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與輪迴:一部偽科學紀錄片的探究》

作者:伍思源

《生死與輪迴:一部偽科學紀錄片的探究》

在回覆本人文章的帖子當中,佛教徒們有時候會煞有介事地貼出一部紀錄片:《生死與輪迴》,然後跟我說“輪迴是真實存在的,這是美國國家地理的記錄片”——對於這些所謂的紀錄片,我通常是一笑置之的(其材料的真實性根本無從考究),不過既然他們反反覆覆地拿出來說,我也就只好再做一些研究。

在分析這部紀錄片之前,有些資訊是需要事先澄清、知道一下的:

這部紀錄片的英文名字叫做《Life,Death & Reincarnation》

官方網址是:www#lifedeathandreincarnation#com(本文所有網址均需將#改成小數點)

臉譜網址是:www#facebook#com/lifedeathandreincarnation

IMDB網址是:www#imdb#com/title/tt5702890

注一:經過查證,在美國國家地理、Discovery、BBC、奧視等權威紀錄片製片廠的片庫中,並無《生死與輪迴》此片,因此,其權威性並不足。

注二:由IMDB資訊可知,該片的上映地區雖然有美國、印度、荷蘭、冰島、香港、柬埔寨、加拿大,但是製作方的所屬國卻是印度(Country: India【見IMDB介紹】)

注三:回溯官網域名的WHOIS資訊(見附錄一)可知,該域名的持有者是一名名叫“Manish Kumar Jain”的印度人,註冊地址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買”。

到這裡,基本可以確定《生死與輪迴》是一部由印度人制作的影片了——這點很重要,因為西方國家(以基督教為主要信仰的國家),是不講、不信“輪迴”的(他們要的是上天堂、與神在一起,永生不滅),而印度的主要宗教(比如印度教),都是講、信“輪迴”的,換句話說,這部影片的製作班底本身就是一群深信輪迴的人。

《生死與輪迴:一部偽科學紀錄片的探究》

第一集:何為生命(本集應譯為“瀕死體驗”,原文“Near Death Experience,NDE”)

注:說一下本人對瀕死體驗的看法:

1、哺乳類動物的大腦一般都比較發達,因此,其大腦活動往往也會比較活躍(比如會記住數字的黑猩猩、做噩夢驚醒的小狗、幫助盲人的導盲犬…)

2、人類的大腦佔比(大腦體積占身體體積的比例),在所有動物中幾乎是最大的,因此,其大腦的活動也會更加活躍(已經自詡為“萬物之靈”了)

3、幻聽、幻覺:當人的身體遭受巨大的傷害、壓力、刺激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幻聽或幻覺(前提是腦組織還未受到嚴重的破壞)——這點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對於癮君子而言。

4、瀕死體驗,在我看來是一種可以客觀存在的事實,而這種事實,又是一種可以透過客觀條件而產生的幻覺,即,瀕死體驗是一種幻覺:在心跳停止的情況下,只要腦組織還未遭到破壞、腦細胞還未完全死亡,都有可能產生這種幻覺。

《生死與輪迴:一部偽科學紀錄片的探究》

在研究瀕死體驗資料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新的概念:OBE(“離體體驗”,即“靈魂出竅”,維基網址:en#wikipedia#org/wiki/Out-of-body_experience),原來,“離體體驗”的概念比“瀕死體驗”還要大:要想獲得“靈魂出竅”的感覺,不一定要“瀕死”,脫水、臨睡前或睡夢中(睡眠**)、極端體力活動後、腦創傷、被人誘導(催眠)、高速回旋(導致大腦缺氧)、化學物刺激(迷幻藥物)、電刺激等諸多情況或因素都可以使人產生“靈魂出竅”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一種幻覺(hallucinatory)、幻想(fantasies)

第一集出現的主要人物:

專家組:皮姆•範•隆美爾(Dr。Pim van Lommel)、珍妮絲•邁納•霍爾登(Janice Miner Holden)、傑弗瑞•朗(Dr。Jeffrey Long)、馬里奧•博勒加德(Dr。Mario Beauregard)

證人組:安妮塔•莫佳妮(Anita Moorjani)、阿圖爾•德斯潘德(Atul Deshpande)

分析一:證人組的事情,我認為都是真實發生的(安妮塔•莫佳妮的淋巴腫瘤自愈、阿圖爾•德斯潘德的飛機墜毀後生還),但是在口述的時候經過了藝術加工(或者是有意無意中混進了其潛意識、幻覺),具體見下:

安妮塔•莫佳妮:“在瀕死狀態下,她聽到了醫生和丈夫的對話”(本人注:就算是植物人,對聲音也是可以有反應的,因此她能聽到醫生和丈夫的對話,這點並不出奇)、“她看到弟弟坐在一架飛機上,正在趕來看她的路上”(本人注:靈魂出竅後還能瞬間鎖定弟弟在什麼飛機航班上?這和專家組的觀點【一般就在自己的身體附近,比如天花板,而且要認出自己的身體還比較困難】相矛盾)、“診斷出癌症前兩年,我失去過一個像姐姐一樣的好友,我也在那個世界碰到了她,我能感受到她全部的愛”(本人注: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候在臨睡之前,我們太想念一件事,往往就會把這件事帶到夢中。因此,這極有可能是她太掛念弟弟和朋友而產生的幻覺,事實上,在她的口述中也有這樣的表白:“我知道他想在我還活著時見我一面”、“我在最後那兩年非常想念她”)

阿圖爾•德斯潘德:“就在那一刻,阿圖爾離開了自己的身體”(本人注一:這是旁白,阿圖爾並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從他的口述可知,由始至終他都沒有【從他人的角度】看到自己的身體,只是看到了飛機的旋轉、墜落和著火畫面,而這些畫面,極有可能是在他彈出機艙之後用肉眼看到的【彈出前的飛機旋轉和緊張感讓他產生了記憶錯亂】,又或者是潛意識中存在的【對於摔飛機已成家常便飯的印度飛行員來說,腦裡有類似的畫面並不奇怪】。本人注二:就算真的有靈魂出竅這回事,這個所謂的靈魂,又是如何確定眼前的飛機就是自己的肉身所在呢?從後面的內容可知,靈魂出竅後要認出自己的身體還是比較困難的“有些人一開始認不出自己的身體”,更何況這個身體還是坐在機艙裡面、穿著制服、帶著頭盔的?)、“他清楚地記得自己沒有拉動頂出槓桿”、“我不記得自己做出了彈出機艙的決定”(本人注:前面一句是旁白,後面一句才是口述,但是意思卻完全不同,前者是清楚地記得自己做了還是沒做某件事,後者是不記得自己做了還是沒做某件事,一個明白,一個糊塗)

——阿圖爾的例子我覺得有點開掛和牽強。

之所以說開掛,是因為他聲稱:“持續了大概125毫秒,我的記憶很好,因為我記得那125毫秒”(本人注:一會說不記得有沒有做出什麼決定,一會又說記憶很好,而且,125毫秒是什麼概念?這還是在飛機失控的情況下)

之所以說牽強,是因為僅憑“就在那一刻,阿圖爾離開了自己的身體”、“他清楚記得自己沒有拉動頂出槓桿”、“我不記得自己做出了彈出機艙的決定”、“我總是在想,如果做決定的不是我,那會是誰呢?”、“他在降落傘還未落地時就回到了自己的身體中”這幾句話是無法斷定阿圖爾是“靈魂出竅”了的(本人注一:這五句話裡面有三句是旁白者的主觀描述,只有兩句是親歷者的口述,而且意思也與旁白者不同。本人注二:就算阿圖爾不記得自己有沒有做出彈出機艙的決定,也不能說明有“人”幫他做出了決定【也許是他當時已經被嚇懵了,在慌亂中把自己彈出了機艙,也許是這飛機本身就有質量的問題】,更加不能說明他“靈魂出竅”了【飛機旋轉、墜毀、著火等畫面,都可以用他的肉眼看到並被記憶】)

《生死與輪迴:一部偽科學紀錄片的探究》

在第一集中,還有兩個轉述的例子,分別是:

皮姆•範•隆美爾的“心臟病病人在昏迷後被送進急救病房,然後以他人的角度看到了自己周圍的環境,又記得誰拿了他的假牙”(本人注:在搶救過程中,病人有睜開眼的可能【比如醫學上的“睜眼昏迷”】,也有聽到搶救人員聲音的可能【“聽音識人”也是可以的:尤其是對方還挖開過自己的嘴巴、取出假牙】,因此,病人事後拼湊、回憶起這些事情,也是有這個可能的)

《生死與輪迴:一部偽科學紀錄片的探究》

傑弗瑞•朗的“後天性(出生後才因為過氧而導致失明)全盲病人維姬在車禍之後看到了自己的頭髮、戒子、天花板、護士”(本人注一: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是存疑的,見“維姬這段被大肆傳播的瀕死體驗,成了懷疑者與調查者之間爭論的話題”、“維姬看到的是虛構出來的嗎?在大腦皮層和感官都不工作的情況下,是很難知道的”——傑弗瑞•朗只是以一個採訪者的身份去採訪維姬,並沒有對維姬口述內容的真實性下定論。本人注二:經過研究【維姬,網上的名字有兩個版本,一個是Vicki Noratuk,一個是Vicki Umipeg,不過經歷的內容是一樣的】,我發現維姬的故事【官方介紹網址:ndestories#org/vicki-noratuk/】已經被外國網友質疑得體無完膚了,本人歸結成幾點,如下:

一、她的瀕死體驗是在1973年發生的,然而她的故事卻是在1999年才被人熟知【透過一本叫做《Mindsight》的書】,這中間已經過了二十多年,她可以為她的故事新增許多新的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無法考究的;

二、《Mindsight》一書的作者是一名知名的靈魂假說支持者【Kenneth Ring is a known believer and proponent of the soul hypothesis for NDEs】;

三、維姬宣稱看不到光,但是科學證據表明,她這種情況是可以感知到光的;

四、維姬的故事具有強烈的基督教色彩【從音樂、到耶穌的面容、體格乃至性格】)

關於瀕死體驗的例子還有好多,基本上都集中在 ndestories#org 和near-death#com 這兩個網站。有外國網友對這些例子的評價,是這樣的: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 here is that the whole NDE is very Christian (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整個NDE研究機構都是非常基督化的)——對於這點,我的看法是:瀕死體驗的研究員、NDE故事的講述者,大都是某個宗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甚至是邪教)的信徒、狂熱分子。

注:在翻閱了大量的NDE例子之後,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的事情,就是,所有的NDE例子都是欠缺對證環節的,都是單憑親歷者的主觀口述,這讓我想起了那些水怪、不明飛行物、神靈、鬼魂的照片——永遠都是那麼的模糊不清。

分析二:這些口口聲聲說記得自己周圍環境的“靈體”,它們的記憶的載體又是什麼?大腦?硬碟?記事本?顯然都不是(在第二集中,還有前世記憶的例子),既然靈體的記憶能力是如此的強大(強大到超越時空、肉體:這也意味著記憶載體的容量是無限大的),那麼,為什麼腦損傷的人往往又會失憶?我們又會常常忘記東西?記憶力又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衰退?按理,如此強大的靈體記憶能力,是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的。

比起他們故弄玄虛的描述,我更加願意相信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埃裡克•坎德爾(Eric Richard Kandel)對記憶的研究:透過對海兔、海蝸牛的研究,我們知道,短期記憶是由較弱的刺激形成的,長期記憶是由較強或較久的刺激形成的,我們的記憶可以說是位於突觸…

分析三:所謂的“專家”,其實大都是一些宗教、靈魂學的支持者,在醫學(生理學、生物學、認知神經科學)、物理學等方面,並無甚研究。

姓名:皮姆•範•隆美爾

維基網址:en#wikipedia#org/wiki/Pim_van_Lommel

專長:作家(author)、瀕死體驗研究(near-death studies)、心臟病研究(cardiologist)

著作:《Consciousness Beyond Life: The Science of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意識超越生命:對瀕死體驗的科學研究)

介紹:此人是第一集的專家組的主角,然而關於他的介紹,卻基本是負面的,見下:

“Neurobiologist Dick Swaab praised Lommel‘s research for mapping patients experiences and opening up the subject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 (NDE’s) to the medical world。 But he also claimed that Lommel‘s book ignores scientific knowledge, including some conclusions from his own research。”

這是唯一的一句正面評價:神經生物學學家Dick Swaab對皮姆•範•隆美爾(開創了對瀕死體驗的研究)表示讚揚,但是他也指出,隆美爾的書忽略了科學知識(包括一些他自己研究得出的結論)

“He further argued that Lommel does not refute neurobiological explanations, gives no scientific basis for his statements and borrows concepts from quantum physics without ground (Quantum mysticism)。 According to Swaab, Van Lommel deviates from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and his book can only be categorized as pseudoscientific。[1]”

他進一步指出,隆美爾不反駁(神經生物學的)解析的同時,也無法為自己的陳述和借鑑提供科學的依據(從量子物理學的角度,非“量子神秘主義”)。據Swaab說,(隆美爾的研究)偏離了科學的方法,他的書只能被劃歸到“偽科學”的範疇。

“Dutch physician and anesthesiologist G。 M。 Woerlee wrote a chapter by chapter examination of Lommel’s Consciousness Beyond Life。According to Woerlee the book is full of “tendentious and suggestive pseudoscientific nonsense”, and the picture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e body as proposed by Lommel is not consistent with medical knowledge。”

荷蘭醫師、麻醉師(G。M。Woerlee)對《意識超越生命》一書進行了逐章的研究,並認為這本書充滿了“傾向性和暗示性的偽科學廢話”,而且,隆美爾提供的人體功能的圖片與醫學知識不符。

“Woerlee concluded that the book is a “masterly example of how tendentious and suggestive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literature, vague presentation of basic medical facts, together with ignorance of some basic statistical principles leads to incorrect conclusions。”[2]”

Woerlee總結道:這本書,是對國際性科學文獻的(帶有傾向性和暗示性的)解讀的典範;模糊地介紹了基本的醫學常識;混進去了一些無知的統計規則,最終導致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Jason Braithwaite, a Senior Lecturer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in the Behavioural Brain Sciences Centr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issued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critique of Lommel‘s prospectiv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medical journal The Lancet, concluding that while Lommel’s et al。 study makes a useful contribution, it contains several factual and logical errors。”

伯明翰大學,行為學與腦科學研究中心的(認知神經科學)高階講師Jason Braithwaite對隆美爾(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的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作出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結論:隆美爾等人作出的研究是有用的,但是存在著幾個事實和邏輯上的錯誤。

“Among these errors are Lommel‘s 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interpretations of the dying-brain hypothesis, misunderstandings over the role of anoxia, misplaced confidence in EEG measurements (a flat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reading is not evidence of total brain inactivity), etc。 Jason concluded with, “it is difficult to see what one could learn from the paranormal survivalist position which sets out assuming the truth of that which it seeks to establish, makes additional and unnecessary assumptions, misrepresent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from mainstream science, and appears less than comprehensive in its analysis of the available facts。”[3]”

隆美爾犯的錯誤如下:對“大腦瀕死假說”的錯誤認知和錯誤理解、對缺氧症的錯誤認知、錯信或過分信任腦電圖(一張平坦的腦電圖並不能說明整個大腦的活動情況【隆美爾認為,腦電圖平坦成一條直線就是腦死亡,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要判定腦死亡,單靠腦電圖是不夠的,國外對這方面的研究有好多,比如,EEG Alone Cannot Diagnose Brain Death, www#neurotransmitter#net/braindeath。html,又或者,en#wikipedia#org/wiki/Brain_death,在美國,診斷死亡並不需要用腦電圖,在英國,腦電圖對於診斷腦死亡並無價值,再或者,我們上網搜尋一下“腦電圖”、“直線”,就會找到許多例子】)

Jason總結道:很難從超自然主義者的立場中學到東西,因為他們在討論(研究)真相的時候往往會試圖(尋求)建立(固定)自己的立場(觀點)、做出額外和不必要的假設、歪曲目前的主流科學的知識、對事實欠缺全面的分析。

注:維基資料中的Jason Braithwaite全名為Jason J Braithwaite,現任蘭卡斯特大學教職員,主要研究認知神經科學(包括幻覺、妄想、知覺扭曲等方面)。批判隆美爾研究的文章網址:www#academia#edu/574245/Towards_a_Cognitive_Neuroscience_of_the_Dying_Brain

“Skeptic Donna Harris in a review for the book wrote the research was unreliable as it was taken from self-reported surveys and interviews and “since any type of paranormal or intuitive power remains unproven, it is troubling that the author doesn’t question these abilities, and just includes them as accepted facts。”[4]”

質疑者(Donna Harris)認為,隆美爾的研究是不可靠的,因為這些(NDE例子)都是隆美爾自我調查和採訪的,更糟糕的是,作者(隆美爾)不去懷疑這些尚未得到證實的(超自然或主觀)力量,反而把它們當作事實來接受。

我們再來看看隆美爾說了些什麼:

“在他失去意識4分鐘後,我們成功讓他甦醒了,他恢復了意識,我和我所在的搶救小隊都非常開心,而病人卻十分失望,他告訴我,有一束光,非常漂亮的色彩”

本人注一:前面有網友說過“the whole NDE is very Christian”(整個NDE都是非常基督化的),在這裡得到了例證(“一束光”對於基督徒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如果你看過憨豆先生的話,就會發現,憨豆先生每次開場都是從一束光中掉下來的)

“10年間,我們在荷蘭的10所醫院,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和縱向研究,這完全沒有任何資金支援,參與的只有志願者,因為沒有機構為這樣的研究掏一分錢,但文章發表在了柳葉刀期刊上,並在世界範圍產生了影響,這真是不可思議。文章被放到了雜誌的封面上,印度時報,費加羅報,在美國各地都被提及,有的地方引用得不是很好,有的文章引用說 科學家證明了靈魂的存在,而我們不是那樣寫的,記者們總是不能好好引證,但最重要的是,它在科學界被接受得更廣了”

本人注一:那麼多報紙,隆美爾為什麼首提印度時報?因為對印度文化比較熟悉?

本人注二:《柳葉刀》是一本權威的雜誌,但是隆美爾在《柳葉刀》中發表的文章(網址: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1)07100-8/fulltext ,遊客需要完成簡單的註冊、登陸後才能檢視全文),並沒有(像《意識超越生命》一書那樣)加入神神叨叨、超自然或者太過主觀的東西(從“有的地方引用得不是很好,有的文章引用說科學家證明了靈魂的存在,而我們不是那樣寫的”這句話也可以看出)——這也是他的文章能夠成功發表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他做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其他人都沒有做過,是允許出錯的,類似一些“猜想”【又或者說,即使出錯了,也不會有人能夠馬上指正】)

本人注三:基於上面第二點,我們只能就事論事,不能以“隆美爾在《柳葉刀》上發表過文章”,就認定他日後所做的一切研究、發表的一切言論,都是正確和權威的(這兩者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關係的,就像一個人的“才能”和“道德”,並沒有必然的聯絡)

“心臟停搏時,大腦也是不工作的,這點在科學上很重要”、“接受心臟護理並且大腦完全不運轉的人,怎麼能有如此清醒的意識呢?”、“深度昏迷的人醒來後能準確地說出誰在場,人們說了什麼,哪些家庭成員來探視了,這怎麼可能,他們是怎麼能看到的呢?”、“意識和大腦功能之間的聯絡是怎樣的呢”、“這又是一個佐證,那一刻你並不是在用你的眼睛看東西,因為你沒有在自己的身體中,有趣的是,在瀕死體驗的事例中,許多盲人也聽到了,聾人也聽到了”

本人注一:心跳停止並不代表腦死亡,這是基本的醫學常識。

本人注二:即使是植物人也是可以有感覺的(有聽覺、感知能力,比如被“打麻將”喚醒的植物人),這些都是基本的醫學常識,而且,隆美爾憑什麼斷定對方的大腦是完全不運轉呢?從前面的資訊可知,腦電圖並不能反映大腦的全部活動(更何況,做心臟護理的時候,腦電圖不一定是平坦的)

本人注三:上面的話,其實都是在暗示,當時是“靈體”看到了一切、聽到了一切。

“那裡很黑,很嚇人,然後他們會看到一小束光,他們被光所吸引,會把它描述成一條隧道,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的人,會陷入這個黑屋子中,那經歷就像但丁在神曲中所寫的地獄,但丁一定也有過瀕死體驗,因為他準確描述出人們在那地獄般的環境中,所能感受到的一切。當他們醒來後因為基督徒教義,他們會為去過那裡而覺得內疚”

本人注一:這也是“the whole NDE is very Christian”的一個例證。

本人注二:最後一句話有點扯,單憑(但丁對地獄描繪得很生動)就可以斷定他“一定也有過瀕死體驗”?那麼吳道子、吳承恩等畫家、小說家豈不是穿越過來的?還有一個問題,瀕死體驗的親歷者,對天堂或地獄的描述其實是並不清晰的(而且有較大的差異),因此,並不存在“他準確描述出人們在那地獄般的環境中”這種可能。

“許多科學家認為瀕死體驗是由腦部缺氧引起的,另一些人認為懼怕死亡這樣的心理反應,起到了一定作用,雖然瀕死體驗發生的情況有極大不同,它們最常在大腦功能嚴重損傷後見到,對此有許多種解析,尤其是在前瞻性研究的時候,人們認為這是大腦缺氧引起的,這僅僅是因為大腦功能即將關閉,就像你變老後,意識中會出現奇怪的東西,但這些前瞻性研究表明,那個時候的大腦是壓根不工作的,那並不是大腦最初或者最後有意識的那幾秒,而是完全沒有腦幹反射和身體反射的期間,當時什麼都沒有,當時的腦電圖就是一條直線,所以不可能是腦部缺氧引起的”

本人注一:正如前面的維基資料所說,隆美爾對腦死亡和腦電圖的關係、缺氧症存在著錯誤認知和理解,因此這段話只能用來證明他是錯的。

本人注二:還有一個問題(這也是外國網友質疑的),隆美爾憑什麼說NDE親歷者所記得的畫面(幻覺)是在腦電圖平坦之後發生的?在腦電圖平坦之前發生並被記得不可以嗎?這個時間點根本是無法測量的。

姓名:傑弗瑞朗

維圌基網址:en#wik1pedia#org/wik1/Jeffrey_Long

專長:作家(author)、瀕死體驗研究(researcher into the phenomenon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培訓醫師(放射腫圌瘤學,A physician by training, Long practices radiation oncology at a hospital in Louisiana。)

著作:《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 The Science of Near-Death Experiences》(來世證據:對瀕死體驗的科學研究)

介紹:維圌基中關於他的介紹並不多,大多是一些工作經歷,以及他的暢銷書《來世證據》——我發現這夥人都特別喜歡寫書啊,包括前面的安妮塔莫佳妮(著有《Dying to Be Me》、《What If This Is HeАVen》兩書,還有到全球各地的演講、採訪)

從已知的介紹可知,他是受NDE研究員Raymond Moody的影響才加入NDE的,在NDE研究機構(基圌金)裡面,主要負責NDE例子的收集和整理。

本人注一:Raymond Moody也是研究來世的,著有多本書:《Life After Life》、《Coming Back》、《Reunions》、《Life After Loss》,維圌基上關於他的評價都是負面的,介紹從略(個人認為,他可以被定義為“神棍”)

在紀錄片《生死與輪迴》的第一集,傑弗瑞朗的戲份並不多,主要是講述了盲女維姬的NDE故事——這個故事我們在前面已經質疑過了,而且,傑弗瑞朗只是以一個採訪者的身份去採訪維姬,並沒有對故事的真實性下定義。

對第一集的概括:

1、瀕死體驗會令人產生“靈魂出竅”般的幻覺,而要產生這種幻覺,並不一定需要瀕死體驗(除瀕死體驗之外,還有很多種情況或因素,可以導致人產生這種幻覺)

2、對記憶和意識的研究(比如前面提到的研究記憶的諾貝爾獎得主埃裡克•坎德爾),在科學上是不存在盲區的(比如認知神經科學:專門研究人的意識、心智、認知能力),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靈魂假說支持者往往會無視(甚至是歪曲)這部分的內容,繼而誘導他人相信、接受靈魂假說。

3、所謂的專家,其實都是一些偽科學家(本身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欠缺科學探究精神,在做研究的時候又使用了主觀、錯誤和不全面的方法,在論述的時候又加入了強烈的主觀色彩【對靈魂假說的支援】)、作家、心理學家,在醫學(比如生理學、生物學、認知神經科學)、物理學等方面並無甚研究,其權威性根本就不足,而且目的性很強。

4、影片的套路一:以皮姆•範•隆美爾的研究開始,然後不斷地加入NDE例子(這些例子要麼是幻覺、要麼是飽受質疑、要麼是無從考究、要麼是欠缺對證),明示或暗示觀眾:靈魂(靈體)是可以跟肉體獨立分離、永生不滅的。

5、影片的套路二:藉助權威雜誌《柳葉刀》的名氣為本片的權威性增加分量,然而,皮姆•範•隆美爾在《柳葉刀》上發表文章的時候,並沒有加入太過主觀、超自然或者暗示性的東西(這點異於他的著作《意識超越生命》和相關的採訪)

6、在醫學上,皮姆•範•隆美爾只是專注於心髒病的研究,在大腦、認知神經科學等方面並無所長,並且犯了幾個嚴重錯誤:對大腦瀕死假說的錯誤認知和理解、對缺氧症的錯誤認知、錯信或過分信任腦電圖。

7、整個瀕死體驗研究機構(包括一些所謂的專家、NDE親歷者),受靈魂假說的影響非常大(影片中的所有專家都深受Raymond Moody和Kenneth Ring的影響),在敘事、陳述的時候,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性、目的性和引導性,換句話說,我們其實是在聽一群神棍以及他們的信徒講故事。

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再去分析《生死與輪迴》的第二、第三和第四集了,因為越往後就越扯淡(比如第二集的,卡羅爾•鮑曼的故事:“他開始對響亮的隆隆聲感到害怕,我們開始注意到這一點,是在7月4日的慶典上,人們燃放煙花時,當煙花燃放,開始響亮的爆炸聲時,他變得情緒異常激動哭泣和嗚咽,而且停不下來,孩子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被鞭炮嚇哭,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有必要這麼一驚一乍的嗎?【細查了一下,這婆娘的破事還挺多的,我都有點懷疑她是不是靠幹這個混飯吃的?】;又比如,伊恩•斯蒂文森的故事:“他用40年走遍全球,研究超過3000名聲稱記得自己前世的兒童案例”——40年3000名,也就是說,他每4。9天就要研究一名案例,我想他大概是到了北京的朝陽區了【據說北京的朝陽區有三十萬散養的活佛,呵呵…】)

結語:《生死與輪迴》就是一部由偽科學家、神棍(及其信徒)、小說家、作家、騙子炮製出來的偽科學紀錄片!宗教騎劫、歪曲科學的事情時有發生(因為科學每前進一步,它們的生存空間就少一點),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動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