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春雨會來李述義2019-01-11 11:42:55

三國鼎立,使大半個中國長期處於混戰之中,沒有了大一統的政府,人民生活處在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惡劣環境中。由於戰爭,沒有了安定的生活,農田無人耕種,農民居無定所,更淡不上工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了。從全域性看,三國形成,是歷史的必然,但也一定程度阻礙了國家的統一,阻礙了社會文化經濟科學的發展。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月亮之上有愛2019-01-25 10:06:05

魏蜀吳鼎足而立,英雄豪傑逐鹿天下,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影視資源,比如三國已經翻拍了好幾次了,電視上我們看到的是猛將爭雄,智謀捭闔,將星熠熠,選擇性的忽視了戰爭對社會造成的疾苦:

一、人口銳減。曹操《蒿里行》寫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黃巾起義,軍閥割據,三國鼎立,到天下歸晉,戰火連年不斷,官渡、赤壁之戰,每一次經典戰役,都浸透著生民的血與肉,漢民南遷避禍,以致中原元氣大傷。

二、士族弄權。為了戰爭需要,為了維護統治需要,魏蜀吳三家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魏國設立九品中正制,收攏世家大族之心,寒門子弟無法進入社會上層,導致國家政治腐敗、守舊,司馬篡權正是世家大族弄權的巔峰。

三、五胡內遷。為了兵源和補充勞動力,魏晉將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內遷安置在關中和幷州一帶,為後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禍根。其實蜀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用少數民族組建無當飛軍;吳國,征服山越,安置入戶,都有將少數民族內遷之舉,只不過沒有造成如五胡亂華這麼大的災禍而已。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張峰1497643462019-01-25 12:29:21

三國的鼎立,是群狼爭搶一具殭屍的產物,因為政府無能,不能提高生產力,百姓的日常基本生活得不到滿足,就有了特大黃巾農民起義,官兵不能迅速鎮壓,沒轍了想採取非常手段,有奶就是娘,想依靠各地官僚,軍閥,草蟒閒客來快速鎮壓農民起義。

沒想到這一招沒有起到預期目標,反受其害,

引來了貪得無厭的豺狼虎豹,互相殘殺,淋漓盡致的演義了一場大魚吃小魚的森林法則,曹操這個鯨魚佔得先機,得到了北方半壁河山,本就是華夏的發源地,中國歷史上的政治中心,挾天子以令諸侯史稱魏。

劉備借得荊州,又成功逼降荊州四鄭成為蜀中之王。

孫權佔領長江以,在江東稱霸。

劉孫兩條中魚,憑自己的實力,很難跟大魚曹分庭對抗,雙方便結成了聯盟,形成了力量上的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多年,最後還是被司馬氏統一,史稱西晉。

那麼三國給歷史上帶來了那些嚴重後果?

三國時期的戰亂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任何數字難以計算的,三國後期隨然有過短漸統一,可是後來的八王之亂是三國的延續,翻版,把漢人的精壯年青人,全部耗在內鬥上,剩下的老弱病殘,難以抵抗外族的侵犯,使後來的五胡亂華幾乎讓漢族滅亡。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朗照千江月2019-01-11 11:31:54

我們從一組資料還有當時兩個文學家所寫的兩首詩來看看三國時代的暗無天日吧。

這個數字是名著《三國演義》之外的一個數據。在公元156年的時候,當時全國的人口是五千萬左右了,可是到公元280年,也就是三國時代結束國家暫時一統的時候,當時的人口已經只剩下了一千六百萬左右。

從這個數字來看,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多麼混亂的時代,多麼黑暗的時代啊。人口這樣銳減,也就是相當於我們每一個三口之家中,就只有一個人能夠活下來。所以民眾生活在這個時代,就是一個悲劇。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還有兩首詩歌,也能夠說明三國鼎立造成的惡果。一首詩是曹操的《藁裡行》,這首詩是比較出名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人斷腸。”很多人說曹操這首詩是文學想象,但是“白骨露於野”還有“生民百餘一”這樣的描寫,是能夠反應當時的黑暗的,這也能夠反映三國時代的事實。

還有一首詩是當時著名女才子蔡文姬寫的,這首詩是《悲憤詩》,這首詩是比較長的,但是其中的一些句子也能夠給人一種置身當時的感覺。“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這幾句道出了當時的悽慘場面。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還有她在詩句中寫到:“城廓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煢煢對孤景,怛吒糜肝肺。”這幾句和曹操的“白骨露於野”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透過上述的數字,還有這兩個文學大家的描繪,我們對三國鼎立是有一定認識的,如果說你最不願意回到哪個朝代,估計就是三國了吧。雖然《三國演義》這部名著讓讀者心潮澎湃,蕩氣迴腸,但真實的三國時代卻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朝代。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瑪西子歷史學2019-01-11 16:37:08

三國鼎立時主要分為曹魏、蜀漢、東吳,論實力和國土範圍屬曹魏最強,蜀漢最弱,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三國鼎立正式開始,到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結束三國分裂,三國鼎立共經歷了六十年。在三國鼎立時可謂群英並起,很多英雄好漢絡繹不絕出世,論作戰能力和謀略每個陣營都不缺乏人才。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比如曹魏有五子良將張遼、張郃等、八虎騎夏侯淳、夏侯淵等以及五大謀士荀攸、程昱等,蜀漢有五虎上將張飛、關羽等,謀士有諸葛亮、馬良等,東吳有四大都督周瑜、魯肅等,十二虎臣程普等。但他們只為自己一方效力,促使了更多戰爭的爆發,從而間接的阻礙了整個華夏的發展。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自東漢末年朝廷內部腐敗不堪,外部又有黃巾起義軍作亂,身為手無寸鐵的百姓加上天災和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的生活極為辛苦。公元189年董卓控制住朝廷,此刻並沒有緩解朝廷內部的糾紛,反而是眾諸侯作亂的開始,隨著各將士、諸侯打著為天下百姓的口令發動很多戰爭,比如曹操一方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特別是在官渡之戰後大敗袁紹軍隊,隨後又平定遼東,統一北方。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常年的戰爭使士兵死傷無數,根據史載記錄在東漢末年時國內總人口為將近六千萬,可是到了西晉剛成立時在統計全國人口只有不到一千萬人口,後來西晉時國家安定平穩了卻也經歷五十一年才把人口提高到三千九百多萬人。這就是三國鼎立期間所造成的傷害,加上疾病、餓死的、還有戰死的總共有四、五千萬人。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也因為三國鼎立的形成的這六十年裡百姓整天過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很多人心裡根本沒有明顯強烈的國家意識,因為自己所居住的領地有可能很快成為敵對手裡。劉備在益州時就曾遷動益州百姓到成都,諸葛亮首次北伐失敗後遷隴西百姓到漢中,曹操打敗張魯後為了徹底佔有城市就把川東漢中的部分居民遷過來,特別是孫權在建國初期為了增加人口數量,就採取了羸者充戶,強者補兵的政策。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自東漢以來本來國家的經濟就衰敗,加上東漢末年朝廷散漫,無人修復損壞的銅錢紙幣,大量的私錢出現。後來又經歷了三國鼎立時期,儘管有新的銅錢政策釋出,但是因為國家不統一,而且國家常年處於戰亂中,新發行的銅錢紙幣不能得到廣泛的使用,很多百姓用布帛谷慄等實物來進行交易,因此三國鼎立時不僅限制了經濟的發展,也限制了貨幣的進步。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使用者68063485589常青2019-01-25 12:11:59

漢末因黃巾起義,有力的衝擊了漢末政權。各路諸候並起,群雄稱霸,導致天下紛爭,出現了三國鼎立的混亂局面。三國都想稱霸,統一中國。於是發生了連年不斷的軍伐混戰,導至數十年的國家分離的混亂局面。誰都想一統天下,但勢均力敵,在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前,誰都難以實現自已的願望,達不到目的。

連年的戰亂造成的人員傷亡,財政和物質損失,難以估量,無法準確的統計。這種軍伐割據、混亂的局面,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大大推遲影響了歷史發展的程序。

謝謝邀請!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大國涅槃2019-01-11 10:36:17

謝邀!歷史本來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待問題,歷史的發展看似偶然其實是有它存在的必然性的。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1。魏蜀吳三國連年征戰造成了民不聊生,整個中國版圖捲入戰爭中,一定程度上有礙經濟的繁榮發展。但是三國時期雖然戰亂,但是經濟,政治,文化,都是有很大的發展的。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2。沒有分就不會有更好的合,看一下中國五千年曆史程序,就是一直在不斷分不斷的合。中國還是在不斷的強大,繁榮。歷史程序的道路上總有曲曲折折,但是事物總是向前發展的。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問題。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總之,三國鼎立沒有什麼惡果可言,歷史的發展是有它的必然性的。雖然文字不多,簡短說明就是歷史有它存在必然性,並且是不斷曲折向前發展的,我們要以史為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願祖國早日實現統一,爭取未來更好的發展。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張細水2019-01-25 10:51:51

三國鼎立只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

談到後果,倒是對文學界(《三國演義》等各種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商界(各種三國類公司管理學、人才學培訓教材、課程)、遊戲界(三國志、三國群英傳、三國無雙、三國殺……各種三國遊戲直接可以在遊戲界單獨立一個種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春秋風雲2019-01-25 12:22:10

謝邀!

三國鼎立結束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為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這裡積極的一面;但三國鼎立並沒有消除戰爭,三國之間互相殺伐,都想征服對方,這就給社會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小的戰爭不說,就說十大戰役:北方統一戰、江東統一戰、西川統一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潼關之戰、合肥之戰、漢中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哪一戰不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東漢初年,全國人口五千萬,到西晉統一時,全國人口767萬,銳減四千多萬。今天北京人口2171萬,是三國末年的2。83倍;上海人口2418萬,是當時的3。15倍;廣州人口1300萬,是當時的1。69倍;

人口凋零,促使北方胡人內遷,漢人人口對胡人人口不佔壓倒性優勢,加上西晉皇族內部八王之亂,為五胡亂華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五胡亂華是中原漢人的災唯,北方胡人及漢人先後建立十六國政權,至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589年滅陳統一全國,才結束了為期300年的動亂。

三國鼎立,除了對人口的重創,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嚴重的破壞。戰爭讓人疲於奔命,科技、文化、藝術、經濟、生產、生活地位統統靠邊站,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其它的真的管不了。

如果沒有漢末動亂,如果只是一國鼎立,好多災難都可避免,社會發展會更好些。但歷史沒有如果,這就是真實殘酷的歷史,繞不開,避不了,在劫難逃。

(以下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原作者!)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夏有涼風612019-01-25 16:24:29

謝邀,三國鼎力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三國的鼎力造成的後果要比在東漢末年到三國鼎力之初,這個過程中造成的後果要好的的多。

自黃巾作亂,十幾路割據諸侯相互吞併,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之後形成三方強大勢力鼎足而立。三國鼎力雖比漢末強一點,但三方僵持不下,連年用兵,有礙一統,把若大個古中國分裂,但這也是歷史程序之規律,之後終歸一統。因三國百姓嚮往之,予民休息,一統了才不會有戰亂,百姓才能好好的生活。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老王老煙刀12019-01-11 20:00:44

三國時期有點像北洋時期到民國時,軍閥混戰實際上哪路軍閥都想統一中國,可是哪路軍閥也不讓別人統一中國,於是就陷入軍閥混戰!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拂拭歷史明鏡的義務員2019-01-11 17:56:39

中國歷史是一部戰爭史,中國歷史的發展,正如《三國演義》開篇文所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車輪滾到了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少帝繼位,何太后聽政。其兄何進聯絡袁紹,與當朝以蹇碩為首的太監勢力爭權廝殺,更召董卓入京為援。董卓乘機入京,盡攬朝政。廢少帝,立獻帝,專橫至極,終釀內戰。袁紹、橋瑁先起興兵,關東州郡紛紛響應,190年,卓挾獻帝西遷長安。193年,長安兵變,卓被殺。至196年,全國形成許多割據勢力。紹據冀、青、並三州。操據兗、豫二州。韓遂、馬騰據涼州。公孫瓚據遼東。陶謙、劉備、呂布先後據徐州。袁術據揚州之淮南。劉表據荊州。劉璋據益州。孫策據揚州之江東。士燮據交州。此外張魯利用道教保據漢中。

這些割據勢力,以袁、曹為最強。公元200年,兩家在官渡決戰,操以弱勝強,後又利用紹二子之矛盾,終佔青、冀、幽、並四州,統一了北方大部。207劍,曹操出盧龍塞,敗烏桓。208年,南下攻佔荊州,劉備逃。操大軍至赤壁。魯肅、諸葛亮會晤於柴桑,共商對策。後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於赤壁,迫曹退兵中原。至此,三國鼎立形成。曹操北歸後,用兵於關中、隴西,統一整個北方。公元211年,劉備奪取益州。219年,再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這期間關羽遭孫權襲殺,佔領荊州大部,隔三陝與劉備相持。222年,於猇亭被東吳陸遜所敗,退回蜀中,後又與吳復盟,共抗曹魏。此後,三國之間停停打打,小戰不斷。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南下滅蜀。279年,司馬炎分六路,由北、西兵壓東吳,於280年克建業,吳滅亡,最終西晉統一天下。

三國時期,戰禍連年不斷,至使全國大部地區以農耕為主的經濟體遭受空前破壞,人口急速下降,動亂時期三國死亡人數多達上千萬,光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戰役死亡人數就有好幾百萬。當然了,戰爭是殘酷的,不在戰爭中滅亡,就在戰爭中崛起。為了彌補戰爭帶來的損失,各國都在戰爭間隙大力發展經濟。曹魏設定田官,招募流民屯田,推廣“屯田制”。蜀國在推廣屯田的同時,大力發展手工業,使國家稅收增加。東吳也實行屯田制,因東吳屬於長江流域,故也注意興修水利。

三國戰亂,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更給國家造成了無法彌補的人口損失,但受戰爭所迫,各項科學技術在恢復經濟的同時,也有相應的提高。畢竟戰爭帶給人類的是災難而不是發展,難道沒有戰爭國家就不發展了嗎?人類就不進步了嗎?所以,戰爭帶給人類的最大貢獻,就是戰爭教訓和戰爭經驗。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ly223580382019-01-11 13:58:32

從經濟角度,頻繁戰爭形成了大量的戰時經濟模式,糧食種植和生產力發展都因為戰爭而發展緩慢。而且戰時經濟促進了民間土地兼併,地主和士族在私人武裝的支援下大肆兼併農民的土地,因此經濟基礎相當脆弱。

從政治角度,士族作為政治操縱者出現在魏蜀吳每個割據勢力的廟堂之上。九品中正制這個人才選拔制度更是最大程度支撐了士族未來多年作為統治階級的制度基礎,接近堵死了寒門子弟的進步之路。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濟世論事2019-01-25 10:13:34

感謝邀請。您的問題超出了我的知識範圍,所以沒有辦法幫助到您,對不起,但是還是感謝您對我的信任,謝謝您。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西北大小事1232019-01-25 09:28:05

在漢、唐盛世之間出現的“ 三國鼎立”,並非表層意義上的鼎足而立,亦非簡單的割據分裂。

一、“ 三國鼎立”的實質

赤壁之戰前,面對曹操的強大攻勢,孫權既不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又不願“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諸葛亮舌戰群儒,詳細分析了聯劉抗曹必勝,並勸孫權“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孫權與魯肅、周瑜商討再三,決定聯劉抗曹。孫劉聯盟開始建立。

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初顯威力,大敗曹軍,迫使曹操由攻勢轉入守勢。孫劉藉機發展各自的勢力。劉備佔益州,奪漢中,奠定了蜀漢的規模。孫權在江淮擴張勢力,佔領嶺南,又招撫了佔據廣、交計程車燮兄弟,做好了建吳的準備。

關羽在荊州地區的發展,引起東吳不安。呂蒙襲殺關羽,佔據荊州。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孫劉聯盟亦宣告破裂。劉備為了奪回荊州,以給關羽報仇為名大舉進犯東吳,孫劉關係惡化為戰爭狀態。夷陵一戰,劉備大敗並死於白帝城。

劉備死後,孫劉聯盟必須恢復,才能共拒曹魏。諸葛亮鑑於後主幼弱,恐孫權“有異計”,立即派鄧芝“修好於權。權果狐疑,不時見芝”。鄧芝曉以厲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併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你若歸順於魏,大則要你入朝,小則以你的太子為質,若不聽從,必然派兵進攻,蜀也會乘機順流東下。如此,江南之地非你所有。孫權醒悟,“遂自絕魏,與蜀連和,遣張溫報聘於蜀。蜀復令芝重往”。孫劉聯盟重新建立。此後,蜀又派費禕、陳震前往。孫權與陳震“開壇歃盟”。從此,孫劉聯盟確定不移,一直到蜀亡為止。

孫劉聯盟對蜀、吳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為如下幾方面:

其一,孫劉聯盟可以合蜀、吳之力與曹魏對抗,增強了反曹魏的力量,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其二,孫劉聯盟可以使蜀、吳不必顧慮對方,為各自內修政理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其三,孫劉聯盟有利於蜀、吳相互交流,互通有無,滿足各自需求,促進雙方發展。聯盟建立後,雙方聘使經常相互往來,互致方物;民間交往之盛自不待言。

其四,孫劉聯盟有重要的軍事作用,迫使曹魏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對蜀而言,聯盟為其北伐解除了“東顧之憂”,使曹魏“河南之眾,不得盡西”。對吳亦然。吳可無西顧之憂,河南之眾不得盡南。例如,建興六年(228年)十二月,吳魏交兵,諸葛亮乘機率數萬軍出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圍陳倉(寶雞東),從西面進攻曹魏。再如,建興十二年二月,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進攻曹魏,四月至郿,在五丈原紮營,與魏軍對抗。五月,孫權率十萬人由巢湖進攻合肥新城。蜀吳互相配合,迫使曹魏兩線奔波。

在“三國鼎立”的四十多年間,孫劉聯盟除在夷陵之戰前後極短時間遭到過破壞外,一直得以持續保持。也正因為蜀吳共同抗擊曹魏,才使“三國鼎立”延續達四十餘年之久。因此,“三國鼎立”的實質並非簡單的三足鼎立,而是孫劉聯盟作為一方而與曹魏一方的對抗。

二、形成“三國鼎立”的條件

以中原地區為主體的北方,與以巴蜀、江南地區為主體的南方,在地理、經濟、政治等方面勢均力敵的對抗,是形成“三國鼎立”的條件。

(一) 地理條件:“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魏則擁有廣大的中原,地理上恰好為山水相依的南方對抗蒼莽廣袤的北方。

吳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吳軍習於水上作戰,而曹魏中原兵不習水戰。吳揚長避短,利用長江天險和強大水軍,就可以有效地阻止曹魏的進攻。赤壁之戰已經證明了長江天險是保護孫吳的一道天然屏障。後來,曹魏多年不能舉兵伐吳,其中一條原因就是魏軍不能輕易越過長江天險。西晉滅吳時,也是先佔領長江上游,強大的王浚水師順江而下,與吳平分長江天險才完成。

蜀與吳以長江為紐帶得以緊密聯絡,互相依託,互相支援。蜀還有崇山之阻,進可攻,退可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建興六年,馬謖失街亭,魏軍攻漢中,諸葛亮派軍扼險拒守,魏軍寸步難行。延熙七年(244年),曹爽“率步騎十餘萬”,走儻駱攻漢中,“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蜀將王平憑守駱谷口的“興勢圍”(關隘),擋住了十餘萬曹軍。

九州之地,魏有其七,地域廣大,邊境重要關隘要衝均派兵把守,滅蜀吳不易,守則有餘。強大的曹魏,雖獨霸中原,卻在四十餘年間,只能對南方的蜀、吳徒作虎視之勢。

(二)經濟條件:曹魏經濟與蜀吳經濟相均衡,即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北方經濟與以江南、巴蜀地區為中心的南方經濟相均衡。

東漢末年,中原地區成了軍閥混戰的廝殺場,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遼闊的北方地區變成了一片荊棘叢生的荒原。為了改變殘破的局面,曹魏採取了一些措施恢復發展經濟。至曹魏後期,北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洛陽由“宮室燒盡,街陌荒蕪,百官披荊棘,依丘牆間……飢窮稍甚,尚書郎以下自出樵採,或飢死牆壁間”,變成了“其民四方雜居,多豪門大族,商賈胡貊,天下四方會利之所聚”的繁榮都市。從皖北到洛陽一帶,“ 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成為人口稠密的富庶區。

東漢末年,中原軍閥混戰,江南相對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從中原流遷到蜀、荊、江淮一帶。南遷人民不僅帶來了勞動力,還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他們和江南人民一道勞作,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墾田面積顯著增加,建康“其四野則 無數,膏腴兼倍”。魯肅稱荊州“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業之資也。”周瑜也指出:江東富饒,足以自立,“今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東吳的治鑄業、鹽業、絲織業、造船業都很發達。

益州本來就“民殷國富”,“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國政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史稱“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成都平原“溝洫脈散,疆理綺錯,黍稷油油,粳稻莫莫”,鹽、鐵、織錦業很發達。

總之,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北方經濟,由於遭受東漢末年混戰的多次破壞,儘管曹魏後期有所恢復和發展,但經濟的正常發展受到了抑制;以江南、巴蜀地區為中心的南方經濟卻有了巨大的發展,北、南方經濟力量基本上達到了平衡。這正是三國鼎立的經濟原因。

(三)政治條件: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北方人口及地主集團,與以江南、巴蜀地區為中心的南方人口及地主集團勢均力敵。

曹魏得到中原豪強地主的支援,東吳以長江南北的豪強地主為支柱,蜀漢得到荊益地主階級的支援。南、北方是否有對抗的條件呢?下面看兩組資料:蜀亡時(263年)有人口94萬,魏有443萬,吳亡時(280年)有人口230萬。嘉靖本《 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前有三國志宗僚一欄,開列三方人物477人,蜀漢104人,孫吳131人,曹魏242人。蜀、吳一方共有人口320多萬,曹魏一方有443萬。可見,無論是傑出人物(主要是地主階級及其幕僚),還是人口,都大體相當,這是蜀吳聯盟得以與曹魏對抗的政治基礎。

三、“ 三國鼎立”的作用

“ 三國鼎立”是從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走向西晉,即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為中國封建社會最終走向盛唐的頂峰,奠定了第一級穩固的階梯(兩晉及南北朝則可視為第二級、第三級歷史階梯)。

其一,“ 三國鼎立”實現了局部統一,為西晉的統一創造了條件。歷史從分裂走向統一。

東漢末年,封建軍閥割據一方,全國處於分裂 混亂的狀態。經過多年的征戰兼併,曹魏逐漸實現了北方的統一。其中,197年,大敗袁術於蘄縣;198年,攻徐州,殺呂布,又打敗張繡、劉表聯軍;199年,張繡投降;200年,先在下邳擊潰劉備勢力,後在官渡大敗袁紹主力;隨後幾年,兼併幽、冀、青、並四州。至208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後來又統一了關隴地區。曹操統一北方,避免了群雄割據。他曾自負地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確,曹操統一北方,實現了局部統一,為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孫策打敗揚州的割據勢力,在江東站穩了腳跟。孫權代繼孫策後,繼續經營江南,在江淮擴張勢力,奪荊州,佔嶺南,招撫廣、交,統一了江南。

劉備進軍西蜀,佔益州,奪漢中,南撫吳越,西和諸夷,統一了巴蜀地區。

“三國鼎立”,使全國由分裂割據逐步向統一發展。後來,西晉繼承了曹魏的衣缽,透過兩次大兼併戰爭,滅蜀平吳,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因此,“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而不是歷史的倒退。

其二,“三國鼎立”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利於經濟、政治、文化的恢復和發展。

孫劉聯盟與曹魏勢均力敵,彼此都不敢輕舉妄動。諸葛亮五出歧山,戰鬥範圍很小。此外,交戰範圍僅侷限於彼此交界之處,於廣大地區損益不大。相對穩定的環境,為經濟、政治、文化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其三,“三國鼎立” 有助於激發三國間的競爭意識,促使各國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恢復和發展各自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曹操依靠豪強大族統一北方後,力矯漢末弊政,推行打擊豪強大族的政策,以抑制大族勢力的發展,來緩和階級矛盾,鞏固統治。他頒佈“唯才是舉”令,一大批有才能的中小地主被吸收入曹魏政權,有利於革新吏治,使政治比較清明。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曹魏實行軍屯、民屯,取得了積極效果:在許昌附近募民屯田,一年得谷百萬斛;鄧艾在淮河流域屯田,每年得谷五百萬斛。地方官大力招徠流民,使其重返生產一線。如張既為京兆尹時,“招懷流民,興復縣邑”;蘇則為金城太守時,“與民分糧而食,旬月之間,流民皆歸,得數千家”;揚州刺史劉馥由於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為了把自耕農束縛在土地上,地方官大多注意勸課生產。如河東太守杜畿“課民畜牸牛草馬,下逮雞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農,家家豐實”;顏斐為京兆太守時,令百姓“整阡陌,樹桑果”,閒月上山伐取木材做車,又令百姓養豬狗;鄭渾為魏郡太守時,“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課樹榆為籬,並益樹五果,榆皆成藩,五果豐實”。這些政策,對生產的恢復與發展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了促進農業生產,還修建了許多水利灌溉工程,如在合肥修芍陂、茹陂、七門、吳塘諸堰,其中七門堰可溉田1500頃,芍陂可溉田至數萬頃;在淮潁地區,“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於潁南潁北,穿渠三百餘里,溉田二萬頃”;在關中開成國渠,築臨晉陂,溉田三千餘頃;在河北疏導高梁河,造戾陵遏,開車箱渠。這些水利工程對促進北方農業的恢復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針對“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士人每專權自恣”,諸葛亮採取了信賞必罰的法治手段,打擊控制專權自恣的益州地主,政治比較清明。諸葛亮南撫夷越,西和諸戎,成功地安定了西南少數民族,並使其成為蜀漢的重要力量之一。為了保障成都平原的灌溉,諸葛亮派一千二百丁護理都江堰。蜀設司金中郎將、司鹽校尉等官職,加強管理鹽、鐵、織錦等手工業,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

為了增加勞動力,東吳強迫山越人離開山區,遷到平原,“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又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管理民屯生產。為了增加軍糧,實行軍屯,還設司鹽校尉、司鹽都尉,管理鹽業生產;另設典船校尉、典船

都尉,管理造船。東吳的冶鑄業、鹽業、絲織業、造船業都很發達。

綜上所述,“ 三國鼎立”是三國各方勢力面對東漢末期的爛攤子奮發有為,重新收拾舊山河,在對抗中進步,在競爭中發展,從而在漢、唐盛世之間,起到承先啟後的積極作用。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每天談點歷史事2019-01-25 11:54:37

三國鼎立帶來的嚴重後果是什麼?最直觀的回答可能就是人口的急劇銳減吧。公元157年也就是漢永壽三年天下人口尚有5678萬,到了三國鼎立時期三國人口總數不過767萬人。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人口銳減至如此直到現在看來都是駭人聽聞。

三國鼎立之前就是一個混亂的時代,經過黃巾起義與董卓之亂後。人間彷彿變成了煉獄,處處屍橫遍野,百姓甚至易子而食。曹操統一北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地域的統一必然伴隨一場場的戰爭,在戰爭中不僅有士兵死亡,更有大多的老百姓橫罹兵禍。這種時候連命都保不住,談何生產,談何人口增長?後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諾大的中國陷入了長時間的戰爭之中,四處征戰,殺伐遍地,領導者們動輒屠城。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口只會越來越少,幸虧西晉的成立起到了一定的發展緩衝作用,否則隨後的五胡亂華等災禍會使得華夏有亡國滅種之禍。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味哎兒2019-01-25 11:40:23

感謝悟空小秘激勵關照及約題。

三國鼎立有如羽項一樣就是恢復了諸侯國,破壞了統一的國家。

統一國家的破壞不僅增加稅費使民更貧,生產也因戰亂而遭催殘。

這就是統一國家只供養一套帝王官吏軍隊,諸候國則有多少諸候就須供養多少套帝官軍。

青壯男都當兵,不僅促死亡快人口銳減,生產製造缺壯年人,生產遭催殘,爭戰又毀莊稼。果蔬。牲畜,民不能安生。

戰亂必伴匪患,甚至流勇與匪一家,禍害百姓。

戰爭的本質就是破壞。毀滅。殺人加速死亡速度,無戰的和平就是建造。建設。生產。製造及保命與想方設法的延長壽命。

因而中國民眾百姓只反貪官汙吏,而不反皇帝,就是不換王,天下不會大亂,確保無戰的和平存在,此為中國民眾的大智慧。

而統一國家除供養帝王官吏軍隊少外,主要是民可在遼闊地域內任意隨意肆意的遷徒遷移遷居,從而體現更多更大的自由。有生言為民的生活範圍或生存空間巨大,但具體表現是某個人或家庭家族在原居處受欺忍不下去了,就可遷往它處,此是地域廣闊統一國家的好處。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小吳有感2019-01-25 10:39:17

謝邀,三國鼎立實質上是武裝割據,不代表歷史的進步。在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的情況下,這種局面的出現是一種必然。西晉之後長達300年的戰亂不能認為是晉朝的統治基礎薄弱,軍事力量不強導致的。究竟來說三國混戰時期導致了晉初人口比及漢末僅僅十分之四,中原人口銳減致使五胡亂華的發生,更是對中原文明造成了可怕的傷害。直致隋唐依靠關隴貴族,才重新統一。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紹康解讀心理學2019-01-11 11:53:44

三國時代雖然持續了一百年上下,但是卻對中華民族有非常大的危害,直接導致五胡亂華。在東漢末年整個東漢人口為六千萬,而到了三國鼎立時期,三個國家總人口不足一千萬。中原和少數民族戰爭,少數民族強於弓馬和人員戰鬥力,但是中原王朝強於人口和國力。

三國時代年年戰亂,造成人口損失,土地荒蕪,這些導致無論從人口和國力上,整個西晉都沒有優勢。加上西晉皇帝昏庸,加上八王之亂,最後導致西晉很快滅亡,中原地區被五胡瓜分,百姓生靈塗炭,中華文明險些被毀滅。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過好每1個今天2019-01-11 12:35:40

沒造成惡果,難道一國強盛,滅了他國,實現一統天下,才是完美嗎?那樣會血流成河,也許頭條裡的很多人都不會存在,因為他的祖輩也不存在,三國鼎立其實也有好處的。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看清看透這個世界2019-01-11 23:25:22

謝邀

我覺得三國造成的不是惡果,是善果,原因自己想,不懂可以問我,沒時間打字,抱歉。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沔陽小鎮2019-01-25 01:24:25

三國鼎立能造成什麼後果呢?都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而已,誰能保證沒有三國鼎立,中國就發展的很好,秦始皇統一六國不也只傳了一代麼!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問題!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善良之子862019-01-25 09:11:21

後果?

歷史自然發展有自己的規律,所以談不上後果。

這題應該修改為,如果沒有三國格局會如何?

沒有三國,曹操會提前統一,估計會廢漢稱帝。

司馬懿沒有任何機會。

但根據穿越文的規則說,既然有人打破了歷史軌跡,那就有人去充當位面之子。

估計後來也會陰差陽錯的建立晉朝,依然由司馬家族掌權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落月天空1122019-01-11 10:42:06

天下一統到分為三國,天下大亂,人囗遞減。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從黃巾之亂到晉滅吳花了差不多一百年,最後江山給司馬氏玩掉了。造成北方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南北對恃,北方漢人差不多團滅,漢族到了生死存亡邊緣。若不是閔憫大帝的屠胡令,漢族恐怕也成了少數民族。天下又動盪了幾百年,至到隨朝才重新一統,政權重新回到漢民族手中,才有以後的盛唐。

三國鼎立造成了哪些嚴重的後果?席軍WH2019-01-25 11:28:58

三國鼎立不應該只看作是曹孫劉的,而是一大群東漢末期門閥軍閥們的政治惡鬥和軍事內戰。這是一次漢族內部的自相殘殺和社會文化探索。

東漢之後四百年的中國頹廢、戰亂,也是四百年的極度腐朽計程車族政治階段。更是漢族的黑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