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英語高手幫個忙.請用英語將”我眼中的加拿大”為題目寫一篇演講稿.可以把網頁連結給我們謝謝

請不要偏題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請認真對待.稿子請不要超過五分鐘

如果你有其他關於加拿大的重要資訊也可以告訴我們謝謝非常感謝‘

我眼中的加拿大逍遙qli2013-06-26

加拿大的風俗禮儀

加拿大人比較隨和友善,易於接近,他們講禮貌但不拘於繁瑣禮節。一般認識的人見面時要互致問候。男女相見時,一般由女子先伸出手來。女子如果不願意握手。也可以只是微微欠身鞠一個躬。如果男子戴著手套,應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女子間握手時則不必脫手套。

許多加拿大人喜歡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友善和親近。加拿大人熱情好客。親朋好友之間請吃飯一般在家裡而不去餐館,認為這樣更友好。客人來到主人家,進餐時由女主人安排座位,或事先在每個座位前放好寫有客人姓名的卡片。

在加拿大還有一種請吃飯的方式更加隨便,即“自助餐”或“冷餐會”形式。由主人把飯菜全部擺在桌上後,客人可各自拿一隻大盤子(或由主人發給),自己動手盛取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可以離開餐桌到另一房間隨便就坐進餐,這樣客人與主人,客人與客人之間便可有更多的時間交談。

在加拿大一般應邀去友人家裡吃飯,不需送禮物。但如去親朋家度週末或住幾天,則應給女主人帶點禮品,如一瓶酒、一盒糖等。離開主人家後,回到家中應立即給女主人寫封信,告訴已平安抵家,並對受到的款待表示感謝。節假日訪問親友,通常也需要帶一點禮。

加拿大的經濟發展

加拿大是西方最大、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其經濟具有多樣化和多機會的特點。目前,加拿大經濟正處在高產出、低通貨膨脹率、單位勞動力成本下降、出口急劇上升階段,並擁有一個健康的商業投資環境。作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加拿大政府一貫致力於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加拿大最主要的三個大行業分別為:自然資源業,製造業和服務業。

多年以來,自然資源一直在加拿大經濟發展中佔重要地位。現在,自然資源仍然重要,但在生產總值中持續下降,農業、採礦業、伐木業和其他工業佔經濟生產總值的不足8%。自然資源業也包括林業、漁業、採礦業和能源業。這些行業為促進加拿大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水利資源是加拿大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水力發電佔全國總髮電量的四分之三,僅次於美國、俄羅斯,是世界第三大水力發電國。

加拿大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林業非常發達,對加拿大的經濟至關重要。礦產資源是加拿大最寶貴的資源。加拿大擁有現代經濟所需的幾乎所有礦產品。它出產60多種礦物。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原油、天然氣、鐵礦石、鎳、鋅、石棉和鉀鹽。加拿大鎳和鋅的產量居世界首位,鉀鹽的產量為世界第二,金、銀的產量分別為世界第三和第四。加拿大有豐富的鈾和鋁資源,是鈾的主要生產國。製造業在加拿大經濟中佔重要地位。1995年製造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主要產業有汽車製造和食品加工等。加拿大製造業產品主要包括紙張、技術裝置、汽車、食品、服裝等等,是世界最大的木材和新聞紙的出口國。加拿大製造業最大的貿易伙伴是美國。加拿大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以服務業佔經濟主導地位。

今天,加拿大是西方七國組織中服務業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的國家,服務業佔加拿大經濟生產總值的67%,併為勞動力市場提供了約70%的工作。涉及的領域包括:運輸、教育、保健、建築、金融、通訊和政府部門。目前加拿大70%以上的勞動力從事於服務業。

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使得加拿大經濟更緊密地同美國經濟聯絡在一起。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高效的基礎設施,充足的自然資源,優良的投資環境使加拿大越來越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另外,如電子、生物、環保等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和日益增長的國際企業的介入,為加拿大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加拿大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農產品為小麥、燕麥和大麥等,加拿大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小麥的產區主要是平原三省,這裡土地肥沃、降雨量充足、土地平坦,適於農機耕作。這個地區生產的糧食是如此之多,以至人們不但把它稱為加拿大的糧倉,而且也把它稱為世界糧倉。據估計,一個加拿大農民生產的糧食足夠養活55口人。

加拿大的居民與人口

“加拿大”的名字源出於休倫一易洛魁語的“kanata”一詞,意思是“棚屋”或“小村莊”。當地的原住民是印地安人和因紐特人(舊稱“愛斯基摩人”),他們是於二萬二千年前,從西伯利亞踏著白令海峽上的冰橋來到美洲的黃種人,又稱“第一國民”。

十七世紀初,歐洲移民開始進入加拿大。1763年英、法的七年戰爭後,加拿大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當局對法裔加拿大人採取了保留其原有民族特性,允許使用法語的政策,並宣佈設立魁北克省。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批效忠英王室的保皇派進入加拿大,改變了法裔佔優勢的民族構成。1791年英國劃分了以法裔為主的“下加拿大”和以英裔為主的“上加拿大”,相當於現在的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

到了1800年,加拿大的人口將近五十萬人,其中主要居住在聖勞倫斯河口沿岸地帶及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的法裔佔百分之三十左右,英裔所佔的比例更大。1983年加拿大全國的人口已經有二幹五百萬,其中英裔約佔百分之五十,法裔佔百分之三十,原住民佔百分之一強,其餘的就是美洲別的國家以及亞、歐一些國家的移民。

目前加拿大的總人口約為二千九百萬左右,原居民約佔1%,外來移民及其後裔佔總人口的近99%,其中英裔約佔40%,法裔約佔27%,其餘為從世界其他地方來的移民。

聯合國發展計劃處每年進行的“人類發展指數”(HD))評選,加拿大已連續數年排名全球175個國家的榜首,是全世界最適合於居住的國家。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世紀中,加拿大經歷了數十年的人口增長和人口構成的變化。人口的變化對聯邦、省及地方政府的活動有著深遠的影響。選區的邊界,聯邦資金的排程,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務(例如公路、醫院和學校等),都會受到人口變化的影響。出生、死亡、移民和國內人口外遷都是導致人口變化的因素。

1979年加拿大全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8。4%,出生率為15。5%,死亡率為7。1%。1996年加拿大全國的人口增長率為1。17%,出生率為15。1%,死亡率為7。6%,嬰兒出生的死亡率為7%。

在1986年至1991年間,大多數省份的人口有所增長,其中卑詩省的增長率最高,比全國平均增長率高出5。9%。

加拿大統計局對今後二十年人口預測的前提是:各省的出生率都將趨向一致。這就意味著各省的人口增減將主要由移民的數量來決定。加拿大統計局公佈的2001年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加拿大的華人已成為全加最多的少數族裔,人數已達120。94萬人,佔全加總人口的3。5%。

過去10年來,加拿大人口有十分明顯的變化。來自亞洲的移民逐漸取代了歐洲移民。也因為如此,加拿大的社會也愈來愈趨多元化。統計局數字也顯示,1991至2001這10年間,中國大陸系加拿大移民的主要來源地。這10年間,大陸移民高達19。7355萬名,超過中國香港的11。8385萬名及中國臺灣的53750名。就華人人口分佈而言,以安大略省最多,有48。151萬人,卑詩省次之,有36。549萬人,亞伯達省第三,有99095人,魁北克省有56830名。而華人聚居的城市以多倫多為首。2001年統計數字顯示,多倫多目前華人有40。953萬人,佔多倫多總人口9%,僅次於南亞裔人。據悉,目前加拿大境內在海外出生的人口占總人數的18。4%,使加拿大成為僅次於澳洲的第二大移民國。

港口城市-溫哥華

19世紀初溫哥華還是一片荒野;只有一些土著過著原始的漁獵生活。在19世紀時,隨著近代工業的興起及新的礦產資源的發現;因此加拿大的經濟從此開始發展。在19世紀末期時,成為加拿大的主要港口。1867年時,綽號“Gassy”的賈大頓來到此地,他在蓋士鎮的華特爾街,即現址的蓋士鎮,蓋了一個木造的沙龍酒吧供四面八方來的拓荒者憩息,這就是溫哥華的第一家飯店的起源。在城市西遷後蓋士鎮的經濟便開始走下坡,在1971年時,卑詩省政府將蓋士鎮劃為文化保留區,古老建築物因而得以儲存;如今,蓋士鎮已成為獨特的觀光區,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鋪著圓石的街道,露天咖啡座,以及古董店、精品店和餐廳,使蓋士鎮成為逛街、購物及用餐的好地方。在蓋士鎮有難得一見舉世僅有的蒸氣鍾,每15分鐘噴出蒸氣一次。溫哥華在1886年正式成為城市,並公推賈大頓為第一任市長,同時溫哥華是賈大頓與他的幕僚決定為紀念白人船長喬治·溫哥華,於1792年為找尋西北通路而來到此地,故將此城市命名為溫哥華。而蓋士鎮則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命名的。

溫哥華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內,是全省的工業中心,也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城,三面環海。溫哥華的中心坐落於朝西擴充套件的英倫灣,而成為一個向東北突出的半島。半島的前端為史丹利公園,以獅門橋與對岸的北溫哥華相連線。它的下方為英倫灣,上方為貝立德灣。而市區以貝立德、格蘭佛兩座橋相連線。

溫哥華的中國城鄰接於蓋士鎮的南側,號稱北美第二大中國城。住在這裡的中國人是19世紀中,為了至加州淘金因尋找金礦而北上至加拿大,後來便在此落地生根的。現在溫哥華已有華人移民四十多萬,為北美華人人口比例最大的城市。所以加拿大從國會議員到政府部長都有華人出任,最近更有華裔女性伍冰志,代表英國女皇出任加拿大總督,由此可見加拿大華人在該國的影響有多大。溫哥華的中國城應是北美最具規模的中國人社群,這裡不但有整潔的商店,還有一個坐落於中國城內中華門牌坊後面的中山公園,這個由加拿大政府與中國合作建造的明朝風格的花園,懸掛著明朝式樣的燈籠,據說是在蘇州以手工打造的,中國風味十足。還有碧綠的池水,和園中花草相互輝映。

溫哥華緊鄰美國,是東西橫貫加拿大全境的大鐵路的終點,是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加拿大最大的港口城市。由於受太平洋季風和赤道暖流的影響,這裡四時不凍,因而一年四季航運繁忙,港口每小時裝卸煤炭9000噸、糧食7000噸、硫磺6000噸、鉀肥2500噸。加拿大是著名的糧食出口國,尤以出口大宗小麥著稱;溫哥華港有10個運糧碼頭負責處理加拿大40%以上的糧食出口任務,其中兩部傳送帶每小時可裝運小麥1000噸以上。在世界9個最重要的小麥裝運港口中,溫哥華首屈一指,每年出口小麥800萬噸左右。目前,全港的吞吐量高達8000萬噸以上,相當於我國上海港的水平。

嚴寒之都鬱金香城

渥太華是加拿大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作為加第四大城市,無論從城市規模還是國際知名度看,渥太華都比不上多倫多、溫哥華和蒙特利爾。但獨特的文化個性、優美的城市風光、閒適的生活情,使渥太華不僅受到加拿大人民的鐘情,而且成為世界人民旅遊觀光向往的城市之一。

渥太華位於加拿大東南部聖勞斯河支流渥太華河的南岸、渥太華地處高緯,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渥太華稱得上是全球最寒冷的國都之一,其緯度與中國的哈爾濱差不多。每年進入10月就開始降雪,到翌年4月,積雪才漸漸融化,每年約有8個月左右的時間,夜晚氣溫下降到零度以下,1月份平均氣溫零下11℃,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39℃,因此,被稱為“嚴寒之都”。在這裡,寒冷多雪的冬季與溫暖的夏季相互交替,季節的變換顯得格外分明。

嚴寒之都有嚴寒之都的情趣與特色。聞名世界的聲勢浩大的冰上狂歡節,最能體現渥太華的特色。它一般每年一2月初在封凍近半年之久、全長7。8公里、世界最大的天然滑冰場——裡多運河上舉行,為期10天。自1976年首次舉辦以來,規模一年大似一年,每年參加者近百萬,既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國民,也有來自美、日、法、瑞士等國的嘉賓。

節日的活動多彩多姿,節目層出不窮:冰上定點跳傘、花樣滑冰、冰上賽馬、速滑比賽、越野滑雪馬拉松、冰花馬戲、狗拉雪橇、釣魚,和被譽為加拿大的“國球”——使加拿大贏得“冰球之鄉”美稱的冰球(又稱冰上曲棍球,為加拿大人所發明),還有情趣盎然的冰雕比賽——眾多的冰雪塑像千姿百態,晶瑩剔透,宛如奇麗的神話世界。渥太華人冬天最大的愛好就是滑冰,無論是陽光燦爛、萬里無雲的晴天,還是星光閃爍、燈火通明的夜晚,都可以看到一群群男女老少,身穿五彩繽紛的運動衣,踩著冰刀,穿梭飛馳,時而如雄鷹展翅,時而如孔雀開屏,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渥太華在印第安語中意為“貿易”。由於它位於渥太華河右岸,水路交通方便,曾經是木材集散地,19世紀中葉發展成一個木材交易小城市。一個木材交易的小城市,又處於嚴寒地區,為何能成為加拿大的首都呢?

從16世紀起,英法兩國殖民者先後侵入加拿大,分別建立各自的殖民地,並且為了爭奪更多的殖民地而長期交戰。1756—1763年,發生了一場持久的“七年戰爭”,結果法國失敗,被迫把自己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割讓給英國。與此同時,歐洲移民大量湧入加拿大,其中英法人數最多。1841年,為了使加拿大的幾塊殖民地便於統一管轄,英國組織成立了“加拿大聯邦”。然而在確定聯邦首府的地址上,英法移民產生了激烈的衝突。當時作為選擇物件的有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蒙特利爾,第二大城市多倫多以及魁北克、金斯頓、渥太華等五個城市,而且四個城市在不同時期曾作過“加拿大聯邦”的巡迴首府。當時英國移民堅持金斯頓,法國移民力爭蒙特利爾,雙方爭得不可開交。最後,英國女士維多利亞親自出馬,在1858年,採取折衷辦法,把位於金斯頓和蒙特利爾之間的渥太華定為首府。1867年,加拿大獨立後,渥太華自然而然地成為首都。

渥太華是全國的政治、科學、文化、交通中心,工業和經濟並不特別發達,因而,城市工業汙染不嚴重,這就使它風景幽美。每年四五月冰消雪化時,在運河兩岸,在國會山上,尤其是渥太華河畔的總督府前……到處盛開著萬紫千紅的鬱金香花。一簇簇的青枝綠葉,圍捧著一朵鬱金香花,如同託著一盞高腳酒杯。鬱金香的花色繁多:紅的、白的、黃的、粉桃的、櫻紅的、紫黑的、淡藍的,應有盡有,有的一色方陣,有的雜色紛陳,把城市打扮成名揚四海的“鬱金香城”。

加拿大號稱“楓葉之國”,渥太華市內市外,大街小巷到處都種植著楓樹,春來含綠吐翠,入秋由黃泛紅。市內各種建築、圖書、報刊以及商品,都裝飾著紅楓圖案。加拿大的國旗、國徽也由三葉紅楓構成圖案,它的國歌則是《楓葉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