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四)|思想解讀 偉大的原因

被審判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死後不久,雅典人為他平了反。莫勒圖斯被處死,阿奴圖斯與盧孔被流放。

他們以修築銅像和關閉訓練場、運動場方式來表達悔恨。

善變的政治立場再一次與蘇格拉底追求的善的一致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政治與哲學的矛盾不會隨著這次平反而消除,它會一直傳遞下去。

哲學與政治立場究竟有著怎樣的矛盾?

到這,我們不得不提一下

“洞穴喻”

這是“蘇格拉底”最有名的比喻,雖然後世大多認為這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借蘇格拉底之口所表達的自己的政治理念。但它確確實實能反映蘇格拉底的思想——

世界有個普遍的真實的“知識”。

蘇格拉底(四)|思想解讀 偉大的原因

洞穴喻

洞穴之喻的內容:

設想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裡,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牆後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牆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

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

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眩暈,但是他會慢慢適應。此時他看到有路可走,便會逐漸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真實世界;

到那時他才處於真正的解放狀態,意識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過是影像,是不真實的。

於是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

此時,不論出於何種原因,結果就是他選擇了返回洞穴,並試圖勸說他的同伴,也使他們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不會相信,認為他在胡言亂語

。將他殺死。

柏拉圖在這裡揭示了蘇格拉底的悲劇。也說明了,哲學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不同。

政治生活就是封閉的洞穴;哲學生活則是外面的真實世界。

這不難理解:

任何政治社會都會把自身看作優異的,並且因其自認的優異而把自己看作區別於其他政治社會的“特殊的”人類群體。

它關心的是人們服從自己這套體系下規則,有條不紊的生活;而不關心這樣的生活對於人來說,是不是真的好。

在政治社會生活的人們,並不是依據理性及理性的思考為基礎和根據的,而是被其“特殊的”信仰、傳統和習俗支配著。

這與哲學理性的生活方式正好相反,

一種哲學的生活方式一定是“開發的”,“普遍的”,適宜所有人的。它不會因在不同政治區域下變得不同。

而追尋哲學的生活方式一定是建立在不停提問的基礎上,不會在任何權威面前止步。

(不妨讓我再舉個例子吧,對於一些國家來說,個人利益大於集體利益,在那裡,首先考慮自己利益追求是值得稱道;在另一些國家,集體利益至上,誰要是為了自己利益損害大眾利益,他就會認為不可饒恕。

但往往,人們只顧自己利益時候是對大環境利益的破壞,使很多人為此受到傷害;而有時候大多人為了集體利益的維護,會使少數人受到難以承受的痛苦。

前者在第一種國家裡會被理解,後者在第二種國家中也會被容許。因為它們都不能否認自己政治下的價值觀。

但對於哲學家,他們一定會承認兩者都不好,他們一定要會去找尋對於每個人都有利的模式。)

因此,哲學對於政治是危險的;政治對於哲學同樣是傷害的。

政治家和哲學家都能知道問題所在,政治家會擔心不能解決和為了自己階級利益而默許問題存在,哲學家不會。

它們的衝突根源於它們各自的本質。

蘇格拉底被雅典公民的處死,正是“哲學”與“政治”之間本質衝突關係的體現。

蘇格拉底(四)|思想解讀 偉大的原因

這又有一個疑問,蘇格拉底為什麼一定要死呢?

既然他知道法官的判罰不公正,他知道自己的行為比法律更有道德。那他最後為什麼用逃跑的方式活命呢?

來自天津社科院的馮書生在他的論文表示這是蘇格拉底對法律的妥協,他的“好人”身份對“好公民”身份的妥協,這種行為不值得我們學習。

我不敢認同,我認為蘇格拉底在這裡依然是一個好人身份。

他絕對不會是因為自己作為公民和城邦有契約才選擇赴死——以犧牲自己與道德的契約為代價。

而是他依然認為,儘管民主有著很多弊端,但相比於毫無秩序的城邦,公民們在一個大家有著共同遵守的秩序的城邦中生活,是對公民更大的有利,才選擇用死作為模範。

這全都是為了使所有公民能更加好的生活呀,還有什麼行為比這個更加道德嗎?

這是蘇格拉底不同於阿爾西比亞德之處。

蘇格拉底看到法律的漏洞,讓所有人注意到,並且想辦法完善法律,但考慮對於一個城邦來說,其比起無秩序的優越性,因此依然承認法律的有效性;而阿爾西比亞德看到法律不合理性,便將其作為自己利益的工具,不再管這行為對於城邦人民的影響。

哲學上的偉大思想及影響

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指出,“有兩件事必須公正地歸之於蘇格拉底,這兩件事是:

歸納論證和普遍的定義。”

蘇格拉底(四)|思想解讀 偉大的原因

關於真理,尋求定義

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戈拉說過:“人是萬物的尺度。”比如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全取決於不同人的不同看法。當時雅典的智者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各自談論各自的觀點,從自己角度批判一切,破壞國家基礎與道德根基。

蘇格拉底不能同意,他堅信有種人間的真理。

(從洞穴喻你應該能夠了解。)

(他明確知道,無論是政治中出現的種種荒謬論調,還是時下流行的種種倫理觀念,全都根源於對真理意義的錯誤認識。——提利《西方哲學史》)

於是他肩負起了哲學的任務,嘗試著尋找出同一的基礎及大眾所普遍認可的準則——

也就是嘗試對討論的事情下定義。

這時起,人們討論哲學,不再是毫無目地說著玄之又玄的東西。而是在定義後,努力探討出真理。

(孟子的人性本善也是如此吧)

“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拉回人間”。西塞羅如此說道。

辨證法和歸納法

如何去認識真理?蘇格拉底給出了答案——

他把辯證法看作是透過對立意見的爭論而發現真理的藝術。

與人討論中,他經常運用辨證法。

他先進行假設或者接受對方的前提,然後辨證地考察其在不同場合下是否成立。

這個過程中,蘇格拉底把假設從特殊推廣到一般。逐步上升到一個不可接受的結論來反駁對方的前提,或者引向自己的結論。最後得到真理。

(真理是一個一致的系統,而且任何與一個真原則相沖突的東西都不是真的。——《蘇格拉底傳》A。E泰勒)

當然這一過程也少不了對歸納法的使用——對各種其他例子的考察,歸納普遍的規律、結果,再把結果推到論證的特殊事例上。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將蘇格拉底的第一篇文章呢?那就有一個例子,辯證法和歸納法的使用。)

蘇格拉底(四)|思想解讀 偉大的原因

開創倫理學——美德即是善

蘇格拉底終身追尋的,就是普遍的善。

在這方面,他成了倫理學的創始人。

他相信有這樣一種知識——善的知識,是對於人最好的東西。

就像喝水對於口渴,吃飯對於餓,醫生對於病人。

人只有得到善,才能得到快樂。

因此他也有這樣的結論:

“沒有人會有意做不義的事”

,因為這意味著丟失善,意味著不快樂,也意味著對自己不利。我們可以把善理解為美德。

美國新聞界的巨人斯東在他的《蘇格拉底的審判》書中批評蘇格拉底這種說法十分荒唐。他指出蘇格拉底這樣的說法是給那些犯罪的人開脫,“難道那些罪犯犯罪時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不義之事嗎?都是在無意犯錯?”(畢竟法律習俗清清楚楚告訴你了什麼是美德)

我個人認為斯東這樣說是因為沒有理解到蘇格拉底的美德究竟為何?

他所理解的只是“粗鄙的美德”

。(“那是人們給予一個被接受的行為法典的外在的尊重……僅僅合乎禮儀地指導他們自己的活動,因為他們的社會習慣希望他們那樣做,而且他們如果不那麼做的話,就會招致不快。”——《蘇格拉底傳》 A。E 泰勒)。

而蘇格拉底說的道德絕不是因為法律習俗規定出來的,他的道德是人們內心真正認可到的,對於自己真正有利的道德。人是從心底自願去遵守的道德。

真正的德行是一種關於強烈信念,即對於真正的道德“價值”的個人認識的事情……以知識的確實洞見掌握了這個原則的人,就不能在一些情況下應用它,而在其他的情況下不應用它。——《蘇格拉底傳》 A。E 泰勒)

這種道德高於法律規定的道德,因為它是完全關乎人自身的。

(像有些法律規定的道德,並沒有完全以人為考量,比如沙特對於婦女必須戴口罩的道德約束。)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說那些有意犯罪的人也是沒有認識到道德而無意犯錯的了:因為他們以為透過犯罪就可以得到利益,卻不知道這樣損害了德行,是多麼不利於自己。

(惡行總是基於對善的錯誤估計。一個人幹了罪惡的勾當,因為他錯誤地期待由它而獲得善,得到財富、權力或享受,而沒有估計到這樣一個事實:靈魂的犯罪不可比擬地重於這些設想的收穫。——《蘇格拉底傳》 A。E 泰勒)

他們沒有認識到道德。當然,法律的道德當然不能算道德也不被他們承認——那只是人們規定的一種約束罷了。

因此蘇格拉底的有意是從哲學意義上的,從自己內心真實考量的有意與無意;而不是因為外界的規定而不得不做的有意。

(我甚至認為這只是無意,對於那些只按法律法規做好事,而內心沒有善念的人)。

這也給我們如今的法律一個重要的提醒:

法律懲罰人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停止犯錯,並且使社會變得更好。

那真正能達到這個目的的途徑絕對不會是將刑罰設定的越來越重,而應該是教育的普及,對於道德,正義的價值觀的傳遞,引領社會的風氣。

馬克思會認為第一步是提高生產力,我同意。

但我依然覺得社會有一個不是隻有對金錢名譽自身利益追求的價值觀,一個把生活在一個愛自己,愛他人的善意的社會作為追求目標的價值觀,也很重要。

我更同意蘇格拉底說的:

保持德行對於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問一個人要不要有德行,就像問一個人要不要健康一樣,很荒謬。

蘇格拉底(四)|思想解讀 偉大的原因

蘇格拉底於哲學,他開啟了新的時代;於公民,他始終給予善。

他是思想與行動的一致者。

這意味著,他不光是在思想上被人欽佩——欽佩他的智慧遠見;在行為上他也是所有人的楷模——真正落實自己哲學的勇士。

蘇格拉底(四)|思想解讀 偉大的原因

想看更多哲學人物,哲學思考,請關注“那一隻蘆葦”

蘇格拉底(四)|思想解讀 偉大的原因

那一隻蘆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