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依依東望,望的是什麼?”

如果漢昭烈帝劉備對涿郡草鞋攤販劉備說,隨我去平定亂世,恢復大漢的榮光。攤販會慨然允然諾,捨身赴國難。

如果大漢丞相諸葛亮對隆中農夫諸葛亮說,隨我去克服中原,興復漢室。農夫會欣然出山,南北驅馳。

如果鄴城的魏王曹操去拉攏洛陽的驍騎校尉曹操,驍騎校尉會身懷七星刀去行刺,然後亡命天涯。

如果洛陽的相國司馬懿去徵辟許昌的書生司馬懿,書生會千方百計推辭,不惜自斷雙腿。

這些如果之間的區別,就是“初心”。

《大軍師司馬懿》,這是一個失去初心的故事。

一個光風霽月的青年,一個胸懷天下的書生,在經歷殘酷的戰場殺伐,無休止的政治鬥爭,無數陰謀詭譎爾虞我詐,無數明槍暗箭你死我活,最終理解了這個世界,理解了現實的真正意義,並最終成為了這個世界的犧牲品。就像汙濁泥塘裡的一朵蓮花,在歷經風雨冰霜馬蹄踐踏之後,終於凋零腐爛,成為了這片爛泥塘的一部分。

在這個殘酷的世介面前,他還不夠勇敢。

——————————————————————————

《大軍師司馬懿》上下兩部80多集。以歷史劇的標準進行評分。歷史劇並不一定完全還原歷史,而是還原歷史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邏輯。像《大明王朝1566》,裡邊的情節完全處於虛構,但是人物和情節嚴絲合縫,讓人覺得歷史上的明朝諸人在平行世界中就真的會發生這樣的故事。

優點是,這可能是目前對後三國時期描繪最立體的歷史劇,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節敘事上化用了很多歷史記載和典故,很多劇情細節都有出處,可以看出編劇確實是瞭解這段歷史的。絕大部分人物形象都相對立體,人物邏輯也比較完整,比如司馬昭、鍾會、何晏、曹爽等等等。人物形象不立體的有劉禪,汲布等。人物邏輯不完整的有辟邪、侯吉等。還有像曹睿這種人物邏輯完整但是比較扭曲的。

缺點是,張春華和郭照的感情戲實在太過冗長,而且為了郭照的白蓮花形象直接導致曹睿成了一個心理變態。本來曹睿早期敏銳果決,後期貪圖享樂的形象和情節是很好的。郭照的感情戲刪到曹爽蒹葭的程度,張春華刪到目前的30%左右,就很合適了。其次是一些配樂歡樂的搞笑劇情到了後期實在太過違和,前一秒司馬懿已經殘暴無情大開殺戒,和如夫人、司馬孚尖銳對立了,後一秒侯吉鬍子都白了來討媳婦,看著是真的難受。

總體來說這真的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優秀歷史劇。

我最喜歡的是細節中的隱藏劇情。比如姜維接過諸葛亮的羽扇、楊儀與魏延不和、鄧艾與鍾會的分歧、司馬昭和鍾會的野心等等等等。

我之前看一些影評說貶低諸葛亮,洗白司馬懿什麼的,我想我這種丞相、姜維的鐵桿漢粉就別給自己找不自在了,就一直沒看,拖到現在劇荒了才看。看完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嘛。北伐時期無論是漢軍方面還是魏軍方面都反覆說了司馬懿謀略戰陣不如諸葛亮,諸葛亮10萬人壓著司馬懿30萬人打也還原了,司馬懿寧可冒著抗旨被殺的危險也不敢冒險出兵和諸葛亮對決。司馬懿的心中諸葛亮無論謀略還是人格都是高於自己的。諸葛亮心中只是覺得司馬懿瞭解自己,從沒覺得他人格上和自己是平等的,這哪裡就貶低諸葛亮了,我這丞相死忠粉真沒看出來。

至於洗白司馬懿就更可笑了。這樣想的人可能還停留在好人壞人二分法的時代。司馬懿是主角——主角是好人——司馬懿是好人,再聯絡到歷史上司馬懿是個奸臣,就覺得是在洗白。事實上從光風霽月的青年司馬懿到殘暴無情的老年司馬懿這轉變描寫的明明白白。

到最後司馬懿背信棄義,直接屠殺的就超過兩萬人,這還不算司馬師司馬昭掀起的大獄。張春華心力交瘁而亡,汲布離去,如夫人、司馬孚、侯吉反目,司馬懿幾乎是眾叛親離,在最高處握著權柄,還要和兒子們互相利用互相提防。要是這樣也叫洗白,我覺得司馬懿都不同意。

最初的司馬懿寧可自斷雙腿也要躲避曹操的徵辟。劇終如夫人、司馬孚和司馬懿反目時都提到了你現在與曹操有何分別,就是要強調,最後的司馬懿已經失去了初心,變成了他年輕時竭力躲避的那種人。所以這個故事中,主角司馬懿的一生是一場漫長的失敗。

“人這一生,依依東望。望的,是最初的自己。”

青銅,2018年11月22日晨,於北京。

————————————————————————————

以上都是瞎編的,真正的影評只有一句話,

這一版甄宓是真的太好看了!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失敗——《大軍師司馬懿》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