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上,近日流行請網友選出他們最喜歡的十部電影,一個傳一個,還沒有叫到我,已經等不及了,不如先來一個「自選」。

我是天生的電影狂熱者,自小至今,幾乎每天都要看一兩部才過癮。出來工作,又幹這一行,為了知彼知己,工作上也需要參考別人的作品,而且明白電影製作過程的困難,自從舞臺上一鞠躬退下之後,還是不斷地往戲院鑽,或是在家看影碟,可以說是看得多的其中之一人。

叫我選「十部我最愛的」,不難,隨時背都背得出:

第一部,是《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1968,我在五十年前第一次看時,還是Cinerama放映,那是一種三架放映機綜合起來的制度,銀幕大得不得了,當今再也沒辦法重現了。

首次接觸,我只能以「震撼」這兩個字來形容我的感覺,跟著我一有機會便重看後又重看,每一次看都有新的發現,這和聽一首交響樂有異曲同工,最初喜歡上一段主題音樂來,其他你沒聽出來。再看時,便是發現這裡多了喇叭,那裡多了大提琴,不斷地吸引著你,永恆的電影,就有這種效果,與其他的一比,它們就像是鋼琴或小提琴的獨奏了。

第二部,《亂世兒女,Barry Lyndon》1975,也是史丹利.寇比力克導演,事實如果不是要求變化,我十部最喜歡的電影,都是他的作品。

當年和亦舒一齊看這部片子時,她說:「簡直是老得掉牙的青年人力爭上游,而放棄人生的故事,謝賢在粵語片中不知道演過多少次,但看到人家拍得那麼出色,羨慕極了。」

是的,完全不打燈,根據當年的歷史,像油畫般一幅幅地重現,製作極為困難。男女主角從室內走到陽臺,是怎麼拍的?還有男主角的斷腿,至今還是令到觀眾嘖嘖稱奇。

音樂用了Women of Ireland,糾纏之極,是一部永垂不朽的鉅作,不容錯過。

第三部,《大國民,Citizen Kane》1941,講美國報業鉅子的一生,主角兼導演的奧遜.威爾斯從年輕演到老,全無破綻,當年他只有二十五歲。

許多拍攝角度至今看來還是簇新的,再也沒人會用。另外,那玫瑰花蕾是甚麼意思,這麼多年來還是令觀眾不斷猜測。

第四部,《教父,The Godfather》1972,能把黑手黨的血腥之暴力拍成史詩,是罕有的功力,導演哥普拉不但在選角和攝影上處處表現出一流的藝術性,是極不容易的,其實《教父續集》拍得還要好,但始終衝擊性不如第一部,第三和第四部就沒甚麼看頭了。

順帶一提的是音樂,是導演父親的傑作,沒有一個看過此片的人不會不記得它的主題曲。

第五部,《七人之侍》1954,黑澤明導演,講已經被時代淘汰的武士們,如何配合了農民反暴的故事,簡直是動作片中的經典,好萊塢也不斷地改編重拍,還是不斷地吸引著觀眾,編劇橋本忍得記一功。

之前,黑澤明在《羅生門》中的攝影,已讓所有的影評家折服,這部片中更是不斷更為創新,武士和農民們在雨中殺敵的戲,不是沒有超強的體力能拍得出的,這一點胡金銓導演也說過:「在技巧上也許能夠做到,但是體力上一定比不上黑澤明。」

第六部,《北非諜影,Casablanca》1942,雖然是電影公廠的產品,但一切配合得完美,故事引入入勝,主題曲〈As Time Goes By〉,令墮入愛河的男女難忘。總之,各方面都能照顧到,就算只喜歡標奇立異,討厭商業片的影評人也要折服。

第七部,《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1987年拍攝的丹麥電影,得到同年的奧斯卡外語片金像獎,說一對姐妹主婦收養了一個沉船後飄流到島上的難民,一天她中了彩票,為了報答她們,做一頓豪華奢浮的菜,姐妹的老情人吃了,才揭露出這難民原來是巴黎最出色的廚師的故事。

片中的菜一道道仔細介紹,觀眾看了一點也不悶,和老情人一樣地驚訝,喜歡吃的人,千萬不能錯過。

第八部,《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1957,這部愛情片迷倒古今影迷,紐約的帝國大廈,也成為天下情人憧景的約會地點,同名的主題曲繞樑三日。

第九部,《黃昏之戀,Love In The Afternoon》1957,喜劇愛情片的代表作,Billy Wilder導演,I。A。L。Diamond的黃金組合,在笑聲中描述憂怨浪漫的故事,主題曲〈迷惑,Fascination〉真的把觀眾也迷惑了。

第十部,《第三個男人,The Third Man》1949,Carol Reed導演的英國片,Robert Krasker攝影,黑白片中的光與影在此片發揮得淋漓盡致,是電影學生的教科書,所用的Zither音樂,沒有一個聽過的人能夠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