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是指什麼?駺好 2011-03-24

知府,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區域“府”的最高長官。唐以建都之地為府,以府尹為行政長官。宋升大郡為府,以朝臣充各府長官,稱以某官知(主管)某府事,簡稱知府。明以知府為正式官名,為府的行政長官,管轄所屬州縣。清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稱太守、府尊,亦稱黃堂。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是中國古代的地方職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長官。 據古代正史職官志(百官志)記載,唐朝時已有相近的權變做法,宋朝時正式設立州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明朝時才最後有了以“知府”為名的地方官職,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

知府是指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1-03-25

基本解釋 知府 [magistrate of district] 明朝以來對府一級行政長官的正式稱呼寧夏知府。—— 唐· 高適《別董大》知府朱孝純。—— 清· 姚鼐《登泰山記》

詳細解釋 1。 官名。 唐 制於京都及創業駐幸之地特置為府,至 宋 則潛藩之地皆升為府。或置牧、尹,或以朝臣出任,權知府事,省稱知府。 明 代始以知府為正式官名,管轄州縣,為府一級的行政長官。 清 代因之。《水滸傳》第四六回:“知府隨即取了供詞,行下公文,委當方里甲,帶了仵作公人,押了鄰舍、 王公 一干人等,下來檢驗屍首,明白回報。” 清 龔自珍 《江南安慶府知府何公墓誌銘》:“ 龔自珍 娶於 山陰 何氏 ,實知府 裕均 從女孫。” 2。 智慧的府庫。形容智慧豐富。 漢 王充 《論衡·辨祟》:“ 孔子 聖人,知府也。”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是中國古代的地方職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長官。 據古代正史職官志

(百官志)記載,唐朝時已有相近的權變做法,宋朝時正式設立州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明朝時才最後有了以“知府”為名的地方官職,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

從唐朝開始即有以其他官職兼“知府事”或“權知府事”的做法,但“知府事”還不是正式的官職名稱,而且管轄範圍與後來的州府可能有很大差別。 五代因循唐制不變,也有類似做法。 到了宋代,在府、州、軍、監設立地方長官,府的地方長官為知府事。宋朝的知府事總領一個州府的軍政事務,具體權力因不同的州府而稍有差異。因為各地有特殊情形,知府事一般還會兼領其他的官職,因而邊境州府的知府在軍事和政事上的權力可能大於一般州府。 元朝廢府設路,路一級的地方長官為達魯花赤,只在散府設有“知府”的官職,是達魯花赤的屬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復宋制,而且正式把官職名改為知府。 清朝沿襲明制,沒有大的變化,為從四品,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

在中國的許多朝代中,都設定了“知府”這一職位。 “知府”這一官職,是由“知”和“府”兩詞結合而來。府作為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它的演變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 知府

在魏晉時期,州刺史兼任將軍之職。州刺史是文職,將軍是武職。州有州的衙門和幕僚,將軍另外有將軍的衙門和幕僚。將軍的衙門,就叫做“府”。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職的州設定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長官,統稱府尹。 五代因循唐制不變,也有類似做法。 宋朝時,府的設定逐漸多了起來。府隸屬於路(路是介於中央與州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劃)。在府、州、軍、監設立地方長官,府的地方長官為知府事。宋朝的知府事總領一個州府的軍政事務,具體權力因不同的州府而稍有差異。因為各地有特殊情形,知府事一般還會兼領其他的官職,因而邊境州府的知府在軍事和政事上的權力可能大於一般州府。 元朝廢府設路,路一級的地方長官為達魯花赤,只在散府設有“知府”的官職,是達魯花赤的屬官之一。 明、清兩朝,省、縣之間的一級行政單位被稱作“府”。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長官仍然稱府尹外,一般的府長官,都稱做“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知府之下,設同知、通判等官員,輔佐知府處理公務,分掌糧稅、鹽稅、江海防務、水利等等。 在明朝,按照繳納稅糧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納糧20萬石以上為上府,20萬石以下為中府,10萬石以下為下府。當時,全國有150多個府。清朝時,各府因自然條件的差異、人口多寡、路程遠近,相互間的差別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