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總兵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逗比逗無悔 2018-11-17

總兵,用今天的話說,相當於軍區司令員。

總兵,官名。明初,鎮守邊區的統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無定員。總兵官本為差遣的名稱,無品級,遇有戰事,總兵佩將印出戰,結束繳還,後漸成常駐武官。

14世紀-17世紀初明朝時期,總兵為無品級之武官官名,統轄兵士、編制定員、位階不固定,通常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

清朝後,軍權歸為各省巡撫提督文官,而聽從巡撫提督之總兵武官改為正二品,視駐地,統轄兵員多寡相差甚多,大約一萬五千名至數百名之間。一般來說,清朝在全中國設有總兵定員83名,其中,陸路總兵約佔70名,水路13名,統轄中國十八省614防營約63萬兵力。

就臺灣而言,20世紀前,臺灣總兵受臺灣道節制,統轄部隊稱臺灣鎮,官銜也叫臺灣鎮總兵,人數在一萬名至一萬五千名左右。

清代總兵為綠營兵正,官階正二品,受提督統轄,掌理本鎮軍務,又稱“總鎮”。其直接統轄的綠營兵稱“鎮標”。

清初,總兵無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銜,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秩。京師步兵營有左、右翼總兵,為步兵統領佐官,清末,北洋海師亦有左、右翼總兵,各統鐵甲艦為領翼隊長。

明朝末年,總兵是明朝的高階將領,全國不過二十人左右。

古時候的總兵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的兵制承襲發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點,建立了衛所制度。從中央到地方的管轄秩序為五軍都督府、都司、衛所體系。

即五軍都督府和都司分別為中央和地方最高軍事機構,都司下轄衛所,各都司所率衛所隸屬於五軍都督府,而聽令於兵部。按照此軍事體制,五軍都督府每府設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

各都司所設都指揮使即是地方上的最高軍事長官,但遇有戰爭,朝廷還要往下派遣總兵官,以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及公、侯、伯充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總兵

古時候的總兵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因為有理 2019-08-02

先說明朝總兵:

明代北疆九邊十一鎮,每鎮各設一總兵,而在內地,有九個布政司(浙江、山東、福建、廣東、廣西、湖廣、四川、雲南和貴州)各設有一總兵,再加一個漕運總兵。(明末總兵氾濫,這裡不考慮)。明朝早期總兵官事權很大,且常以侯伯勳臣擔任,是一個軍鎮最高軍事長官。中後期受督撫節制,再加有副總兵、參將等分其兵權、轄區,總兵實際上成為了一個軍鎮中級別最大的一員將領,統領軍鎮中規模相對最大的一支作戰部隊,而巡撫才是這個軍鎮的最高軍政長官。

明代軍鎮級別跟省相當,因此總兵名義上的轄區,相當於一個省軍區,其實際管轄的地區,也相當於一個警備區。但這並不代表總兵相當於省軍區或者警備區的司令員,因為總兵統率的是一線作戰部隊,而省軍區和警備區統率的大多是民兵和預備役,只有少量的作戰部隊。因此總兵在職權上,相當於陸軍集團軍中的指揮官,其兵力相當於一個旅,考慮到明朝總兵的級別是省級的,數量只有21個,所以可以視為現在集團軍的一個師長。

再說清朝總兵:

清朝有提督總兵官和鎮守總兵官,前者簡稱提督,後者簡稱總兵,因此這裡只說後者。

清代一個省設有綠營,由提督掌管,而省內重要地區則分設總兵。比如湖北,設有總兵兩員,一在宜昌(後改彝陵),一在鄖陽(後改襄陽)。總兵是軍鎮最高長官,統轄直屬的作戰部隊,直接上司是提督,同時又受總督巡撫節制。

清代軍鎮比明代小,相當於現在的警備區,同樣,總兵由於統率的是作戰部隊,因此並不是警備區司令員,而是集團軍指揮官,兵力介於團和旅之間,考慮到其轄區比較重要,可以視為集團軍的一個旅長。

古時候的總兵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手機使用者71765 2015-01-05

相當地區的最高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