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膠地膜的積極作用

①提高土壤溫度——有效積溫增加,生育期相對延長,提高產量

(不同顏色增溫效果不同,無色地膜增溫效果最好,銀灰色基本不增溫。)

②保持土壤水分(保墒),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

③維持土壤結構(地膜覆蓋表面,保護表土,可以減輕風,水的侵蝕)

④保持土壤疏鬆(地膜覆蓋會減少雨水拍擊,防止土壤板結)

⑤改善光照條件(地膜以及膜下水珠反射陽光)

⑥防止病蟲害

⑦提高土壤肥力。地膜覆蓋以後,土壤中的氮肥以揮發形式的損失量大大減少,使得 氮肥得以保持。地溫升高,微生物活動隨之增加,增加土壤有機物。

⑧提高作物品質,達到早熟增收

⑨防旱抗澇

⑩抑制雜草(黑色地膜效果最好)

⑪抑鹽保苗,防止土壤鹽漬化。

⑫使各種作物適作區向北推移,從而更有效利用國土資源

塑膠地膜的消極作用

①塑膠薄膜難降解,殘留在土壤中造成了汙染

②地膜覆蓋雖然有報水的作用,但也阻礙了外界降水進入壟體。如果遇到了連續性降雨則造成嚴重的水漬,使土壤的通透性變壞,水分蒸發受阻。

③影響土壤水分的滲透、含水量、透氣性

④阻礙水肥的運移

⑤殘膜導致土壤板結

⑥造成作物根系生長髮育困難,影響正常生長髮育。

二.地膜在不同地區的主要功用

1。 在乾旱缺水地區:以保水抗旱,提高低溫為主

2。 在無霜期短的低溫寒冷地方:以提高地溫,延長有效生育區為主

3。 在多雨高溫地區:以防澇和防止土壤養分淋溶流失為主

三.塑膠薄膜的顏色分類(不同作物選擇不同的顏色,適當濃度的薄膜,才能達到增產的目的,薄膜顏色越濃,透光率越低,作物的光合作用越差,而顏色越薄,選光性則越差)

1。

2。 黑色地膜:夏季高溫時,主要用於降溫和除草,還有蔬菜的軟化栽培。黑色地膜幾乎不透光,雜草不能發芽和進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顯著。在陽光照射下。黑色底膜本身增溫快,溫度高,傳給土壤熱量少,故用於降溫。

地理專題——地膜

3。 乳白色地膜:抑制雜草為主,較好的解決透明地膜覆蓋草害嚴重的問題

4。 銀灰色地膜:秋季用於驅蚜蟲,防病毒,保墒,除草,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於果實著色。反光中帶有紅外線,對蚜蟲有驅避作用,蚜蟲是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可起到防病毒作用。透光率低,可以抑制雜草生長。

5。 銀黑兩面膜,夏秋季高溫時,既可以驅蚜防毒,又可降溫除草。銀灰色面朝上,黑色貼地

地理專題——地膜

6。 黑白兩面地膜:主要用於降溫除草,且效果比黑色地膜更好。白色朝上,黑色面貼地,白麵增加光反射,黑麵阻止陽光透射。

7。

綠色地膜:除草為主,增溫為輔。對自然光透射有選擇性,可抑制雜草葉綠素的形成,熱輻射透射率不如乳白色地膜,比黑色更強,故以除草為主,增溫為輔。可替代黑色地膜用於春季除草,對茄子、甜椒、草莓等作物也有促進地上部生長和改進品質的作用。但綠色地膜價格較貴,且易老化,使用期縮短,所以可在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上或設施栽培時用於地面覆蓋。

地理專題——地膜

8。 無色透明地膜:廣泛用於春季增溫和蓄水保墒,此外,還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對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一定作用。

9。 藍色農膜:藍色膜的主要特點是保溫效能好,在弱光照射條件下,透光率高於普通膜,在強光照射條件下,透光率低於普通膜,保溫效能良好。用於水稻育苗,苗壯、根多、成苗率高。用於蔬菜、花生和草莓等作物,能抑制十字花科蔬菜的黑斑病菌生長,具有明顯的增產和提高品質的作用。還可用於蔬菜、棉花、花生、草莓、馬鈴薯等作物覆蓋栽培。

10。 紅色地膜;紅色地膜比黑色地膜更能刺激作物生長,植物會利用更多的能量進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紅色地膜能透射紅光,同時可阻擋其它不利於作物生長的色光透過,因此使作物生長旺盛。

實踐證明,紅色農膜能滿足水稻、玉米、甜菜等對紅光的需要,可使水稻秧苗生長旺盛,甜菜含糖量增加,胡蘿蔔長得大,韭菜葉寬肉厚、收穫期提前。

四.地膜的其他種類(新型地膜)

由於塑膠地膜的不可降解性對環境有一定的破壞作用,處於對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地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1。 生物降解地膜:

生物降解地膜能夠在自然環境下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最終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對土壤造成汙染的新型地膜。但生物降解地膜的高成本是制約其推廣的主要因素。

2。 光降解地膜;

主要透過光照的照射降解作用使地膜破碎,透過控制光催化劑,在一年以內,能夠有效控制地膜的降解時間,從而滿足各種農作物對時間的要求,既保證農作物的生長,還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地理專題——地膜

3。 滲水地膜

滲水地膜現在主要運用在乾旱以及半乾旱地區。滲水地膜能夠讓水分有效的下滲到土壤底部,有著滲水、保水、溫溼度調節以及耐用性強等各種優點。相對於普通的地膜來說,滲水地膜能夠充分的利用雨水,有效的提高雨水利用率。並且還能夠提高土壤表層肥料的利用,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增強作物生長能力,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能夠為半乾旱地區有效節省水資源。

例題

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各種新型地膜應運而生。保定滿城的農民在草莓的底部覆蓋了黑色薄膜,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針對塑膠薄膜的殘留問題,某科學家以蔗渣漿為原料,生產出了“再生纖維素共混膜”。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 與常用透明地膜相比,農民改鋪黑色薄膜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雜草 B.保持土溫

C.保持水分 D.防止下滲

2.不可降解的地膜殘留在土壤中會

A.利於植物吸收水肥 B.阻礙土壤溫度提升

C.危害作物根系發育 D.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3.與傳統地膜相比,“再生纖維素共混膜”的環保意義表現在

A.生產過程無汙染 B.生產成本比較低

C.北方地區可推廣 D.自然降解汙染少

1.A:黑色地膜幾乎不透光,雜草不能發芽和進行光合作用,因而除草效果顯著。B:黑色地膜本身增溫快,溫度高,傳給土壤熱量少,故用於降溫。透明膜保持土溫效果更好。

C;顏色雖然不同,但保持水分作用沒有差異。

D:這裡的主要差別是顏色差異,顏色不會影響下滲問題,並且地膜在地表目的不是防止下滲。

2。A:地膜殘留在土壤裡會破壞土壤結構,使水分執行受阻,阻礙水肥的轉移,因此不利於植物吸收水肥。A錯

B:地膜整體覆蓋在土壤表面會影響土壤溫度,但當地膜的部分碎片殘留在土壤中時不會對土壤溫度產生明顯的影響。B錯。

C:不可降解的地膜殘留在土壤中會危害作物根系發育,C對。

D:耕地地形平坦,地膜殘留不能加快表土流失速度,D錯。

2。 A:材料中說針對塑膠薄膜的殘留問題,科學家以蔗渣漿為原料,生產出了“再生纖維素共混膜”,只說明瞭生產原料問題,並不能證明生產過程無汙染。A錯誤。

B;材料問的是環保意義,B選項是經濟意義。錯誤。

C:甘蔗是一種熱帶和亞熱帶作物,北方熱量不足,不能種植甘蔗,不適宜大規模推廣,成本過高。C錯。

D與傳統地膜相比,“再生纖維素共混膜” 以蔗渣漿為原料,環保意義表現在自然降解汙染少,D對。

【例2】20世紀5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本科學家發明了地膜覆蓋技術並應用於農業生產。近年來,我國西北地區採用黑白條帶地膜覆蓋法(如下圖所示),即在壟中間用透光性高的白色塑膠薄膜,壟兩側用透光性低的黑色塑膠薄膜,以此提高農作物產量。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4.20世紀50年代,日本科學家發明的地膜覆蓋技術最可能首先應用於

A.水稻種植B.櫻桃種植

C.蔬菜種植D.棉花種植

15.在壟兩側鋪設黑色塑膠薄膜可以

A.降低土壤溼度B.抑制壟兩側雜草滋生

C.改善土壤肥力D.促進作物光合作用

16.壟中間的白色塑膠薄膜能夠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關鍵在於其能夠

A.增加大氣降水B.減少地表下滲

C.增加地表徑流D.減少水分蒸發

14.AC: 20世紀50年代,日本科學家發明了地膜覆蓋技術並應用於農業生產,考慮到成本因素和投人產出比,最初地膜覆蓋技術最可能應用於單位面積產值較高的種植型別,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市場對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並且產值相比較於水稻,棉花更高。故C正確。

B:櫻桃屬於喬木,不用地膜覆蓋 故B錯誤。

D: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進口國,國內的棉花種植範圍很小,不適宜推廣該技術。

15.A:薄膜不管是白色還是黑色,都能減少水分蒸發,保持膜內土壤溼度,故A錯誤。

BD壟兩側黑色薄膜由於透光率低,陽光多被薄膜吸收,因此,可減少雜草的光合作用,從而抑制壟兩側雜草滋生,故B為正確答案,D為錯誤答案。

C:題目中問的是黑色地膜的突出作用,提升土壤肥力是都有的,這裡是黑色地膜的次要作用。

16.A:地膜不能增加大氣降水,另外,即便當地大氣降水增加,因為普通薄膜具有不透水性,降水也無法進入薄膜內影響土壤的水分,故A錯。

BC:減少地表水的下滲不利於增加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題目中問的是土壤中的水分,是地膜內的。而地表水和地上徑流都屬於地膜外的,不符合題意。

D 圖中白色塑膠薄膜的鋪設,避免了陽光直接照射以後土壤水分直接蒸發進人大氣,將土壤中蒸發的水分攔截在薄膜內,再滲入土壤,達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故正確答案為D。

文章來自張豔平的學生王彩虹整理,如果你也喜歡地理知識歡迎給我們分享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