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匿名使用者2015-12-16 21:04:55

你們啊,naive,不知道朱先生是有真實原型的嗎:牛兆濂_百度百科

牛兆濂(1867~1937),字夢周,號藍川,清末民初名滿三秦的理學家和關學派的代表人物,傑出的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因其故居和講學的芸閣學舍皆在藍田灞水河川地帶,故取號藍川,被尊為“關中大儒”和“橫渠以後關中一人”,也是關中民間廣泛傳誦的“牛才子”。

“牛”加個人就是“朱”,牛才子在民間傳說中本身就是一個近妖的人物,據說有未卜先知之明,所以不完全算是陳忠實的個人創作。牛才子的名聲不僅限於白鹿原一代,當時在整個西安城乃至陝西關中地區都如雷貫耳。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小小2015-12-27 20:17:12

作者在後記力有介紹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戴舜2016-03-25 20:11:24

朱先生是一個極富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代表了陳忠實對於鄉土的美好願景以及白鹿原傳統的傳統秩序。就連白嘉軒也認為朱先生是“聖人”。但是另一方面,當現代社會洶湧而來的時候,朱先生幾乎沒有對話的可能——他所依靠的傳統秩序瞬間崩塌,正如南帆所說的,這是一種“文化的尷尬”。當朱先生以“一腔熱血”去報國的時候,反而只是被利用成為了宣傳工具,這本身就是可笑而尷尬的。

我認為陳忠實對於白鹿原的感情是複雜的。陳忠實在談自己的創作的時候,最常用的兩個字就是“剝離”。陳忠實創作的早期(76年以前),主要是對於政策的歌頌。而文革結束之後,陳忠實進行了初次剝離,開始了對於自己的反思。反思之後,進行了二次剝離——由簡單的制度反思轉向了鄉土人物、文化的塑造與思考(《四妹子》、《梆子老太》)。 作為“《白鹿原》前傳”的《藍袍先生》中,陳忠實抨擊了傳統對於人性的壓迫。但是當傳統不侷限於一門一戶,而被置於更寬廣的文學世界的時候,陳忠實變得兩難。一方面:這種傳統使得數千年的人們血脈相連,安安穩穩。雖然有著“剝削與壓迫”,但是卻得以存在鹿三與白嘉軒的超越主僕的關係;另一方面,傳統在現代話語的失語是極其顯然的。所以,在《白鹿原》的後半部分,陳忠實不得不使朱先生”多智而近妖“以調和這種矛盾。對於白鹿原的諸多問題,陳忠實也無力探尋解決辦法,最後只有選擇“下原”。

PS,雖然我寫的比較短。。不過這個答案我還挺滿意的。。

推薦閱讀:文化的尷尬——重讀《白鹿原》/我早就走出了《白鹿原》——陳忠實訪談錄/《白鹿原》一部值得重新論證的文學“經典”/陳忠實小說創作流變論——尋找屬於自己的敘述

如何評價《白鹿原》中,朱先生這個人物?鹽選推薦2019-07-01 14:09:13

《白鹿原》中有一個朱先生的形象,他是帶有幾分傳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雖然不是絕對的主角,卻對小說主線影響至深。

他是白嘉軒姐夫,也是白嘉軒的精神導師,更是書中最具智慧的人。自幼苦讀,晝夜吟誦,孤守書案,飽學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每次眾人遇事疑難不能決定,朱先生只用幾句話就能點醒。

由此看來,朱先生是代表了傳統的智慧,傳統的責任,他是關中大儒,它是倡導一種文化人的品格,剛直不阿,不畏權貴,同時它也是我們鄉間的智慧,是有智慧的鄉村的知識分子。

即使這樣,我們也能看出整個傳統社會面對的困難:白嘉軒試圖秉持的傳統社會的價值觀,難以為繼的鄉約;以及另外一撥人介入進來,鹿子霖和田鄉約,鹿三等等。

《白鹿原》這部小說,如果我要概括它的要點的話,可以說是寫了傳統社會的危機和現代社會到來的酷烈。在這部作品中,傳統社會得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全面的呈現。

鄉村生活,鄉村經驗,鄉村的價值觀,鄉村的人格人品,透過白嘉軒這個形象,把它非常充分和生動的體現出來了。陳忠實透過白嘉軒,以及鄉村的倫理的秩序,他是想寫出傳統文化的本身的價值。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現代到來的一個嚴酷,所以白鹿兩家的後代,他們都捲入了 20 世紀非常劇烈的、暴力的革命。

為什麼這樣說呢?

使用 App 檢視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援在 App 中檢視

App 內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