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多數人對選選配音箱與功放時的誤區,功放所標示的輸出功率為有效推動音箱的驅動能力的最大值,音箱標示的為可承受最大輸入驅動能力的最大值,但是,實際聆聽比較後(音箱、線材、訊號源、聆聽環境等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大家就會發現,同樣是標示有效輸出300W/8Ω的功放,5000元和50000元的卻有完全不一樣的音質差異,很多人一直無法理解其中的原由。簡單的來說,音箱所標示的最大承受功率實際上是在喇叭單元線圈上消耗掉的電能,通俗的講就是變成熱量損耗掉了,與實際推動喇叭單元的推力沒什麼關係,真正推動喇叭單元是電流不是功率,這就是5000元與50000元的差異,越是好的功放電能轉換的能力越強,但是成本就會越高,且需要高品質的電子元器件,特別是使用的電容,需要儲備大量的電能便於音樂變化時可以提供大推力,特別是低頻訊號需要大推力。所以,關於購買音箱和功放時怎樣匹配的問題,不功率不是最重要的,實際上對於普通消費者,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價位比,音箱與功放的價位最好是1:1,試想1萬元的功放配了1萬5千元的音箱,功放最佳音質只有1萬元,音箱有1萬5千元,那音箱的5千元不是折損了嗎!這也是國內消費者最大的誤區,與國外的消費者配置技巧完全不一樣,實際上為了更好的音箱與功放匹配,價格比應該功放比音箱更高,而不是更低,這樣音箱能發揮更高的效能,就像同樣一臺車,發動機的排氣量肯定是越大越好,不可能是越小越好,動力輸出和瞬間反應完全不一樣的。說得再多,不如建議你去實際聆聽比較一下,畢竟每個人對聲音的判斷是主觀高於客觀的,且音響行業有句話和大眾認知是相反的,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音箱卻是:眼見為虛,耳聽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