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臥龍”的諸葛亮有什麼有趣的梗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8-02-06 回答

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麼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諸葛亮留下來的。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餃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淨、曬乾,再分給附近的瓜農。如今,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神機妙算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說:“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裡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炎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藉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炎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裡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炎,炎開啟信,只見裡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炎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鵝毛扇

諸葛亮的鵝毛扇代表著智慧和才幹,所以在有關諸葛亮的戲曲中,孔明總是手拿鵝毛扇。關於鵝毛扇,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孔明對鵝毛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清朝康熙年間,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諸葛草廬詩》中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就足以證明諸葛亮手執鵝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離扇的原因。

饅頭故事

相傳在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瀘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按照當地土人一貫的做法,即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軍中帶的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從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為“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

大頭菜故事

據說大頭菜的淵源也與諸葛亮有關。諸葛亮居住隆中時,有一次小染疾病,他到山上去採藥,發現一種像籮卜的東西,挖起來一看又不是籮卜。只見這東西拳頭大小,上大、下小,咬一口一嘗,不苦不澀,細品一下,還有點辣甜。他想,地上百草能養人,這種東西若沒毒,不也是好菜嗎?!!於是,他就挖了幾個帶回家,叫妻子炒了一盤,想嚐嚐味道咋樣。誰知,菜一上桌,全家人一嘗,都稱好吃。問叫啥菜,諸葛亮想了想說,就叫“大頭菜”吧。從此,諸葛亮一家經常吃大頭菜。有一年風調雨順,諸葛亮種的大頭菜長得又肥又大,秋後收了一大堆。襄陽人儲存剩菜的辦法就是醃製,諸葛亮將大頭菜洗淨晾乾醃了一缸,第二年拿出來一嘗,竟比新鮮還美味,後來,諸葛亮輔佐劉備聯吳抗曹,因士兵沒菜吃,常使劉備發愁。諸葛亮就派一支木牛流馬到襄陽買大頭菜。大頭菜帶起來方便,吃著有味,劉備非常喜歡。從那以後,每逢大戰之前,劉備就派人到襄陽買大頭菜,他計程車兵一直沒有缺過菜吃。此後,襄陽的大頭菜越來越有名氣,人們自然想到諸葛亮,為了不忘他的功勞,大家就把大頭菜叫做“諸葛亮菜”。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有什麼有趣的梗嗎? ♂十字路口♂ 1級 2018-02-07 回答

諸葛亮,曾隱居於南陽臥龍崗上,所以人稱臥龍先生 。

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銳利,對問題的認識往往超出常人一籌,因此被人們尊稱為“臥龍先生”,把他比做隱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