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是狄更斯25歲時的作品(真的是一個天才作家,25歲便可以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狄更斯是英國文壇上與莎士比亞比肩的作家,他創造的上百個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現了英國19世紀的社會眾生相。

在霧都孤兒裡我們可以看到人世間的那種不可救藥的惡,也可以看到慈母般的貝德溫太太、善良溫柔的羅斯小姐、熱情的羅斯波恩醫生,還可以看到良心未泯的南希小姐在善與惡之間的徘徊。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的苦難與戰爭,音容笑貌、喜怒哀樂。

主人公奧利弗出生時的哭聲,向濟貧院的居住者宣告:從此教區又添了一張嘴、增加了一個新負擔。一出生便被貼上了標籤,立即歸入了他的階層――教區的孩子濟貧院的孤兒,地位地下的半飢不飽的苦命人,一個在世間被拷上手銬的、捱揍的、受大家鄙視卻無人同情的角色。

在濟貧院分院裡從來沒有一句親切的話和一個友好的目光照亮他黑暗的童年歲月。然而,當那扇寄養所的大門在他身後關閉時,他卻生出一陣孩子氣的憂傷。留下來的悲慘的小夥伴是可憐的,但他們是他認識的僅有的朋友,這孩子的心中第一次感到自己在這個大千世界上的孤獨無援。

因為奧利弗想要添粥,他受到了懲罰。因此奧利弗被認為處在邪魔的專門庇護下,是直接來自魔鬼製造廠的貨色。

《霧都孤兒》:生活中即便有再多的惡,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

奧利弗在棺材店受到了虐待,逃亡到了倫敦,卻不幸落入賊窩,有著一個處心積慮想讓奧利弗成為“同夥的”猶太人。

不幸與幸運彷彿都是相隨的,不幸的同時奧利弗遇到了布朗洛先生和貝德溫太太,毫無疑問他們的內心有著火一般的善良,他們讓奧利弗第一次感受到了善良的溫暖。

在一次被迫的偷盜過程中,奧利弗遇到了羅斯小姐(書中是這樣描寫的:她還不滿十七歲。她是如此的羸弱,似用精緻的模子鑄造出來的,如此溫柔、和善,如此純潔、美麗,以致塵世似乎與她格格不入,世間粗暴無禮的凡人不是她合適的同伴。她那雙深藍色的眼睛顯露出來的來自她高貴的腦海裡的聰明才智,似乎不屬於她那樣的年紀,也不屬於這個世界。)、善良的梅麗太太和熱情的洛斯伯恩先生。奧利弗和善良的朋友們開始過著幸福的生活。

“噢,親愛的小姐,要是我能替你們幹活,要是我能替你們澆花而讓你們快樂,或者照看你們的鳥兒,或者整天跑上跑下來讓你們高興,要是能夠這樣的話,我還有什麼不願付出的啊!”

奧利弗願意去回報每一個曾對他付出過真心的人,在奧利弗的骨子裡是個善良的人兒,他父親、母親的基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霧都孤兒》:生活中即便有再多的惡,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

南希小姐,一個沒有完全喪失良知的人,因為她的善良,選擇了冒死送信給羅斯小姐,最後南希小姐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南希小姐本是一個“很專業”的賊,因為遇見奧利弗,喚醒了沉睡在心靈深處的善良,但為了自己深愛的人(儘管賽克斯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人),南希失去了生命。南希小姐的死從而也讓這一個犯罪團伙浮出了水面,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故事的最後,奧利弗得到了該有的遺產,他沒有計較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想要殺死自己,再次給了蒙克斯改邪歸正、從事正當職業的機會。與蒙克斯平分了父親的遺產。奧利弗被布朗洛先生認作義子。善良的人們過著幸福的日子,犯罪的人受到應受的懲罰。

《霧都孤兒》:生活中即便有再多的惡,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

奧利弗成長過程的艱辛太多,最為難得的是他沒有被生活所逼,變得墮落、腐化,成為殺人犯,或成了死屍。在一個殘忍、悲慘的世界裡,奧利弗如同一股清流成長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後人將狄更斯捧為“召喚人們回到歡笑和仁愛中來的明燈”

《霧都孤兒》很好的闡述了,生活中即使有再多的惡,也要相信有更多的善。個人認為這句話是對《霧都孤兒》最好的解釋。

距離《霧都孤兒》遙遠的年代裡,我們仍然需要去相信生活中有更多的善。

(圖片均來自網路,丫頭感謝您的閱讀,如果因為這些文字,您去看了《霧都孤兒》,那將是我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