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青山紅豆心2018-12-01 11:39:49

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語出《論語 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與人為善,誠實待人,寬以待人,以自己的感受體會別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處境想像別人的處境,站在對方的立場理解其做法。這就是俗話說的“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推己及人”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是儒家思想“仁”的具體體現。法國羅伯斯庇爾起草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說“自由是屬於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權利之事的權利;其原則為自然,其規則為正義,其保障為法律;其道德界限則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宣言核心就是:反對特權,維護人權。

“推己及人”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化解誤解、矛盾和紛爭。

生活中,我們習慣於從自身的實際出發,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理解和看待別人,以自我為中心;人們總是習慣把矛盾糾結歸罪於對方,習慣於“己所不欲,卻施於人”;人們總是習慣評說“要是我,肯定不會像他那樣做”,從未想過:在那種情況下,要是我,會怎樣做?

婆婆抱怨媳婦生了個女孩,但婆婆想過沒有,當年自己是哪來的?上級抱怨下屬做事總是不盡人意,是否想過當年自己是怎樣做下屬的?公交車上看別人狼吞虎嚥吃饅頭難看的樣子,有沒有想過飢餓的滋味?……

西方基督經典講“己所欲,施於人,”它與中國儒家經典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異曲同工。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阿燚黃南開2018-11-30 04:13:05

孔子,又稱孔夫子,人們崇奉他為:文聖,民間敬奉他為:至聖先師。他的《論語》、他的儒學思想,影響了我們中國幾千年,甚至影響了全世界!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冬天的大雪1252018-11-30 00:18:41

馬克思主義所提倡的共產主義思想是全人類追求的唯一目標,雖然還不能實現,然而它卻是人人嚮往的遠大的目標!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宋春來2018-12-03 10:34:4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席話,是司馬遷藉此讚美孔子,喻其德行之祟高。

個人對歷史人物的理解有限,但認為還好的卻多之又多。在此,就舉三個例子吧,老子,屈原,和孫武。這些人,都是讓人很崇拜的。

我的觀點是,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作為,他們的報負,尤其他們的貢獻,不僅僅影響到當時的近代,竟然影響十分的深遠,乃至至今不止。

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個自認偉大的人,我的心目中也是這樣。

我最看好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兵家孫武,另個是司馬仲達。這兩個人當中,特別要指出的是後者——頗有爭議的司馬仲達。個人看好的,誰又能說什麼呢?關於我對司馬仲達的理解,已在我文章裡早就釋出了。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老人新手新手2018-11-30 08:38:14

都是些文人舞文弄墨,不必去理會它!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5684427270698青雲2018-11-30 05:47:37

老子的道德哲學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讓人們以識自然規律,懂得自然規律的行環發展。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孤燈伴月讀書人2018-11-30 16:23:30

這句話出自《孔子世家》裡,司馬遷對孔子表示的敬仰。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太史公借用了《詩經》的原話。

這句話也只有孔子能當之無愧了,在南宋朱熹的著作裡引用了無名氏的一句話“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可見後世孔子在民間的影響之大。後世儒家對孔子的反覆禪釋,有浩如煙海的著作,有興趣的可選那些代表性的去閱讀,就不綴言了。我想說一說孔子對民間百姓的影響,可以說,儒家的思想是滲透到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中的,在民間即使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頭老太太,他們的是非標準做人準則,只要仔細追尋,都能在孔子所倡導的言行中找到答案的。簡單舉二個例子,《論語》有二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剛、毅、木、訥近仁”

“仁”是孔子所倡導的最高的道德標準,所有的一切都為“仁”服務,君子要達到“仁人”國君要實行“仁政”,所有人都近仁,國家徹底實行仁政,那麼,離人類的美麗新世界就不遠了。

什麼是“仁”呢,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容”這種人就很少有“仁”的。在民間,老百姓把這種人叫做油嘴滑舌的笑面虎,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大家對這樣的人都是表面應付,內心討厭。而那拙嘴笨舌的“木訥”之人,大家一致認為是老實人,好打交道。雖然現在老實人幾乎和無用人劃上了等號,但是大家最其馬沒有把這些人當成壞人來提防。而對前者,可是都要小心翼翼地對付,由此也可見聖人之言不我欺也。

民間還有一句口頭禪,罵那不孝子孫為“亡本貨”或者說“亡了本啦。”小時候只聽老人們這樣氣急地罵他們那些不孝的兒孫們,到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句話也出自《論語》:“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些老人家們可都是斗大的字不識半升的文盲呵。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茶禪道12018-11-29 23:15:52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誡人們認識規律,尊重規律,才是萬物和諧的基礎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棣棠2021-01-21 22:27:07

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延綿不絕華夏魂。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欣欣向榮的笨蛋2018-11-30 00:46:14

王陽明,心學一脈,影響東亞歷史四百多年。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多多特養2018-11-29 23:29:54

我覺得應當是花木蘭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新智ABC2018-11-30 11:35:28

這句話誰寫的?誰就是

哪位歷史人物的思想可喻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你怎麼看?林山人2018-11-30 08:34:33

老子,孔子。一個道教祖鼻。魯迅說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孔子教人識廉恥,知人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