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綺玲鎮樓)

因為對三國各個勢力中的武將喜歡,並且不希望他們死的緣故,所以無雙系列從很早就開始就出現了if劇情,最早是針對個人的if劇情,後來就演變成一方勢力的if劇情,但無雙系列有個特點就是,所有武將的性格和秉承的志向理念,始終未曾改變。

自無雙6中加了晉的勢力後,由原有的4個勢力,變成了5個勢力,即魏、蜀、吳、晉、他,不過在大多玩家心目中具有較高人氣的角色依舊都在魏、蜀、吳之中。然而就在這樣一大堆人設中,我們可以看到角色設計的共性,而刪去這些共性,才能看到角色設計最精彩的部分。

劇情裡有

四個“劉關張”

組合。或許是為了貪圖衝突設計的方便,或許是人物數量實在太過龐大,這四個組合卻明明白白地以各勢力不同理念的方式展現給大家。比如蜀的“劉關張”自然是正宗的劉關張,但魏的曹操、兩夏侯卻又是完全相同的組合。

曹操類比劉備

,是一個堅持志向的人;

夏侯惇類比關羽

,夏侯惇秉承的是重諾,關羽秉承的是重義,在各自堅持“諾”和“義”時,又堅持守護大哥“曹”和“劉”的志向;

夏侯淵則類比張飛

,兩個都是將自己的身心都交給大哥,然後只釋放自己武的無腦跳脫角色。也正是因為設計上的重複,玩家都這兩個角色的印象就不會太深,那麼,就更別提吳和晉的“劉關張”組合了。

吳和晉的“劉關張”組合不僅僅是和“劉關張”類似了,他們也相互類似,都是父子兄弟的組合。我們可以列出這樣一張表來表達他們之間的聯絡,就會顯得非常明顯了。(

沒頭腦和不高興

是個經典組合)

三國真無雙人設解析

很容易看出四個勢力的領導集團都是個經典組合,即一個稍顯穩重的家長帶著兩個孩子的組合,只不過給他們配上了不同的志向,使得他們秉承的理念不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思想交匯,多家紛爭的局面,

曹操的霸道

劉備的仁道

江東的猛虎

(什麼玩意兒),

司馬懿的精英治國

(切),但在表現上是一回事,只不過在打架的時候喊出來罷了,喊“阿彌陀佛”我也不覺得有什麼違和,就和張角一直喊“黃天當立”是完全沒區別的。但蜀的劉關張比較陽光,魏的“劉關張”相對陰冷,吳的“劉關張”是性格比較弱的陽剛,而晉的“劉關張”就是瘋子組合了。

那麼,就像面對赤木、流川、櫻木這樣的組合,要讓他們志向達成,需要一個安西教練一樣,四個勢力都需要一個智囊。故蜀漢有了諸葛亮,東吳有了周瑜,從無雙6開始,曹操的

魏也就必須要有個郭嘉

了。

日漫的角色設定中,一個集團的智囊充當的不僅僅是智囊,還是類似

保姆或者大管家

的角色,這倒也符合集團二把手的角色,他們面對的是一群看上去長不大卻有能力的孩子,操心勞力,最後心力交瘁而失去生命,所以當諸葛亮感嘆天不假年而薨在五丈原時,他相似的兩個影子周瑜和郭嘉,則更早的“出師未捷身先死”了,想來這是光榮的有意為之,讓他們三個扮演著類似的角色,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設定,所以他們需要一個能夠託付後事的接班人。這個接班人在劇情裡不一定是最優秀,也不一定能超過自己,但絕對前途無亮並且奮發向上,所以這三個老保姆去世後,就出現了

三個新保姆

,那就是曹魏賈詡(實際最後是傳給鍾會),

蜀漢的姜維

以及

東吳的陸遜

而事實上這樣所謂安排的接班人也是完全按照蜀漢的模板的,如無雙6中就沒有出現郭嘉把賈詡當接班人這樣的劇情,同樣的,東吳從周瑜到陸遜實際上共有四代都督,尤其是7中加入魯肅這個角色,使這樣原本單調的設計變得複雜了許多。鏡頭中孔明對姜維期許的眼神,郭嘉對賈詡逐漸打消懷疑,實際上如出一轍,都有一種“自己要離開,接班人已成長,我放心了”這樣的心情,在這一點上,東吳的設計要精彩的多。

三國真無雙人設解析

在7之前,尚沒有魯肅,所以東吳呈現的是周瑜和呂蒙兩個充當傳教給陸遜的角色,也如諸葛和郭嘉一般,那麼劇情就完全抄襲了。而魯肅出現後使東吳的保姆集團(以下稱四英將)豐富了許多,而且劇情設計頗為細膩。比如周瑜的“二分天下”的想法,在四英將中既傳承又不傳承,錯綜複雜。比如魯肅傳承了周瑜的二分天下(三國志中其實最早的構想是由魯肅提出的),但魯肅的二分與周瑜的二分是完全不同的,周瑜的二分是北曹南吳沒有劉,魯肅的二分是將劉囊括進來的,是以南北對峙的前提下最終形成東西漢,然後再和劉備較量或者協商,也就是說,周瑜的二分是目標,而魯肅的二分,則是前提,但後來的呂蒙,雖從魯肅這裡接過衣缽,實際上繼承的確實周瑜的二分,最後一位陸遜,從呂蒙這裡接過二分的遺志後,實際上又走了魯肅的路線,但在他人的言語裡,他卻是最能繼承周瑜的接班人。所以這江東四英將,實際上週魯呂三人,將他們不同的“二分”都傳給陸遜。也許是光榮覺得這個

四英將組合

不錯,所以

蜀漢的if保留了龐統、徐庶、法正

魏國則有賈詡、司馬懿等

,真是何其相似乃爾。

有了“劉關張”+“四英將保姆團”仍然是不夠的,因為他們都圍繞在1號人物周圍,如果故事需要延續,那麼1號人物也需要延續,則1號人物需要一個繼承志向的接班人,正好對應“四英將”的志向繼承。而這個人,在吳國的身份是尷尬的,因為孫權,既是1號人物,也是1號人物的繼承人,他是自己繼承了自己。因為原本的1號,是三孫,後來的1號,才是他一個人,但蜀和魏則沒有這份尷尬,劉備和曹操都有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劉禪和曹丕。

實際上在無雙劇情裡,劉禪和曹丕做了相對反相的處理,

曹丕冷靜、有城府,極似擁有曹操的權謀,看上去是各方面都繼承很好的接班人,但卻在“法理”這個概念上與曹操背道而馳

,曹操的霸道是以“法理”為巔,而曹丕想的卻是以“曹家”為巔。

劉禪則不然,在他周圍的人的眼裡,誰都不認為他繼承了劉備的大志

,即使是陪伴他的星彩,也只知道他是個努力的人,只有晉的

司馬昭,才真正意識到,這是個完完全全繼承了“仁”的志向接班人

。曹劉的接班人,

一個是看似繼承而非繼承,一個是看似非繼承而繼承

,這樣的安排,真是足夠精妙。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魏蜀吳內的主角團組成,主要是8人左右,即“劉關張”+“四英將”+“1號人物接班人”,那麼接下來,為了不出現審美疲勞,因此需要有存在感極強的配角團。這樣的角色在日漫裡必須以誇張的形象,或者極易讓別人記住的臺詞存在。正如《火影忍者》需要小李這樣從形體到臺詞都誇張的角色一樣,因此魏國有了

完全區別於原著的張郃

,蜀國則有了

怪異的魏延

,而吳國,就多了個

一天到晚想放火的朱然

。這三個人在無雙中的設計,實際上可以完全獨立存在,因為他們各有各鮮明的性格和外表,不以他人的意志為轉移,在配角團裡,他們的存在感可以說是首當其衝,但也因為太誇張,所以即使在配角團裡,他們也只適合當2號人物。

既然有了一個誇張的配角團2號人物,那麼接下來就需要有一個穩重、性格堅毅的配角團1號人物,這樣的角色通常比2號人物更受觀眾的喜歡,如果說配角團2號人物完全可以單獨存在的話,那麼這個配角團的2號人物,是完全可以獨立寫一本故事的,就好比《灌籃高手》裡的仙道。配角團的1號角色通常來說在能力上不會比任何主角團的人差,甚至在某方面是頂尖,且擁有很高的人氣,只因為故事本身的原因,他們沒法加入主角團中。這樣的角色,在魏國,就是

一心突破武的極限的張遼

,在蜀國則是

尋求正義大道的馬超

,在吳國,則是

一心要平定亂世的太史慈

。光榮對待這三個人物是很善良的,用“善良”這個詞,是因為設計目的是很好,也很用心,但太史慈這個在臺詞上存在感極強的角色卻在外觀上強差人意,完全比不上張遼和馬超,可能也是因為吳國本身的存在感不強。張遼這個角色在無雙劇情中,尤其在呂布死後,他開始悟出武的極限,成為第一武的角色,在長坂坡追擊劉備的時候已經需要關張趙三人才能抵擋,也為後來的合肥之戰大放異彩埋下了伏筆。相比之下馬超這個角色雖然外形好,人氣盛,但從無雙5到7都有個通病,就是投降過程過於敷衍,使得攻入蜀中的那一章節像是專門為招降馬超而準備的。

配角團的1號人物和2號人物相繼出現,配角團也需要類似“關張”的兄弟組合,也就是現在就需要日漫裡常見的兄弟羈絆組合,他們常常

作為後備的新生力量

出現,也常常伴有逗逼屬性。他們可以是《龍珠》裡的孫悟天、特蘭克斯,也可以是《火影》裡的雷影、八尾,同樣也是《灌籃》裡的三井和鐵男。這樣的兄弟組合在無雙的各個勢力裡也存在,吳的

淩統和甘寧

,蜀的

張苞和關興

,魏的

李典和樂進

。實際上李典和樂進是7才出現的,而代替李典和樂進之前的角色,是之前的典韋和許褚,因此典韋和許褚在7中的設定,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不過由此,我們可以列出一張配角團的表。

三國真無雙人設解析

可以看出,晉的勢力因為人數過少的緣故,還是無法填充滿,但相信如果晉的勢力繼續補充的話,也依然會按照原本其中一國的人物屬性設定,來補全人物設定。

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介紹任何一個女性,理由是女性在無雙系列中的地位實在尷尬,或許是因為日本傳統思維根深蒂固的原因,無雙系列中的女性似乎從沒有為自己而活,她們的理想就是守護陪伴的男人的理想,儘管女性外觀環肥燕瘦,性格千差萬別,卻始終改變不了

她們是男人附屬品

這一形象,諸如甄姬守護曹丕,黃月英守護諸葛亮,星彩守護劉禪,大小喬守護孫策、周瑜,哪怕是後來人氣極高的王元姬,都是如出一轍,似乎連平等關係都沒出現,這是無雙系列的一大敗筆,因此無雙系列的女性從來都是以外觀(最多加上性格)吸引人,而絕非她們的人設,要真有所不同的話,也只有夾在兩國之間的孫尚香和女性武將王異,但因為無雙CG中人物數量的稀少,總讓人感覺是一個女人夾在哥哥和劉備之間的為難,而非兩國政治的高度。而

王異不過是另一種形式成為男性的附庸

罷了,劇情中她視馬超為仇敵,但實際上卻是為馬超而活。

女性設計不給力的現象在無雙7中有了變化,就是

呂玲綺

的出現,呂玲綺可以說是無雙系列中第一個為自己而活的女性形象,因此,這個角色才備受廣大玩家喜愛。

這個角色違背了父親呂布的意志,意圖繼承戰神的名號

,在男性為主女性附庸的沙場裡展露出她獨有的堅韌和果敢。實際上原本也有另一個角色和她有相似的人設,關銀屏,一個是戰神的後代,一個是武聖的後代,但因為性格上的弱勢和蜀國人物過多的原因,導致她沒有能夠獲得和呂玲綺一樣的人氣。或者說,呂玲綺能有今日之地位,實際上是其她女性的襯托。

無雙在人設方面實際上貫徹地是日漫的一貫風格,其實更為稱道的是他們的劇情本身以及政治理念。如曹操的政治理念,名為霸道,實為法理,剛開始很難理解為什麼把奸雄曹操設定為一個冷冰冰的形象,後來明白大概是為了

貼合他們理解的古代樸素法治與現代法治的結合

,並且這種陰冷似乎對曹操身邊所有武將的設計都產生了影響,所有的魏國武將性格都偏冷色調,與之對立的蜀的綠色,則伴隨著他們的理念“仁“給予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魏傳和蜀傳在各色英雄登場,交織著人治與法治的爭鋒,冷冰冰的曹操不相信人性,或者就是古代法家說的“人性本惡”,故將法理置於天下之巔,使天下人有法可遵循,現實中天下人不認法理,只認皇帝,他就將皇帝搬來,當作法理的象徵,

曹操想營造的是一個不相信人的天下,因為在他看來,人會犯錯,但法不會

。劉備則不然,他相信人,但他並不是不相信法,實際上劉備與曹操並不衝突,因為

曹操篤信的法理在劉備看來終究是要透過人去實現

的,所以對人的善才是世間大道,所以他的志向被稱為“仁”,即對人仁,為政仁,目的就是要讓天下百姓安定。“人與人互相理解的時代,終將到來”——好像混入了什麼奇怪的東西,嗯。

相比之下,東吳一方似乎沒有什麼志向,無雙5中孫堅是徹徹底底地保皇派,這種行為雖然在無雙6和7中弱化,但多多少少有些殘存,孫策和孫權也只想打天下,而並沒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政治理想,因此東吳一方並不像曹魏付諸於“法”,也不似蜀漢志向於“仁”,他們更像是因為家庭而維繫在一起,也因此東吳的女性角色出場早於其它集團,如孫尚香,大小喬這三個角色,在曹魏只有甄姬,蜀漢只有黃月英的情況下,她們便已有了自己的形象。也正因為東吳是幾個家庭和幾對兄弟的維繫,所以他們的天下可以沒有理想,他們的天下可以容納所有理念,因此在東吳的if劇情裡,“霸道”的曹丕和“仁道”的劉備能夠共同坐在天下一統的慶功宴上,他們的理念能在東吳的天下里共和了。如果非要冠以個名號的話,

曹操

執著的是法

家霸道

劉備

執著的是

儒家仁道

,而東吳的

孫權

,大概就是真真正正的

道家無為

了,這些if劇情同時也是光榮劇情編輯給予人們的一種假想,究竟是人治適合天下,還是法治適合天下,還是無為而治呢?至少在if劇情裡,吳的劇情的最後,是最其樂融融的,或許這就是編輯想看到的天下吧,民主、共和,使所有人的理念有地方可釋放出來,共大家探討,這也與第一任都督周瑜的“二分”計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神他麼的一國兩制~)

那麼,晉的天下,會是什麼樣呢?無雙7的劇情告訴了我們答案,就是要用精英來統治天下,以現代政治體制來區分,也就是寡頭政治,也恰恰映襯了魏晉的九品中正制,即士族壟斷了當官的權利,但大家都知道,無雙各方勢力的所執的理念,絕不是古代的仁政與法治,而是劇情編輯心中的現代政治的討論。

劉備的以人為本,曹操的依法治國,孫權的民主共和,司馬懿的精英治國

,他自己也沒有一個最喜歡的結論。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是一個民主制度在全世界綻放,而集權制度全面崩潰的十年,但第二個十年,我們卻又看到了民族主義以及極端的思潮在各大國展現,這個世界究竟走向何方,就讓後人去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