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的主要內容和藝術手法 Sissi_梁小夕 7級 2010-10-06 回答

主要內容;作品譯文太陽高掛在東南角,照到了我秦氏的樓房。秦家有位美麗的的女郎,她的名字叫羅敷。羅敷喜愛養蠶和採桑,經常到城南角採桑。用黑色絲繩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墮馬髻,耳上掛著明月珠。緗綺做下裙,上身穿著紫色的短襖。當路上行人看到了羅敷,就放下擔子撫摩髭鬚。當少年看到了羅敷,就脫下帽子整理發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鋤地的忘了鋤頭。耕鋤者歸來相互抱怨耽誤了勞作,只因看羅敷(的美貌)。

太守從南方騎著馬走了過來,五匹馬拉的車徘徊不前。太守派個小吏前往問是誰家的女子,回答說:“秦家有位美麗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羅敷。”太守又問:“請問羅敷今年幾歲?”小吏回答說:“二十歲還不到,卻比十五歲要大些。”太守問羅敷:“能與我坐一輛車走嗎?”羅敷上前對太守說:“太守怎麼這麼愚鈍!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羅敷有自己的丈夫。“

”東方出現了一千多車騎,我的夫婿就在最前頭。用什麼來辨識我的丈夫?那白馬後面跟著黑色的小馬。馬尾上繫著黑色的絲帶,馬頭用黃金絲支撐的網狀物兜著。腰中佩著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歲就做了府中的小官,二十歲在朝為大夫。三十歲官拜侍中郎,四十歲做了一城的太守。夫婿有潔白的面板,臉上長著疏朗的鬍鬚。從從容容地邁著方步,在府衙裡慢慢走著。在座有幾千人,都說我的丈夫與眾不同啊!”

藝術手法:《陌上桑》在寫作手法方面,最受人們稱讚的是側面映襯和烘托。如第一解寫羅敷之美,不用《碩人》直接形容具體物件容貌的常套,而是採用間接的、靜動結合的描寫來暗示人物形象的美麗。先寫羅敷採桑的用具和她裝束打扮的鮮豔奪目,渲染服飾之美又是重點。“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這些詩句一字不及羅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從衣飾等的鋪敘中映現出來。前人評漢樂府《江南》詩句“蓮葉何田田”,說:“不說花偏說葉,葉尚可愛,花不待言矣。”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五。這話也可以被運用來說明本篇上述詩句的藝術特點。更奇妙的是,詩人透過描摹路旁觀者的種種神態動作,使羅敷的美貌得到了強烈而又極為鮮明、生動的烘托。“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類對異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為敏感,同時也會表現出更高的熱情。這些男性旁觀者為羅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悅羅敷的舉止,(“脫帽著帩頭”的動作暗示了自己未婚)正說明他們看到羅敷時激動不寧的心情和從她身上獲得的審美滿足。藉助於他們的目光,讀者似乎也親眼飽睹了羅敷的面容體態。這樣來塑造人物形象,比藉助比喻等手段正面進行摹寫顯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於加入了旁觀者的反應,使作品的藝術容量也得到了增加。這是《陌上桑》為描寫文學形象提供的新鮮經驗。

《陌上桑》的主要內容和藝術手法 戒三年之癢* 3級 2013-04-09 回答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嚴肅、筆調詼諧的著名樂府敘事詩。它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羅敷,一日在採桑路上恰巧被一個太守遇上,太守為羅敷美色所動,問她願不願意跟隨自己回家。太守原以為憑藉自己的權勢,這位民間女子一定會爽然允諾。想不到羅敷非但不領情,還把他著實奚落了一番,使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無趣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