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rann22020-10-08

三國時期,若問誰是最聰明的人,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是若問誰的生存能力最強,可能劉皇叔劉備就當仁不讓了。劉皇叔屢敗屢戰,從來沒有被傷到;千里逃命,不曾有一次被抓住;就算是萬般無奈投靠他人,也往往能夠成為別人的座上賓。在他投靠曹操時,曹操試探他,又被皇叔搞出一場經典的“煮酒論英雄”。

皇叔一生之所以生存能力這麼強,最大的一個智慧就是他非常的善於“韜光養晦”,史書記載皇叔從小就“喜怒不形於顏色”, 雖然他小時候就在自己家門前的大樹下表現過自己要做一世英雄的想法,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皇叔都是一副唯唯諾諾老好人的形象。而他的兒子劉禪,繼承了他這種氣質。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劉禪的出身並不像其他的貴族子弟那樣錦衣玉食,他出身的時候劉皇叔還在為了生存到處顛沛流離,甚至《三國演義》裡面還寫了劉備為了籠絡人心把劉禪摔到了地上,不過正史當中並沒有記載這個故事,但是可以肯定經常打敗仗的劉備帶著劉禪生活,日子肯定不好過。所以從小劉禪就是一個知道如何過日子的人。

等到劉備去世,劉禪做了皇帝之後,史無前例的“完人”諸葛亮輔導劉禪,這讓本來就不特別喜歡張揚個性的劉禪在諸葛亮的光輝背影之下顯得更加黯淡無光,加上劉備劉禪都特別的信任諸葛亮,所以劉禪索性把權力都交給了諸葛亮,而他則像自己父親澆菜種地一樣與和美女玩耍,去鬥蛐蛐。

可能有的人會說,這正好證明了劉禪的昏庸。

可是這個時候的劉禪不去和美女玩耍,不去鬥蛐蛐,他做什麼合適呢?帶兵打仗的事情,諸葛亮已經全權代理起來了;內政外交的人員安排,諸葛亮也給他安排好了。《出師表》中諸葛亮這樣給劉禪說到: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所有的人事安排,諸葛亮已經給劉禪安排好了,劉禪還能做什麼呢?

他去把諸葛亮安排好的人員一一換了來安排自己的人員嗎?那樣的話一來諸葛亮會起疑心,二來他能找到比諸葛亮找的人更合適的人嗎?人事安排他已經不用操心了,那麼他還要做什麼呢?去指揮諸葛亮打仗?這也是畫蛇添足的事情吧。

所以安心做一個美男子才是劉禪的最佳選擇!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雖然諸葛亮智力過人,數伐中原,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魏畢竟佔了天時的優勢。加上劉備的實力其實遠遠弱於曹魏,起步也比曹魏晚,當劉備拿下蜀國那麼大一塊地方的時候,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那時候北方才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北方是最富裕的地區,曹操要人有人,有錢有錢,要什麼有什麼。所以北伐終究是失敗了。

數次北伐,讓本來底子就虛的蜀國成了三國當中第一個滅亡的。

雖然也有些父親劉皇叔“喜怒不形於顏色”氣質的劉禪畢竟不是統兵打仗的將軍,加上連年北伐、消耗巨大、又人才缺失的蜀國(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已經是油盡燈枯了。即使是劉禪堅持和曹魏集團巷戰,最後又能得到什麼呢?不過是一堆枯骨罷了。善於過日子善於權衡利弊的劉禪選擇了投降。

不過曹魏家族也好景不長,不久,司馬代曹。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劉禪作為蜀國的亡國之君當然被當時的司馬氏非常重視了——亡國之君也有不少能夠憑藉著舊部東山再起的,所以看押好劉禪這個王國之君成了司馬昭當時最為關注的事情。

但是劉禪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司馬昭也不知道,雖然也曾聽得他人說劉禪是個昏庸無能的人,但是司馬昭畢竟不放心,於是開了一場宴會,並邀請劉禪參加。為了刺激一下劉禪的心臟,司馬昭讓人在宴會上放起了蜀國的音樂,正是: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劉禪聽了這音樂會不會想起當年蜀國的盛況,會不會想起當年做天子的快樂,會不會露出他的“不臣之心”呢?司馬昭如是想,他問劉禪:“你想念蜀國嗎?”

劉禪聽音樂聽得喜笑顏看,還不時地拿起一杯酒滿飲而盡,這時候聽到司馬昭的話,他擦了擦嘴巴,想都不想,說:“此間樂,不思蜀”。

與當年劉皇叔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多麼相像啊!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他就是個沒心沒肺的草包”,司馬昭在心裡說到。

不過他畢竟也是知道劉備當年韜光養晦的事蹟的,劉禪會不會也像劉備一樣呢?

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司馬昭總是沒有安全感,他總感覺別人會想來害他。他還是對劉禪不放心,繼續派人死死的盯住他。

劉禪既沒有顯得很慌張,也沒有因為自己說了句丟人的“此間樂,不思蜀”而臉紅,他回到洛陽司馬昭賜給他的住宅,在門上寫了三個字——“中山寨”。

司馬昭當即對他的手下說:“你們可以不用監視他了,免他一死”

手下人頗為不解,向司馬昭請教。

司馬昭告訴他們,你們把這三個字倒過來唸,屬下恍然大悟。

劉禪投降後寫下3字,司馬昭:不殺了,眾人不解,是哪三個字?

倒過來唸,自然就是“在山中”了。劉禪的心都已經只想隱居山林了,哪裡還有什麼復國之心呢?

何況“中山”這個名頭也是有來歷的,劉禪的祖先劉勝,被封為中山王。中山王作為諸侯王,不理朝政,一個勁兒的和妻妾造人,一口氣生了一百二十幾個兒子。他還義正言辭的跟別人說:“諸侯王就應該多多的觀看美女和欣賞音樂”,劉禪以此為榜樣,司馬昭夫復何憂?

所以司馬昭大方的免他一死。看看魏國、吳國的亡國之君,沒有一個像他這麼“昏庸”的,但是也沒有一個像他後面生存的那麼愉快的,天下本來就是天下人的天下,為何要執迷不悟呢?只有劉禪領悟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