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劇sir

作者 / 小章魚

由於影視寒冬期的影響,2018年的電視劇行業狀況慘淡,尤其是上半年,60部上星劇中僅有7部收視率破1,甚至沒有一部稱得上是“現象級”爆款。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現實主義題材劇逐步迴歸,《那座城這家人》、《正陽門下小女人》、《外灘鐘聲》等都獲得了良好的收視率和口碑。

2019年更是現實主義題材劇扎堆熒屏的一年,不僅如此,《大江大河》、《逆流而上的你》、《都挺好》、《青春鬥》等接連播出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都成為了精品爆款,這在電視劇發展史上是“現象級”的。恰逢建國70週年的契機,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自然呈現井噴之勢,但屢屢成爆款卻也是不可思議的,排除政策扶持的因素,現實主義題材劇該如何“出圈”呢?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直擊生活問題核心

化“痛點”為“亮點”

現實主義題材劇貼合現實生活,在根植於生活的同時,也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這就是俗語所說的“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因此,現實主義題材劇不僅是生活的枯燥複製,更多的是以“多稜鏡”的視角折射出生活的多面,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更是會將社會問題的剖面勇敢暴露,從多維度、多人物視角對這一社會問題進行直擊靈魂深處的探討。

化“痛點”為“亮點”,是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的制勝法寶。從“反貪反腐”(《人民的名義》)到“天災人禍”(《那座城這家人》),從“社會變革”(《大江大河》)到“職場生態”(《幕後之王》),從“家庭生活”(《都挺好》)到“青春問題”(《青春鬥》),這些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作品都敢於直面這些“懸而未決”的社會“痛點”,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譬如《逆流而上的你》聚焦“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婚後的女性主要面臨的矛盾痛點是女性的“職場價值”與“家庭價值”如何平衡,而這部劇就直面這一主要矛盾,不怕“激化矛盾”,充分展現女性在職場中的獨立、堅韌的形象,同時並不屈服於傳統價值觀對女性的定義。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都挺好》也將傳統“孝”文化拿到影視劇中進行探討,何為真正的“盡孝”?在46集家庭矛盾的激盪與衝突中,該劇透過每個人物從不完整到“茅塞頓開”的過程,向觀眾展示了“盡孝”的正確開啟方式,也重新定義了“中國式家庭關係”。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作為話題劇導演趙寶剛新作的《青春鬥》也直擊青春痛點問題,將“問題青春”直截了當得呈現在觀眾面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初入職場的迷茫”、“戀愛與失戀”,這些青春時期都會經歷過的疼與痛著實能引起觀眾的共情。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立足於現代生活,真實、真誠地展現現代社會痛點問題,具有較強的話題性,站在不同的角度剖析問題背後的深層原因,是這一批現實主義題材劇能夠在鱗次櫛比、各種型別的電視劇中脫穎而出、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

性格飽滿角色豐富

“小人物”體現“大時代”

既然說“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那麼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就需要用“典型化”的手段來表現。在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中,“莎士比亞化”的典型人物往往都能夠給觀眾帶來深刻的印象,譬如《人民的名義》裡的達康書記,光明磊落、心胸坦蕩,一生追求GDP、追求業績,對外是正直清白的形象,但卻內部出亂子,在妻子歐陽靖的問題上,他既大公無私地磊落處理,又在車上展現出其鐵漢柔情的一面。這樣富有層次感的角色深入人心,相比侯亮平這個“臉譜化”的人物要討喜很多倍。

典型人物需要典型環境的襯托,但同時典型環境又需要典型人物來體現。因此很多優秀的影視劇作品,都擅於透過塑造典型人物烘托整個宏觀的時代背景。

從《大江大河》裡的每個人物身上,似乎都能看到父母時代的影子。因家庭成分問題而險些與大學失之交臂的宋運輝,正是文革時期典型的先行者,他的激進努力、刻苦進取頗具代入感,洗腦式的學習方式也是那個時代大學生的縮影。宋運萍的悲劇讓人揪心,作為女性她不得不心甘情願地為弟弟讓步,婚後又毫無保留地為丈夫付出,她的犧牲映射了文革時期的女性悲劇。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熱播劇《都挺好》裡的“蘇氏父子”三人都具有典型性,雖然沒有強烈的時代指向,但他們卻是中國男性的縮影。有網友戲稱,中國90%的女性都嫁給了蘇大強、蘇明哲和蘇明成,這也正說明了編劇阿耐所塑造的人物有多麼典型。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青春鬥》更是“青春的縮影”,反映了95後的青春問題,雖然誇張但卻具有絕對的代表性。晉小妮的“痴”、向真的“作”、錢貝貝的“傲”、丁蘭的“獨”、于慧的“衝”幾乎涵蓋了所有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標籤,而趙寶剛更是將範圍縮小到“女性”,透過展現青春女性的奮鬥和成長,來宏觀看待整個時代背景下年輕人的拼搏與辛酸。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除此之外,《芝麻胡同》也借用衚衕裡小人物的視角展現百態人生,描繪了從40年代到70年代歷經民國、新中國以及改革開放30年的時間,透視時代變革下,小人物不畏艱難、勇於奮鬥的老北京生態文明。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作品首先在於其“人物”的吸引力,觀眾們追劇也主要是關注人物的成長命運,因此塑造深入人心的典型角色是增強觀眾黏性的首要方式。當然,也不排除片方的“選角”優勢,老戲骨的參演使人物更加豐滿和立體,也增強了觀眾對於角色的信服度。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契合主流價值觀

“正能量”成“永動機”

現實主義題材在反映社會現實的同時,也要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現實主義作品層出不窮,但同質化嚴重,甚至還有一些“偽現實主義”濫竽充數,因此“正能量”的傳播成為了鑑定標準。

雖說《都挺好》前40集傳播了不少“中國式家庭”的負面形象,無所不用其極地展現男性身上的弱點,將所有“中國老人的缺陷”集中在蘇大強一人的身上,看得觀眾無比糟心。但結尾的反轉卻暖心得讓人淚目,蘇大強所有的“壞”最後都轉折成對蘇明玉的“心疼”和“在乎”,結尾處老懞“百善孝為先”的點題、兄妹和睦相處的溫情都讓觀眾感受到了滿屏的正能量。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青春鬥》也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段,向真因失戀而自我拋棄時,身邊的好朋友都在努力積極向上地拼搏,與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趙寶剛大膽地將女主角作為了“反面教材”,但最後向真也在好友的連番鼓勵下走出失戀陰霾,積極向上地成為了職場獨立新女性。

現實主義題材劇目靠什麼“出圈”?

另外,《人民的財產》、《巨匠》等主旋律題材的電視劇也將播出,這些電視劇的共性是結合當下時代困境,展現小人物努力向上拼搏付出、攜手奮鬥的故事,展現人物成長曲線與家國情懷。

因此,只有這些紮根於生活,透過塑造典型人物展現典型時代背景,彰顯主流價值觀的現實主義題材劇才能穩紮穩打地立足於電視劇行業,獲得良好的口碑和令人滿意的收視率。尤其是在寒冬時期,高品質化的內容更成為了“出圈”秘籍,若想成為口碑爆款,“去懸浮化”才是影視從業者應走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