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第19卷 漢紀十一

元狩四年(壬戍、公元前119)

【原文】

乃益置大司馬位,大將軍、票騎將軍皆為大司馬,定令,令票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票騎日益貴。

【譯文】

於是,漢武帝增設大司馬一職,由衛青、霍去病同時擔任,還規定霍去病的官級和俸祿與衛青一樣。從此以後,衛青的權勢日漸衰落,而霍去病日益尊貴。

【解析】

上面這段材料是對衛青、霍去病官職變動,以及在兩人原有的官職之上,再加一個大司馬,讓衛青霍去病同時兼任。

大司馬是什麼、有啥用,其實對於咱們普通人知道了不過是談資。

關鍵是,為什麼漢武帝要這麼搞,用處是什麼?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

1。榮譽性質

漢朝制度,皇帝之下,丞相最大,然後就是太尉(被取消),御史大夫。

爵位能到列候已經就到頂了,最多就是加一下食邑。

大司馬本來是古代的官職,現在被漢武帝拿出來給衛青、霍去病頭上一套,更多的作用還是給予更高的榮譽,以體現功勞和對其重視。

2。避免功高

古代的功臣容易有功高震主、封無可封的地步。

如果遇上皇帝不放心、猜忌心極重,搞不好真會兔死狗烹。

但是,對於功高的臣子皇帝也必須表態,於是就給榮譽封號,供起來,不讓他做事就做榜樣。

比如,給衛青如此待遇,其實有這個意思。

而真實歷史上,衛青此後就再也沒有帶兵出征。

因為他只要再帶兵打贏了,就真是封無可封了。

與其將來出現功高震主,不如提前避免。

3。權力平衡

看似衛青和霍去病是親戚。

其實兩人算是不同的軍功派系頭目。

衛青數次攻打匈奴,有一大批人跟隨他而封侯。

同樣霍去病也是有這麼一批人,因他而獲得封爵。

權力遊戲中有個這樣的特點,你因為誰而獲得好處,比如權力、利益,那麼你就是這個派系的人。

所以,自然而然會形成兩個分別以衛青、霍去病為核心的軍功派系。

漢武帝把為霍去病扶起來和衛青持平,並不是想讓兩人鬥。

而是作為軍方如果只有一個衛青如此高威望的人,對漢武帝或許威脅談不上,多少有些被動。

如果有霍去病在,那麼漢武帝處事無疑能夠靈活很多。

如果把這個問題想得黑暗一點,那就是把霍去病提拔起來,讓他和衛青打擂臺保持平衡,這樣漢武帝的權力能夠安全。

這個可能性不大,以漢武帝雄才大略,兩個都是他提拔上來的,他自信還是鎮得住。

4。備選項

說把霍去病提拔起來做備選項這一點其實有點牽強。

其實,霍去病的存在本身已經具備替代衛青的可能。

這就涉及到人才備選的問題。

如果漢武帝只有一個衛青,那麼遇上大事,就是不得用。

如果有霍去病,那麼還有得選,不至於被因為只一個選擇而限定死。

這就是人才的備選的含義,即用人上的選擇權。

如果在用人上,沒有選擇權,無疑是極其被動的。

比如,後周孤兒寡母用趙匡胤,清朝孤兒寡母用袁世凱。

關於這一點,我和很多企業老闆領導都聊過,基本上都有人才備用的意識。

在設定崗位和職責的時候都會考慮到這一點,避免出現過渡依賴。

【啟發】

其實要說這段的啟發,最大一點還是關於對用人的感觸。

這裡說的用人,不是用什麼人、怎麼用人,而是用人過程中的附加效應。

所謂用人的附加效應,就是超脫於所用之人帶給你利益之外的作用。

比如,燕昭王黃金臺用郭槐,其實就有附加效應吸引人才。

比如,漢高祖用季布,就是安定人心的作用。

當然,用人的附加效應有很多,這裡不展開細說,單從漢武帝對衛青、霍去病任命來看,其實可以提煉出來幾個關於權力穩定的附加效應。

其一,透過用人,達到自己的權力穩定,即這個人支援你,聽你的話,全心全意做你的馬仔衝鋒手。

其二,透過用人,來實現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抵禦,即將來發生問題,這個人能夠給你扛事情。

其三,透過用人,來提供自己多選的可能,即使是別人不聽話了,還有這個人可以用,不用擔心自己無人可用的被動。

或者簡單理解為,用這個人這此行為動作本身(這個比較難理解),能夠給你帶來什麼利益?

所以,用人不單純是一個看誰能力強、聽話、會做事這麼簡單。

還要考慮相應的附加效應。

甚至有的時候,用這個人並不是看他本人能帶來什麼價值,而是要看他帶來的附加價值有多少。

這點在銀行系統就特常見,招聘那些有背景關係的優先,就是看在這些人背後能夠有龐大的資金,至於這個人能力如何,說實話未必見得多強。

——END——

寫文不容易,希望您能點個贊支援一下。

公號:謀略那些事,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資治通鑑》讀以致用。

相關資料,皆在其中,需者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