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的圖層類似於一張張的透明塑膠片。當我們把所有圖層堆疊在一起的時候,上面圖層透明的地方會顯示出下面的影象,上面圖層不透明的地方會遮蓋住下面的影象。

如果下面圖層是一個海邊的風景,上面的圖層是一條畫在透明背景上的魚,兩張圖層疊加在一起,最後效果就是一條魚在海里遊的場景。(圖層的順序是很重要的,如果海景圖層在上,魚圖層在下,則完全不透明的海景圖層會全部遮蓋魚圖層,最終效果裡就不會出現魚了。)

細說“圖層”

圖層在Photoshop佔有最核心的地位。在選單欄中,專門有一項“圖層”選單,可以進行新建、編輯、建組等等各種圖層操作。同時,Photoshop工作區的右下角還有醒目的“圖層”面板,顯示了當前檔案中的所有圖層狀態。

細說“圖層”

一般來說,當我們直接在PS中開啟一張raw檔案或者JPEG檔案,照片會自動建立在“背景”圖層中。背景圖層自動被鎖定在最底層,不能進行順序更改,調整不透明度,改變混合模式等大部分圖層操作。

我們可以將背景圖層轉換成普通圖層讓它不再受到限制,方法是在圖層面板中雙擊背景圖層,開啟新圖層對話方塊後點擊確定。

細說“圖層”

圖層的意義就在於其模組化編輯的靈活性。最終成像是由各個圖層疊加而成的,每個圖層只負責一部分物體。我們要調整照片的一部分,只需要調整相應的圖層即可。

比如我們要在海景背景上畫一條魚,如果直接畫在背景圖層上,魚的畫素就直接覆蓋掉了所在的背景圖層上的畫素。之後如果我想去掉這條魚,或者對魚單獨進行編輯就不可能了。

細說“圖層”

一種更模組化的方法就是新建空白圖層。

細說“圖層”

然後在新的圖層上畫這條魚。由於魚畫在了新的圖層上,原來背景圖層的畫素並沒有被破壞,我們之後可以對兩個圖層分別進行調整而不影響到另外的圖層。

細說“圖層”

比如我可以在圖層面板中選擇魚的圖層,改變不透明度到32%。這樣魚就成了半透明的狀態,紅色輪廓上可以直接看到後面的海景。

細說“圖層”

我也可以Ctrl+T對魚圖層進行單獨的拉伸、放大、旋轉等變形,而底下的背景絲毫不受影響。

細說“圖層”

甚至我還可以用移動工具,把魚移動到天上,變成“飛魚”。。。

細說“圖層”

或者把紅魚變成黃魚。。。等等這些操作,都是因為魚和海景分別在不同的圖層,互不影響才成為了可能。

細說“圖層”

文章轉載自:

作者: Thomas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