個股,則是一件細緻活兒,需要考察銀行資本充足率、非利息收入佔比、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貸款增速等多項指標。於此文,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