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是個性 匿名使用者 9級 2006-04-13 回答

個性也叫人格(personality)。這個概念源於拉西語Persona,當時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與我們今天戲劇舞臺上不同角色的臉譜相類似。後來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用來說明每個人在人生舞臺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於他人的精神面貌。

究竟什麼是個性?定義很多,但至今還沒有一個是大家公認的。人格心理學家阿爾波特說:“人格乃是個人適應環境的獨特的身心體系”;艾森克說:“人格乃是決定個人適應環境的個人性格、氣質、能力和生理特徵”;卡特爾說:“人格乃是可以用來預測個人在一定情況下所作行為反應的特質”。

什麼叫個性?所謂個性就是個別性、個人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這個特質表現於外就是他的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個性的,也只能是一種個性化的存在,個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什麼是共性呢?共性是對個性的抽象,共性是一種理論上的概括,一種抽象化的存在,也就是說它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說它存在,它也只能存在於個性中,或者說藉助於個性存在,共性和個性其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去掉全部個性的人是什麼樣子的,那恐怕只能是死人,死人是沒有個性的,全都一樣——一堆正在腐爛的肉。只要他還活著,他就在以一種個性化的方式存在著。總之,個性是真實的存在,共性是虛假的存在。

世界上是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東西的,人更是這樣。我們都長著五官,而且都是眼睛在上,嘴巴在下,耳朵在兩旁,但你找不到兩張完全相同的臉;我們都用兩條腿走路,但你找不到兩個走路姿勢一模一樣的人;我們都用漢語說話,但不同的人說話的習慣、語氣、聲調、用詞等等各有特點……更別說各人的思想意識情感心理了。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心之官則思,一個人整天都在想些什麼,又是怎樣想的,有誰知道呢?一個被認為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突然有一天舉起了菜刀砍死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一個口口聲聲“每當想到廣西還有幾百萬人口未脫貧,我就睡不好覺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居然是一個荒淫無恥惡貫滿盈的罪犯。我們常說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是一種假設,或者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已,“人”從來就不同“心”,“心”也基本上是不可“理”喻的。

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動物,他究竟複雜到什麼程度,我們是想象不出來的。任何對“人”的理論研究都是這樣一種企圖:出於恐懼,想使“人”變得好理解一點。任何對“人”的教育活動也是這樣一種企圖:出於恐懼,想使“人”變得好操縱一點。但這個企圖在一切歷史和所有現實中均以失敗和將以失敗而告終。

我的第一個結論是: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有他的相貌、身材、走路的姿勢、說話的腔調、思維方式、生活態度、情感表達方式、心理活動方式,他有他的生活、理想、奮鬥、失望、痛苦和快樂,所有這些都是他的,別人可能有跟他相似的經歷、相近的性格、相同的打扮、共同的追求、同等的學歷甚至分毫不差的身體高度,但是,我們知道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我的第二個結論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整體。他的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他的理智和情感是統一的,總之,他的五官、四肢、言行舉止、音容笑貌、肉體慾望、精神追求、情感衝動、理性思維、心理體驗、生活經歷等等全部統一於黑格爾所說的“這一個”中,它們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格,他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作為一個整體參與的。

這兩個結論合起來,就是我是所理解的個性:作為一個整體的獨一無二的個人。所以個性並不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它一直存在在那兒。個性是不需要追求的,刻意去追求的東西從來就不是什麼個性,毋寧說是共性。個性也是不需要去刻意培養的,我們說努力去培養學生的個性,其實,恐怕恰恰是努力摧毀學生的個性,而培養出來的倒更可能是共性。那麼,我們幹什麼呢?很簡單,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

(一)個性傾向性

個性傾向性是人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決定著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著人對認識活動的物件的趨向和選擇。個性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它們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在後天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個性傾向性的各個成分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其中,需要又是個性傾向性乃至整個個性積極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動下,個性才能形成和發展。動機、興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現形式。世界觀居於最高層次,它制約著一個人的思想傾向和整個心理面貌,是人們言論和行動的總動力和總動機。個性傾向性被認為是以人的需要為基礎的動機系統。

(二)個性心理特徵

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它是個性結構中比較穩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在個性心理發展過程中、這些心理特徵較早地形成,並且不同程度上受生理因素的影響。

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之間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 、相互影響、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個性心理特徵受個性傾向性調節;個性心理特徵的變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性傾向性。個性是一個同一的整體結構。

心理學中經常運用的還有人格一詞。人格有時和個性同義。我國的《大百科全書·教育》卷都指出,人格也稱個性;人格有時僅指性格和氣質,不包括能力;有時人格的外延要比個性更廣,不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質,而且還包括身體方面的特質。“人格……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而個性一般指一個人的整個心理面貌,只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質。人格是一個多義詞,它可以用大小不同的三個同心圓來表述。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從這種意義上說,個性的本質就是人的社會性。人若脫離了社會,不與人們交往,也就談不到個性,初生嬰兒只能算是個體,還沒有個性;個性乃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人際關係的結晶。所以,人的個性乃是具有不同素質基礎的人,在不盡相同的社會環境中所形成的意識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個性是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等諸多學科研究的物件,心理學只是從意識傾向和個性心理特殊方面去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