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是每個人都難以迴避的問題,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分別承受著不同的壓力。透過本學期的心理指導課上對於壓力的分析及我對我自身壓力狀態及壓迫程度的認識,我決定以壓力為物件完成作業。

一。壓力不止來源於生活

課程中提到,“壓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是指面對某些事件或環境時在心理上的緊迫感或緊張感。”也就是說,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社交環境,以及面對的種種事件,都在帶給我們壓力。記得我至今為止壓力最大的時候是高三時。因為是藝術生,卻在統考和校考中都很失敗,回到文化課學習中時,文化課分數比之前掉了一百分左右。那時候的我距離高考不到一百天,真的是心如死灰。我每天都在想,如果我考不上一個一本學校,我過去一年的努力都要白費,我十幾年的學習都沒有了結果。而且我的同學們都是遊手好閒的人,都自認為上個大專就是了不起了;或者都覺得自己才不在此,復讀一年肯定能考好,他們因為自己的墮落而看不起努力學習的人,彷彿和他們比起來我就是一個只能上大專還要臨死掙扎努力學習的假正經。老師也不理解我,我要考到一本、211、985大學需要500分以上,而老師覺得我能考480就是謝天謝地,考個二本就是了不起了。我的家長很難理解我一個女孩對於學歷的執著,他們並不重男輕女,他們只希望我不要太累,告訴我二本也挺好。我那時候的壓力,現在想來還有些喘不過氣。我想壓力就是這樣產生的,可能來自於自負似的努力,同學的輕蔑,也會來自於不恰當的鼓勵與不理解我內心真正想法時無謂的寬恕。如果同學知道我的分數掉了一百分還是他分數的兩倍,如果老師知道我其實可以多拼一拼衝刺500,如果我家長知道我這麼努力還只能上二本就死也要復讀,他們或許不會對我這樣說話,當然,如果我不逼自己一定要考一個好大學,不能與那些同學們為伍,我想我也不會有這樣被壓迫地喘不上氣的痛苦。透過這段被壓迫的經歷,我可以說,壓力來源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來源於自己內心的好強。

二。壓力的兩面性

課程中關於壓力兩面性部分提到“壓力的結果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取決於壓力的大小和一個人對壓力的承受程度。一個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的人就像一輛齒輪轉動過快的汽車。引擎會過早報廢,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仍以我在高考前的受壓迫經歷為例子。當時的我在受到壓力最初時,大概有63天是自暴自棄的,我幾近絕望,每天都在回想集訓時為什麼不努力,為什麼沒考好,每天都想著復讀再來一次,卻又想到現在都承受不住,復讀更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我害怕復讀,害怕那沒日沒夜的畫畫,害怕那亂糟糟毫無生氣的班級,我真的好怕。同時,壓力也迫使我更努力地學習,去證明給我的家人、老師、同學,我應該學習,不能坐以待斃。當時的我只能考430分左右。我翻出來我集訓前的筆記,回到學校找老師拷課件,找同學借筆記,我把一輪複習錯過的所有筆記一字一句地抄到我的筆記本上。做完這些之後我又回到了家,放棄在學校跟著老師複習。老師勸我說老師才是最有規律的複習模式,她說她知道以我的基礎,只要我跟著老師走,我可以考回到480分甚至更高。我不相信,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需要的成績不是那種模式可以帶給我的,我需要的,不能只限於480分。我想這就是壓力的兩面性,它對我們的影響取決於我們自身的承受程度與自我調節。調節不好就會像我最開始時一樣喘不過氣,如果這樣長久地被壓迫,終究有一天會崩潰。但是如果可以正確地調節,人生潛能也會得到更大的發揮。

三。面對壓力的調節

正如上一段中對壓力兩面性的分析,壓力產生的正負面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調節能力。所以,面對壓力時不應害怕,不要迷茫,更多的應該學學怎樣調節。對我來說,緩解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喝可樂,可樂冰涼的衝擊感和在口腔裡跳躍刺激感在很短時間內讓人忘記壓力。雖然這個方法可能只適用於我,但我認為這樣的原理是正確的。在面對壓力時,不妨找些喜歡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短暫的休息可以緩解一定的壓力,比如一些體育運動,或是唱歌,更可以在轉移壓力時把壓力釋放出去;也可以找一位知心的朋友傾訴一下,和他說一說,大哭一場或者找個地方把壓力吼出來,都可以宣洩壓力,得到一定的放鬆。但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傷害到自己的朋友,要明白他們都是在支援你與關心你。相信釋放壓力之後,我們就更能放鬆心態來面對困難,從而擺脫壓力的負面影響,使壓力更積極地幫助我們激發潛能。

以上三點是我以我自身考前壓力為例,對壓力的來源、壓力的影響以及緩解壓力的方法做出的分析,或許我的分析僅限於自己,但我也可以從我這個個體中得出一些普遍的結論:一。壓力來源於周邊環境,更多來源於自身內心對自己的渴望與期望;二;壓力由於自身調節能力的不同而對人有著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這種影響在人的心理、生理及行為上均有體現;三。正確的自我調節與釋放可以緩解壓力帶來的緊迫感,可以激發壓力的正面影響,進而激發更大的人生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