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劉海全面屏盛行,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過,雖然安卓手機廠商從來沒宣稱自己採用類似蘋果面容ID那樣的3D結構光,但面部識別技術卻是一夜之間千樹萬樹梨花開。這當中:

安卓手機廠商如何實現的面部識別?

相比蘋果的面容ID區別在哪?

安卓品牌各自面部識別又是否有所區別?

我們今天就做個簡單科普

蘋果和安卓都有的面部識別,是一回事嗎?

劉海屏手機大合集

蘋果面容ID和安卓裝置有本質區別

蘋果靠螢幕正面頂部的一堆感測器來識別3D面部資訊;而安卓廠商則大部分靠照片來建立面部資訊點,二者之間有本質區別。至於差異在哪,我們先上一張圖:

蘋果和安卓都有的面部識別,是一回事嗎?

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蘋果用了三個裝置來完成面部識別這個動作,分別是:用來發射3萬個不可見光點的點陣投影儀;能記錄識別景深資訊,繪製3D讀取點的紅外鏡頭;以及輔助紅外光捕捉的泛光感應原件。

蘋果用正面四個感測器才完成了人臉的識別和解鎖;如果再算上距離感應器、前置擴音器等,關鍵部件有7個之多,所以要螢幕儘量大,又要面容ID,螢幕正面必須有劉海。

而安卓手機廠商正面劉海屏內構造基本為“前置鏡頭、光線感應器、距離感應器”,能夠完成面部資訊拾取的僅為一顆前置鏡頭,捕捉的也只有2D平面資訊。

所以問題也就來了:

一個只能拍照片的鏡頭,是如何完成弱光解鎖以及識別“照片解鎖”的

安卓廠商:硬體不夠演算法來湊

雖然目前安卓廠商其實僅依靠前置鏡頭,再透過演算法能夠完成類似景深情況的識別以及弱光下的識別,不過絕對稱不上完美。

上半年三星S9釋出主推的功能動態萌拍,就能夠完成面部表情的卡通畫識別;而倘若你手頭有臺安卓新旗艦,黑夜拿起手機放在面前發覺也是能解鎖的,並且速度似乎比蘋果還快。

蘋果和安卓都有的面部識別,是一回事嗎?

三星在這項功能中稱:利用2D繪圖模擬成3D建模

事實上人臉面部資訊無論是3D還是2D都是能抓到清晰輪廓以及特徵點的。這種特徵點的細化和識別是目前識別判斷人臉的基礎。有了這樣的特徵點,演算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識別平面盜刷。不過目前看這種基於2D的防照片盜刷能力,只能稱之為一般。

弱光識別相對好解決,廠商只需要提高前置鏡頭素質就能解決弱光識別問題。

硬體解決是不是就更高一籌

如果按照“一分錢一分貨”這個角度考慮,那麼無疑蘋果的面容ID似乎應該是加分項,畢竟其能夠真正忽略光線條件;並且3D結構在安全性上更高,捕捉內容更細緻。

蘋果和安卓都有的面部識別,是一回事嗎?

3D景深識別在安全性上和安卓不在一個段位

問題的核心也在這——安全對於手機裝置的重要性。目前安卓手機廠商搭載面部識別的不少,由於均採用平面面部識別加演算法的方式來完成,被破解的機率要比面容ID大得多。

不過前置鏡頭的演算法優勢也不是沒有:比如更低的硬體成本;劉海不至於那麼突兀佔地,這對於手機工業設計更便利。當然還不能忘了我們之前說的,解鎖螢幕更快。

正因為第2點,所以安卓廠商如果要用劉海屏,“劉海”這部分能做到比蘋果小,這本是以妥協帶來的變化,但某些廠商釋出會上用這當成了手機賣點,單方面宣佈自己又一次超過了蘋果就不厚道了。

蘋果和安卓都有的面部識別,是一回事嗎?

安卓與蘋果劉海對比

兩種趨勢的走向

拋開結構光不提,單純的面部影象識別技術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大產業。拿手機來說:小米Note 3和vivo、OPPO、一加等廠商均採用了曠世(Face++)面部識別;榮耀系的面目識別技術供應商則為柔宇;而商湯也為大批次手機提供者面部識別支援。

另外面部識別也有著遠比手機場景更多的應用:近一點的比如影片美顏,摳圖,線下安防監控、零售店面的使用者識別、醫療場景的觀察。在不同場景下會利用到的硬體各不相同,需要的安全級別不一,但歸根結底依靠圖片的面部識別演算法註定會有更大的技術發展。

只針對手機來說,結構光是更靠譜的方案。畢竟手機自身因為功能過於整合,其安全要求也更高,這也是結構光優勢所在。僅從目前訊息看,華為已經展開了類似技術與國外機構的合作;而OPPO也公佈了其在這方面的成果。總之兩者在不同場景和考慮下,都並不能簡單的說“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