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常識:"剎那"到底是多長時間莫文靈雲南 2017-04-21

在日常生活或閱讀文章時,我們經常使用或者看到“剎那”,這個常用詞彙其實源自佛教。在日常使用中,“剎那”一般指非常短暫的時間概念。但“剎那”究竟有多“長”(有多短暫),可有過相應的說法?不妨讓我們回到佛教經典著作中,看看各部經論對“剎那”的定位。

“剎那”原是梵語,漢語音譯“剎那”,又作“叉拏”,意譯則是“須臾”、“念頃”,也就是一個心念起動的時間長度,與“發意頃”同義,用一個漢語單字來表達,那就是“念”,意思就是瞬間,也就是時間的最小單位。在世俗詞彙中,我們常說“念念不忘”,這個“念念”同樣來自佛教。

言歸正傳,讓我們來看看佛教經論中的“剎那”長度——

一、據《俱舍論》卷十二記載,一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梵語音譯,下同),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又作“羅預”),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慄多”(也有譯作“須臾”),三十“牟呼慄多”為一“晝夜”。因此,一“剎那”約相當於我們今天時間單位的0。013秒。

二、據《摩訶僧只律》卷十七記載,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豫”(臘縛),二十“羅豫”為一“須臾”,三十“須臾”為一“晝夜”。因此,一“剎那”約相當於我們今天時間單位的0。018秒。

三、也有經論中說,一“剎那”與一“念”不同。據《仁王經》捲上“觀空品”記載,九十“剎那”為一“念”;據《往生論注》捲上記載,六十“剎那”為一“念”。

四、據《大智度論》卷三十與卷八十三記載,六十“念”為一“彈指”;據《俱舍論》卷十二記載,六十五“剎那”為一“彈指”。

五、佛經中有其他時間概念,也可以來衡量“剎那”。在《大般若經》卷三四七中,按照順序介紹不同時間概念,從“一日夜”、“一日”、“半日”、“一時”、“食頃”、“須臾”、“俄爾”到“瞬息頃”,一“剎那”大約相當於一“食頃”(如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間)的時間長度。

六、另據《仁王經》捲上“觀空品”記載,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往生論注》捲上記載,一“剎那”有一百〇一“生滅”。

此外,一“剎那”之間的生滅,稱為“剎那生滅”或者“剎那無常”。當前的一“剎那”稱為現在,前一“剎那”稱為過去,後一“剎那”稱為未來,這叫“剎那三世”。

佛學常識:"剎那"到底是多長時間[email protected] 2017-04-21

好像是小說《黑道王后 女人你別太囂張》的結尾部分。注:選自《問佛》全文:問佛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矇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曰: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為什麼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我問佛:何為緣?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來源: 這一段是現代某人收集。 最明顯的證據有3處: 1.第4問的

“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此為電影《青蛇》主題曲《流光飛舞》的歌詞,詞曲黃沾,編曲雷頌德,演唱陳淑樺。 2.第5問中的“十界”、“六道”、“八苦”,這些均為佛經的經義。 3.第5問後面的“坐亦禪,行亦禪”和“語默動靜體自然”出自《永嘉大師證道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 暫且不論最明顯的第1點,作為藏傳佛教的最高領袖,倉央嘉措怎麼可能堂而皇之將2、3兩點的佛學常識、其他教派的經義,作為自己創作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