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安東尼奧尼“愛情三部曲”中的《夜》是將鏡頭對準了一群「人」的話,那麼《蝕》則是將焦點對準了一群「物」,準確的說是對準了一群物與環境。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於是,我們在這部《蝕》中得到了大量的讓人感到枯燥乏味的「空鏡頭」以及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情節,如:

維多利亞(莫妮卡·維蒂飾)的朋友在陽臺上射氣球;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一個醉漢偷了皮埃羅(阿蘭·德龍)的豪華轎車後不慎落入水中,人車俱亡;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維多利亞在皮埃羅的家中兩人即像是調情又像是瞎胡鬧的行為…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所有的這一切,加之那些「越軸」拍攝足以讓看慣了好萊塢故事片的觀眾大吐苦水了!那麼,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安東尼奧尼電影的偉大?又是什麼讓一代代的電影愛好者乃至學者對其電影樂此不疲地探討與研究呢?這就需要我們首先得看懂安東尼奧尼的電影。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眾所周知,安氏電影是「反故事」的。何為反故事,這可不是單純的跟好萊塢的商業套路對著幹(標新立異),用歐洲那一批「新現實主義」導演的話來講:強調講故事與追求戲劇張力是要以破壞事物本質與真實性為代價的,而問題的真正答案則是隱藏在現實中。於是,在安氏電影中,所有的人並物加環境一起參與了角色的扮演,帶著這種角度認知,我們再來看這部《蝕》。。。

影片上來便是以女主角維多利亞與男友的分手開場;之後維多利亞無所事事地度過了一天一夜;再後來她在股票交易所結識了英俊瀟灑的股票經紀人皮埃羅,很快,兩人便惺惺相惜,影片至此,看似一場新的愛情故事即將在這枯燥乏味的畫面中脫穎而出了!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然而,隨著電影時間的消耗,我們終於意識到這個愛情故事似乎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了,或者說它根本就沒有存在過兩人在一起的那些交往(包括打情罵俏或者閒聊散步之類的事情)跟之前的那些無聊戲份沒有什麼兩樣。似乎開端的那場“分手戲”剛好可以作為維多利亞與皮埃羅的“愛情結局”。只可惜,在電影的末端,我們甚至連男女主角到哪去了都不知道,整整七分半鐘,只有空空的街道、鱗次櫛比的樓房與路燈、陌生的面孔…影片就在這一堆「空鏡頭」中結束了。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顯然,我們單純地從這個不存在的“愛情故事”中找電影的門道是根本行不通的。或者說:哪怕劇中的一場股票交易的場面戲或是醉鬼偷車的戲都比這個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精彩的多。那麼,安東尼奧尼到底想要在這部戲中表達什麼?如果我們再仔細看這部電影中的非人畫面,你便會發現一個問題,環境在電影中佔據了大量的空間與時間。就拿電影的開端來講:前三分中竟然一句臺詞沒有,我們看到和聽到的只是那些枯燥的傢俱擺設、發出嗡嗡響的風扇,以及兩個演員在屋子裡無所事事地走來走去。儘管這是一套豪華公寓,但我們還是感覺兩個角色是被囚禁起來的,被那些物質包圍住的。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可以說之後的所有場景戲分導演都在強調這一概念,包括那個股票交易所;包括擁擠的街道;排成一排像是籠子般的街燈柱,甚至在男女主角散步的郊外,那些張牙舞爪的樹蔭也像個天網般地罩在人物的頭頂。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沒錯,這正是安東尼奧尼想要在這部影片中表達的思想所在:環境對人的異化。在這一特定環境包圍下,所有的人類行為,包括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扭曲與虛假的。值得注意的是,導演並沒有把這種人際矛盾簡簡單單地歸咎到社會階層或是人性上,而是把他客觀地擺在了環境之中。換句話說,安東尼奧尼沒有把矛盾歸罪到任何一個人身上,製造矛盾的真正凶手是這個社會環境以及這個環境所製造出的那些物質。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可以說,沒有什麼人比安東尼奧尼更擅長用電影語言來表達這種複雜的社會問題與人際關係了。來看看那場“醉漢偷車”的戲:那似乎是一起沒有兇手的謀殺!如果非要找出個兇手來,那我們只能說是那輛科技文明下造出的高階轎車帶著那個醉漢衝進了無底的深淵。看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如此比喻手法比比皆是。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安氏電影的空間表現手法(開放式空間與越軸)。可以說,這一標誌性的拍攝手法用在表現人際關係的疏離上再巧妙不過了:在《蝕》中,維多利亞與皮埃羅郊外山坡上對話的那場戲: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通常商業片都會尊崇正反打的軸線理論:即以對話雙方之間的那條線為基礎,一個人在畫面靠近邊框一側面向另一側說話,而安東尼奧尼恰恰相反,要麼是說話的一方面背身向邊框外的另一方說話,要麼就是說話人佔據螢幕正中央,像是在切割畫面,說話雙方始終處在一種讓人不舒服的鏡頭空間中。而就在這些讓人不舒服的鏡頭空間裡,便隱藏著安氏所要表達的那種“疏離”。 (

具體請看下文「電影解讀小知識」

有人說:安東尼奧尼終其一生拍攝的都是同一部電影。在剛剛過去的「2016生而為影: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回顧展」上,在電影《蝕》放映結束後,現場掌聲長久不熄,甚至有人場下大呼:“這才是真正的安東尼奧尼!”

這大概就是大家為什麼喜歡安東尼奧尼電影的原因所在!

★ 附:電影解讀小知識

來看看這個看似平常而簡短的「男女聊天戲」: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男演員坐在螢幕畫面的右半側,身體朝向畫面的左側,腦袋卻扭向身後的畫框外朝畫面中不存在的女演員說話。進而,鏡頭即便是向右拉,攝像師也只是“吝嗇”的讓女演員露出了一撮頭髮和半個肩膀(片中如此構圖比比皆是)。

尋找安東尼奧尼《蝕》的真正主角

這在傳統的“好萊塢商業片中是絕對不會出現也絕對不被允許的拍攝於構圖手法——即“越軸”和“開放式空間”。那麼安東尼奧尼不惜打破觀眾的傳統觀看習慣來拍攝來拍攝這一堆“不協調”的畫面,到底用以何在?沒錯,如此拍攝手法正是用來表達人心的“疏離”與“空洞”的。包括男女角色的每一個鏡頭角度——仰拍、俯拍,低角度、高角度,導演似乎要用盡一切可利用的手法來闡述其觀點。沒錯,安東尼奧尼的確讓電影的可能性發揮到了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