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萬壽寺》裡面“相比失落的文明我更願意選擇枷鎖”象徵了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3-09-11

王小波是一位經歷十分複雜的作家,他曾在中國當過工科大學生,知青,工人和教師,使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知識分子生活現狀有極深刻的瞭解;而在美國留學,任教的經歷,又使他深受西方文學的影響,作品中有明顯的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傾向。下以《萬壽寺》為例,淺談他這種創作手法。

從整體上看,《萬壽寺》一文是對我國古典小說集《甘澤謠》中《紅線盜盒》的戲仿①。戲仿是後現代主義中一種極為重要的文字策略,是帶著一種批判距離的模仿。並被藝術家們廣泛採用過,如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和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等。

小說將原著中文武雙全的俠女紅線轉變為“口不讀聖賢書,所以口齒清楚;耳不聞聖賢言,所以聽得甚遠。”②的苗女。而原著中節度使田承嗣,則變成一個刺客頭子。原著中引起尖銳矛盾的薛嵩的封地——水草豐美的潞州,被移置到了天氣炎熱荒涼偏僻的湘西鳳凰寨。這種移置模糊了原本清晰的矛盾中心,原先田承嗣起意攻打薛嵩是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當生存問題變得無關緊要時,引起動亂的原因就源於人心的種種險惡,如貪慾,嫉妒。文中“老妓女”這一形象正是做為人性虛偽的化身而被塑造了出來。

從結構上看,《萬壽寺》分為內外兩個框架。外部主人公是因為車禍失去記憶的歷史學家王二,僅憑著“一張工作證”註定了“必須生活在此時此地”③內部主人公是王二的小說《萬壽寺》的主角,湘西節度使薛嵩,他雖然有明確的社會身份,其肖像卻在王二的筆下不斷變化著,時而是“長了一頭長髮,亂蓬蓬地絞結著,膚色灰暗,顴骨突出,眼睛又大又凸出,茫然地看著。”④時而是“小手小腳,是個留著寸頭,棕色面板的男孩子。”⑤模糊不清的主體,符合了法國解構主義思想家德里達的主張“主體是必不可少的,並不是摧毀而是安置他。”在敘述過程中,不斷出現“我完全同意作者的意見,”“我基本同意作者的意見。”⑥作者創作意識不斷地流露,使得小說帶有了明顯的元小說特徵。而作者不斷地顛覆先前的情節,使故事中時間,空間不斷交錯,慢慢融合,或在同一時間點出現截然不同的幾種情況,則讓人想起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大作《交叉花園的小徑》中向我們展示的:同一個選擇可能出現無數種結局,事物的發展趨向並不是單一而是多重的,其中存在巨大的偶然性。如妥斯陀耶夫斯基所說:“邏輯只能預測三種結局,而真實的情況卻有萬萬千千。”

王小波《萬壽寺》裡面“相比失落的文明我更願意選擇枷鎖”象徵了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3-09-11

從內容上來看,《萬壽寺》給我們展示了人類生存狀況的種種荒謬性。開頭的環境描寫中,“藍黝黝的煙霧”使“面板白皙的人也會變得黝黑。”“牙色焦黃的人也變得潔白。”⑦這種看似荒謬的寫法表現出了一種異化的生存形態——人不斷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本性。而後文中薛嵩那匹馬不得用途,在水澤中逐漸變成了一隻水牛,更是讓人不由聯想起奧地利作家卡夫卡作品《變形記》中主人公變成甲蟲的情節。相似的還有紅線和薛嵩的對比,“叢林里長大的女孩比都市長大的男人聽力好得更多,後者的耳朵從小泡在噪聲裡,簡直就是半聾。”⑧詼諧的文筆中實則滿含著對現代文明的批判和對自然的嚮往。與此同時,人們對物質有著過分的追求與嚮往,薛嵩費盡心力地製造出關紅線的蒲包,而紅線卻心甘情願地監督薛嵩把周到、細緻、溫柔和嚴酷都做到極致。在這裡我們忘了的是,不論蒲包用多名貴的木料,上面雕刻了多精緻的花紋,它的設計有多麼“人性化”,他的本質依然是將人束縛的籠子,人本應該是獨立自由的個體,而人們卻追求被物質束縛,這是何其可悲的狀態?

王小波《萬壽寺》裡面“相比失落的文明我更願意選擇枷鎖”象徵了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3-09-11

我感覺他的意思是這樣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正隨著現代經濟和文明的發展而一步步的淪落不被世人重視和學習,這種現狀使得中國人應該擁有的儒雅氣質逐漸的消失,中國人現狀是什麼樣子?崇尚金錢,背信棄義。。。。等等等等,讓某些比較傳統的人覺得很悲哀,小波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他的《青銅時代》裡可以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所以,看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淪喪,他也很無奈,覺得,還不如用中國的傳統文化來對人們的思想進行禁錮,也就是枷鎖,聊以儲存中國人應該有的某些厚重的歷史和文化。

不知道你看懂沒有……

王小波《萬壽寺》裡面“相比失落的文明我更願意選擇枷鎖”象徵了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3-09-11

象徵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