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不經意間的發明gevered 2011-02-20

任何一個善於言辭的老手都知道,需求才是發明之母。但也可以這麼說,儘管好的發明通常都是需求的產物,可偉大的發明都是偶然的。讓我們舉證說明意外發現的重要性,這張單子上的十項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發明都是純屬偶然的。排列並無特別順序。

1,青黴素

每個人都知道——或至少應該知道這個故事。才華橫溢卻又出了名的健忘的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當時正在研究一種名為葡萄球菌,1928年的一次度假回來時,他發現一隻被他遺忘了的玻璃培養皿被一種黴菌汙染了,於是就把它扔掉了。就在那之後他才注意到,在這種黴菌的周圍,葡萄球菌看來無法存活。

弗萊明對他的發現並沒有抱有太大的希望,第二年他所發表的論文也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這種黴菌不易培養,反應遲緩。直到1945年,其他幾個科學家對青黴素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得以對青黴素進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從此永遠地改變了細菌感染的治療方法。

2,微波

1945年,美國工程師與發明家斯賓塞(Percy Lebaron Spencer)正忙著製造磁控管,這種裝置能發出早期使用雷達所必需的雷達微波訊號。雷達在戰爭年代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重大發明,但是微波烹飪純屬偶然發現。

當時斯賓塞正在執行磁控管,發現口袋裡的巧克力棒融化了。他思維敏捷,立刻猜測是磁控管發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之後用爆米花粒,最後用雞蛋做了實驗,結果就像是孩子淘氣的“鬼把戲”,雞蛋當然炸開了。

這樣,第一臺微波爐就這麼誕生了,重約750磅,形同一臺冰箱。

3,冰激凌蛋筒

本故事絕對是意外收穫的經典範例,一個小小的機遇引發了全世界的反響,感覺實在是太甜美了!

1904年以前,冰激淋都是用碟子裝盤的。直到同年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舉行的世博會上,蛋卷和冰激淋這兩樣看起來毫無關聯的食物才密切地聯絡在了一起。

1904年的世博會,酷暑難耐,一個冰激凌小攤生意非常跑火,碟子很快就用完了。而旁邊賣薄脆餅(Zalabia )——一種來自波斯的帶點威化的薄餅——的小攤生意卻十分冷清。於是攤主便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薄脆餅搖身一變捲成錐狀,然後把冰激凌灌上去。因此,冰激凌蛋筒就這麼誕生了——而且看來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4,香檳酒

儘管很多人都把香檳酒的出現歸功於唐培裡儂(Dom Pierre Pérignon),而事實上,這位17世紀的本篤教的僧侶並非意在釀製充滿泡沫的酒,恰恰相反,他花費數年的時間想要阻止泡沫的產生,因為酒裡有泡沫是釀酒手藝糟糕的表現。

培裡儂最初是想要迎合法國國會對白葡萄酒的鐘愛。在香檳地區,黑葡萄更容易種植,他自創了一種方法用黑葡萄壓榨白色果汁。但是因為香檳地區的氣候相對寒冷,葡萄酒需要兩個季節的時間發酵,之後還要在瓶中存放一年,這導致葡萄酒充滿二氧化碳氣泡。培裡儂絞盡腦汁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慶幸的是,這種新酒成了法國和英國國會的貴族們的新寵。

5,便條紙

身份卑微的便條紙是二流科學和受了點打擊的宗教教徒的偶然合作。1970年,美國3M大公司的研究員斯賓塞·席爾瓦(Spencer Silver)一心一意想發明一種可以粘住任何東西的超強力粘劑,但他研製出的粘劑粘性很差,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他在公司宣傳他的發明,可無人理會。

4年之後,3M公司的另一個研究元亞瑟·佛萊(Arthur Fry),同時還是教會唱詩班的成員,他在讚美詩裡夾了幾張紙片來做記號,可是書一翻開紙片就會掉,他為此十分氣惱。一次,佛萊猛地想起席爾瓦的不粘粘劑。於是在緊接下來的顯靈節上,他便在書籤上塗了席爾瓦的粘性弱卻又不帶任何破壞性的黏膠。 結果,這種帶粘性的書籤太好用了。於是,弗萊把這個創意推銷給了3M公司。1977年,便條紙在市場上開始試銷,而今天,我們很難想象沒有便條紙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6,薯片

1853年,在紐約薩拉託加的一家餐館裡,一位特別講究的用餐者(鐵路巨頭康內留斯•範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一再地拒絕食用炸薯條,抱怨炸薯條太厚又不夠脆。薯條被越切越細,可還是無濟於事。廚師喬治。克拉姆決定放手一搏,油炸薄土豆片。

範德比爾特最初抱怨說土豆片太薄了,沒法用叉子食用,但是幾經嘗試,薯片立刻成了搶手貨,來餐館的每一個客人都要點一份。之後,選單上就出現了一道新菜“薩拉託加薯片”,不久,薯片就名揚四海了。

7,“機靈鬼”(彈簧玩具)

什麼東西下樓梯,獨自或是成對,還發出slinkity(?)的聲音?嗯,起初它不過只是個彈簧從桌下掉下來了。更準確地說,是1940年的某一天海事科學家理查德。詹姆士(Richard James)注意到,一個彈簧從他的桌上掉下來,在地板上蹦蹦跳跳了好一會才停下來。在經過了數次樣品的測試後,“機靈鬼”於1948年在玩具廠投入生產,成為了最受歡迎也是偶像級的玩具之一。

詹姆士的妻子貝蒂,同時也是公司自1960年以來的CEO,想出了“Slinky”這個名字。超過250萬個“Slinky”被銷往世界各地。越戰期間,“Slinky”甚至還被當作是移動的廣播天線。

8,起搏器

起搏器就像青黴素,又是一個迄今為止都在為拯救生命做貢獻的意外發明。美國工程師威爾遜(Wilson Greatbatch)正透過一個機械裝置記錄不規則的心跳,他突然不小心在他的發明裡輸入錯誤電阻型別。結果,電路時而電流增強,時而停止,而這給了威爾遜啟發,讓他聯想到人類心臟,並致力於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個移植心臟起搏器。

從1960年開始威爾遜的移植心臟起搏器投入使用,而在那之前起搏器都是依賴於鮑爾(Paul Zoll )於1952年發明的外用模型,體積如同電視機,對病人的身體發出相當強的電流,常常造成面板燒傷。威爾遜還致力於發明碘化鋰電池,為心臟起搏器提供能量。

9,萬能膠

又是一種粘劑,不過這種粘劑和席爾瓦用在便條紙上的不一樣,這種粘劑因粘性極強而聞名於世。1942年,哈里博士(Dr Harry Coover )想方設法要隔離一種透明塑膠,使便攜武器的瞄準器精密度更高。他有一段時間都在使用氰基丙烯酸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聚合物接觸水汽,導致所有的實驗物質都粘合在一起。很明顯,這不起作用,研究繼續進行。

六年之後,哈里在田納西州的一家化工廠工作,當他們測試氰基丙烯酸酯的耐熱性時,意識到這種物質的潛能,認識到這種粘劑既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加壓就能產生很強的粘性。因此,在經過了一定量的商業提煉之後,萬能膠(全名為Alcohol-Catalyzed Cyanoacrylate Adhesive Composition)問世了。

10,幻覺劑

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tartrate-LSD-25的意外發明導致了一場文化革命——當今世界無人能否認瑞士科學家艾伯特。霍夫曼於1938年發現的幻覺劑在形成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行動,擦起全球興趣之火花上功不可沒,對神經學研究和治療影響之大不容忽視。

LSD作為幻覺劑實際上是霍夫曼在瑞士的巴塞爾參與藥物研究時發現的,他希望能找到藥物來減輕分娩時的痛苦。在合成之後就是LSD的物質後,霍夫曼在最初的一些分析中沒有發現什麼特別有價值的東西后,他便把沒有測試的物質編入目錄並儲存起來。直到1943年4月的一個週五下午,霍夫曼在處理化學物時沒有帶手套,不留神吸收了一劑,於是他發現了這種合成物的真正屬性。在他騎腳踏車回家的路上,他眼前出現了“連續不斷的幻覺,形狀各異,色彩濃豔”。

1966年LSD的研究在全美國都是違法的(不久之後很多國家都紛紛效仿),進一步的研究不斷地因其非法的地位而受阻。早期研究者Dr Richard Alpert宣稱他在1961年對200名實驗物件進行了LSD測試,85%的實驗物件說這次經歷是他們有生以來最有教育意義的。

還有一些其他的意外發明至少值得一提的:糖精(人造甜味劑),斯科奇加德防油防水劑,塑膠,邦迪,飛盤,三明治,冰棒,橡皮泥,X射線,橡皮,維可牢尼龍搭扣,安全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