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匿名使用者 2013-12-05

公眾對職教的偏見難以改變

《中國經營報》:在中國這樣一個製造業大國裡,技術工人的短缺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雖然從幾年前開始國家就在大力推動技術工人的培養,但現在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在上海這個製造業佔比重不少的城市裡尤甚,為什麼現在對技術工人的培養依然沒有明顯改善?

雷正光: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職業教育是為生產第一線培養勞動者的教育。這樣的定義很清楚,而且還是高素質的勞動者,這和一般的打工者是有區別的。我們的職業教育是要為社會和生產第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

初職培養普通工人;中職主要培養技術工人,可以開數控機床,可以對汽車進行全方位的維修,是以技能型為主體的;高職則是懂理論和實踐的,就是灰領。現在說缺技術工人,也就是說中職教育培訓出來的學生數量不夠,這是因為接受中職教育的學生數量並不多。

《中國經營報》:是否還是因為觀念的問題,所以報考中職的學生並不多?

雷正光:是。現在社會上依然有這樣的觀念:工人不偉大,勞動不光榮。還有這樣一個教育原理:教育機構的社會地位由其所培養的人將來在社會上獲得的經濟利益來決定。職業教育培養的人在社會上獲得的經濟利益並不好,所以社會地位不高。雖然現在國家已經在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政府也很認可,上海市政府同樣在大力推廣,但老百姓的觀念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轉變的,很多學生的家長還是覺得做白領好。

另外的原因是,職業教育不完善,理論很薄弱。迄今為止依然沒有一本全國公認的職業教育學理論書。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在老百姓中就沒有權威。

徐國慶:“學歷至上論”擠壓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層的是社會待遇差引起中等職業教育乃至高等職業教育的衰落。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職業教育曾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那時中專畢業是國家幹部編制,技校畢業能進國企或集體企業,都是非常好的出路。這也與國外技術工人、教授工資水平差不多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根本在於社會待遇。

《中國經營報》:現在的局面意味著職業教育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對普通大眾來說,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這種偏見應該怎樣改變?

雷正光:目前職業教育究竟在做什麼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有些人說職業教育就是培養第一線的技術工人。其實不是,職業教育培養的不僅是工人,而且還是符合社會標準的人。

從教育的作用看,職業教育有下列三種作用:一、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二、中職教育也是高中階段的教育,既然是教育,就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這和一般的培訓又不同。比如數學,職業教育也要學習這種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三、要以人文的態度來就業。要強調團隊精神、責任心、表達精神等。我們的職業教育要努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如果大家都能這樣理解的話,在老百姓心中可能會消除一些誤會。

可惜的是現在多數人的理解都只是第一方面。

《中國經營報》:一邊是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難,一邊是技工荒。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比例應該為多少才平衡?

徐國慶:教育結構的平衡決定了社會的平衡。而目前的情況是,教育結構與社會人才需求結構不匹配。“技工荒”、“大學生就業難”,都是教育結構導致的就業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勞動崗位,但目前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是很難理解的。

大學生就業難我認為一方面在於高等教育擴招太快,另一方面,是大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本身的問題:重理論輕實踐,因此,無法適應社會對於實際操作的要求。

而技工荒,不完全是人才缺乏的問題,更重要的原因是企業沒有提供足夠吸引人才的條件,導致留不住人才。我在技工學校調查瞭解到,畢業半年後,還待在原來崗位上的學生不到一半。很多企業勞動強度高、勞動環境惡劣、勞動保護不足、平均工資1000~2000元/月,無法吸引學生。

一個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程度應與產業發展、基本國情符合。德國是製造業大國,職業教育發達。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需要鞏固中等職業教育,逐步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以我來看,將來職業教育佔到整個教育體系的60%不為過。

發達國家的人才模型是橢圓的

《中國經營報》: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定律,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比例應該怎樣的?中國目前的狀況又是怎樣的?

雷正光:這個比例很難說,人才基本上可以分四類: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

國際上的模型形狀是橢圓形的,就是說學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相對較少,而中間的工程型和技術型人才多。因為多數的生產裝置都開始由電腦控制了,所以只掌握原始技能、不懂現代科技的操作工人會越來越少。目前中國主流的人才模型還是金字塔型,塔頂是學術型而塔底是技能型。雖然在某些行業和某些企業,已經開始逐漸成為橢圓形,但是還遠遠不夠。

《中國經營報》:需要怎樣繼續推進職業教育,才能逐漸成為橢圓形的人才模型,從而解決技術人才緊缺的問題?

雷正光:要確立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加強宣傳。現在政府已經說了工人更偉大,勞動更光榮。

還要加強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職業培訓比一般的高中投資更高。高中可能是1000萬元,職中就是5000萬元,因為培養這些技術人才要有專門的實驗基地。

希望能夠以法律的形式來確定職業教育在企業中的地位和功能。德國是有法律的,他們的“雙元制”教育能夠使企業和學校雙贏,政府給企業優惠或者是補貼。而我們現在提的是四贏,政府、社會、企業和學校。現在的情況是很多時候企業並沒有從這種合作中尋找到好處,中職的學生連企業實習都不好進去。

在推行職業教育時還應該提倡合理使用人才,人盡其才。現在很多企業在追求高學歷,比如銀行,在櫃檯服務的都是大學生,其實職校的學生已經足夠。職業教育培養的就是專門點鈔、鑑別真偽以及櫃面上需要的工作流程。從專業技能上職校生更適合,但很多企業都是為了追求所謂的人才高素質化,使人力資源造成浪費。

從學校內部來說也要搞好管理、專業課程教育和評價管理。

《中國經營報》:目前教育產業中,職業教育投資只佔20%,應該傾斜為多少?對教育資源分配有什麼建議?

徐國慶:數量的多少我沒有測算過。但是國家政策需要向職業教育傾斜毫無疑問。目前來看,接受職業教育的多是社會處境不利者。投資職業教育能夠扶助社會弱勢群體,提高社會公平。在保證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應當重點投資職業教育。當然,職業教育投資高,裝置、耗材等因素導致辦學成本明顯高於普通教育。在國際上,職業院校每個學生享有的人均經費(生均經費)為普通學校的2倍到2。5倍,但目前上海乃至全國中職院校中,往往生均經費還比不上普通高中。

發展職業教育,也不是僅僅多投資一兩百億元錢就能解決問題,關鍵是要構建發展職業教育的社會平臺。需要改變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追求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當企業有了這些高要求,職業教育才有繁榮發展的前提。另外,辦學支援政策、校企合作機制、勞動者社會地位、勞動環境、未來職業發展等問題,這些系統的考慮是目前職業教育發展中欠缺的。還有政策的不連續性也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不利影響。

職業教育對我們有什麼作用?火樹木林 推薦於2016-04-03

職業教育是指為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技能或職業知識、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滿足從事一定社會生產勞動的需要而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職業教育亦稱職業技術教育。

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如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等都屬於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於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