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打野秩序 2021-01-04

人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小個小個的貓咪,動不動就伸手怒打二哈,或各種囂張挑釁二哈,敢於在二哈面前表示“神之蔑視”的畫面。想想,貓咪和狗的待遇咋就那麼大?同樣是寵物,這公平嗎?況且貓咪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狗狗每天忠誠地追隨在主人的身邊,盡心盡力還是活不如狂浪的貓咪,也是夠心酸的。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

更重要的是,貓咪不僅能夠自由自在地來去如風,還不會被吃。而狗狗每天都要為人類守家,卻還是逃不過一些人的三寸不爛之舌,兩者的差距還真不是一般的大。歸根究底,這種差距就是有沒有成為一道食物的問題,所以在“被吃”與“不被吃”之間,兩者就出現了天差地別的待遇。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難道是貓肉不好吃嗎,不然在糧食不夠充足的古代怎麼沒有變成食物?

一、狗忠貓奸,為何狗被吃而貓不被吃?

華夏民族在吃這方面無法謙虛,擁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菜譜,各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背景,完全在滿足味蕾的同時,還滿足了某種心理,收穫某種人生體驗。就好比李白一邊飲酒,一邊作詩,盡顯豪情與風騷。而蘇東坡每一回被髮配到某地的時候,總是尋覓一些美食來作伴,使得鬱悶的心情因美食而治癒。

從古至今我們都是如此會吃,一塊豆腐臭了都能整成臭豆腐,為什麼在八大菜系中只見牛、羊、豬、雞、鴨、鵝等等的身影,而不見貓肉被搬上過餐桌?就算是在民間菜譜中,一些人就算吃噁心的蛇肉、鼠肉,都沒吃過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

俗話說“狗是忠臣,貓是奸臣”,因為貓咪這種動物,天性太過於放蕩不羈,即便被馴化了,經常蹭完飯後又追求自由去了,憑藉著靈活的步伐,人也追不上它。就算能夠追得上它,也沒必要因為一隻而大動干戈。鑑於它的這種脾性,感覺它似乎喂不熟。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

不過話說回來,能夠自由不羈的它們,的確無需看人臉色,看到哪裡有好地方就去了,沒有人類的“照顧”它們也能過得很好。而且它們會為人類捕捉老鼠,雖現代人一般來說已經不需要它們再捕捉老鼠了,可古代不比現代,在醫療條件相較落後的情況下,貓就是控鼠疫中的一名得力大將。如果沒有貓的存在,一次就能生一窩、啃垃圾就能生活得很好的老鼠,更容易氾濫成災。

狗雖是忠誠,相較貓,它看家的本領還是很好被代替的。在階級分明的古代,活不如狗的人也比比皆是,看家這種工作有的是人去做,但人能代替貓去抓老鼠嗎?顯然很難。所以,古人不吃貓肉的一個原因就是“它有用”,且這種作用在一定的時期裡,難以被代替,這一點這就不是因為迷信的原因了。

二、作為有傳說的貓,誰敢吃?

古人不吃貓肉的原因有很多,除去貓能夠捕捉老鼠,把控著防控鼠疫的大關,另一個原因就是被認為貓能“通靈”。也許是古代對大自然十分的敬畏,且在許多現代人看來很正常,但他們所不解的現象。也就是說由於時間問題,在文明還沒有沉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古人面對浩瀚的宇宙,渺小的自己,心中存在著很多個“為什麼”。對於一些還無法解釋的現象,或捉摸不定的事物,很容易產生一種神秘感。

再瞧瞧貓咪那狂浪的步伐,行蹤不定的身影,不受掌控的傲嬌姿態,以及能夠在黑夜裡閃閃發光的眼睛!時而出現在某個幽秘的草叢,時而出現在某個混合著撲朔光影的樹梢,甚至猝不及防地出現在墓地(可能那正好有頓鼠肉大餐),一切都顯得那般地高深莫測、和詭異。加上散發貴族氣息的蔑視眼神,妙曼靈活的體態,可輕盈跳躍或落地的技能,彷彿無形之中長有九條命,再結合種種神秘至極的蹤跡,便留下了屬於它們傳說。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

不說古代是否迷信,毫無疑問古人是十分敬畏自然界的,除去已那些被鑑定為可食用的物種,比較尊重天地萬物。當然,其中不乏維護統治者權力等複雜的因素,總之根據貓的種種跡象,及一些複雜的社會因素,貓在“通靈”的詭秘形象下,因為人的“口下留情”,就活出了比狗狗要優越得多的地位。

在神秘色彩的加持下,古人尤其對“黑貓”理解的詭異,更別說吃它們,所以在一些關於鬼神的傳說中,也有貓的身影出現。試想貓如此詭秘的形象,就連孔子都說“莫談鬼神”,誰還敢對它下口嗎?實際上,細算起來這其實不算是一種迷信,算是人最初的敬畏之心延伸而來。敬畏之心是可以有的,也是必須要有的!這不能把它解釋為迷信,既然古人認為貓不能吃,後人同樣不吃貓肉,尊重祖先所流傳下來的敬畏文化也沒錯。

三、藥聖有話要說!不要輕易嘗試貓肉

從功能和精神上看,貓是不能下口的,那麼從味蕾上看呢?貓是否能夠作為一道食物,搬上餐桌?關於這一點,原來李時珍經過親口嘗試,早已經給出答案!

作為鼎鼎有名的“藥聖”,李時珍不僅帶著匠人精神奉獻出了醫術,造福先民,還犧牲了自己的味蕾,冒著可能中毒的風險,為後世子孫親自嘗試了很多的藥草。有些“藥”不一定源於植物,也有可能源於動物,這也是現代一些野生動物不在食譜中,卻被殘忍獵殺的原因之一。而基本上,哪些動物可食用,哪些不可食用,祖先已經嘗試、馴化好了,那些不能吃的動物,之所以不適合下口,是有道理的,像貓,李時珍就嘗試過了。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

他在《本草綱目》中對自己所嘗過的貓肉作出了評價,總結起來就一個字“酸”。貓的肉吃起來是酸的,有一種變質了的感覺,味道並不好。且貓肉也屬於熱性,吃多了火氣過大,加上它能捕鼠、詭異、也不好吃,就更沒必要去吃它了。還有一點,古代的貓最愛吃的就是魚和老鼠,而其中的老鼠噁心且說不定帶有病毒,貓吃了它後,正常人誰還敢吃貓呢?不得不說貓咪是一種幸運的小動物,即便在一些人喪失掉的敬畏之心下,也有酸酸的一身肉護體,設下了最後一道屏障,使得一些無畏之人也不敢輕易下口。

到了現代,貓依然沒有被搬上餐桌,且地位越混越高了,它們也變成了寵物裡的一種,受到了更好的待遇。多添加了一個寵物的身份,貓就更不會被吃了,鏟屎官們寵愛都來不及呢!人類發展到現在,可以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像貓和狗已經陪伴人類走過漫漫歲月,大可以口下留情,饒它們一條小貓命、小狗命。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努力搬磚的小紀 2021-01-10

是的,因為傳聞貓有九條命。是有靈性的,所以古人對貓有種敬畏的心理,不會去吃貓肉。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Sigma鍵 2021-01-10

我相信迷信是一部分因素。同時貓肉的味道肯定較差。而且,烹飪的手法也有講究。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真的是因為迷信?渣掉渣掉 2021-01-09

不是吧,因為我覺得可能是貓肉不太好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