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 漢語形容詞,出自《孔子家語·三恕》:“聰明睿智,守之以愚。”。亦作“睿知”。意為聰慧;明智。聰明。多用於形容一個人極富智慧。

如果提到一個人很睿智,那麼通常這類人的特點是:

講話一針見血, 無拖沓之詞, 能夠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中抓住事物的本質, 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模式化,模式化的事情繫統化。

很多小夥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會遇到下面的問題:

向領導彙報工作講話羅嗦 ——領導潛臺詞: 浪費我時間

與客戶談判無法一針見血 ——客戶潛臺詞: 看來是個小白,好忽悠

和同事開會抓不到關鍵點 ——同事潛臺詞: 放空。。等下午飯去哪裡吃?

當你去觀察和接觸很多公司CEO的時候,你會發現通常高層管理人員的表達非常精準,進而給人印象非常睿智。

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簡表達能力並能夠樹立睿智的職場形象呢?

在人際互動中,語言表達精準高效,主要有3個影響因素——

聆聽理解(別人在說什麼)

思維的框架和邏輯(我有很多想表達的,我這次表達的目標是什麼,要怎麼表達)

用詞(同樣一個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我想她 VS 為伊消得人憔悴)

人際互動中的表達要精準高效,其起點是:聆聽理解。

我們可以把聆聽分為三層:

第一層: 小耳朵聆聽, 特徵是以小我的認知和框架來聽並會對訴說者做出評判或者建議。

第二層: 聚光式傾聽,特徵是全神貫注,關掉自己的評判,像聚光燈一樣聚焦在對方的講話中。

第三層: 大耳朵聆聽,特徵是全身心投入到談話中,與講話者同在,可以感受到對方情緒的變化,聽到了對方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大部分人其實做到的是第一層聆聽(小耳朵),那麼第一步就是學會在聆聽中關掉小耳朵。

小耳朵其實就是你的小我在刷存在感。比如聽對方說事情的同時,你腦子裡會冒出很多評判的聲音:

比如,哎呦,這個事情你怎麼能這麼做,如果是我就怎樣了,那樣才會更好。

比如,你說的這個東西我都沒聽過,你YY出來的?

這種小聲音來源是: 自我經驗(直接+間接)所塑造出來的個人認知。

比如,自己對世界上人的分類方式是好人、壞人;別人對世界上人的分類方式是男人和女人。

比如,自己見到的所有烏鴉都是黑的,所以就認為天下所有烏鴉都是黑的,但事實是南美有白色的烏鴉。

那我們如何跳出個人的認知範圍去傾聽理解他人?

第一, 空杯心態

什麼是空杯心態? 即保持自己在新鮮學習認識事物的狀態。

如何保持這樣的心態,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輕易對一件事情做出好惡評判。即面對一件事情時,把事實和自己對事實的喜好區分開來。這個過程中,應該是自我覺察+理性思辨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二, 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要有非常想去了解事物或者人的慾望和驅動。

特別想去了解新的知識,經驗和人的故事。

第三,快速擴大間接經驗

個體的直接經驗(你做過的事情)會有一定的侷限性,想辦法擴大間接經驗是好辦法。

自我經驗和他人經驗的重疊範圍越大,越容易提升聆聽的效果。

如何提高精簡表達力?

途徑和方法有很多:閱讀,與他人聊天,旅行,參加培訓。。我們都會從文字,別人的敘述裡體驗到自己沒有經歷過的。

比如,自己以前只見過白貓,但別人說有黑貓,在這個當下,如果我們告訴自己,儘管我沒見過黑貓,但世界這麼大,說不定就有黑貓(空杯心態),並且告訴自己,我沒見過黑貓,但我很想了解黑貓什麼樣子(好奇心)。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透過網路,聊天,諮詢等去弄清楚黑貓的樣子。等到下次如果再有人提到黑貓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快速的理解他在講什麼。

下一篇: 如何提高精簡表達力——運用思維邏輯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