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只能靠死記硬背來判斷嗎?翻譯奧莉姐2020-08-04 13:25:17

首先要想明白及物和不及物的意思。

及物動詞vt, transitive verb,會把動作傳遞給一個賓語名詞, I bought a house, 如果不加house, 只有I bought。意思是不完整的,等於話沒有說完。

不及物動詞vi, intransitive verb,則不會傳遞動作給一個物體名詞。 He arrived at 7 pm。arrive即使後面什麼都不加, He arrived,句子的意思也是完整的。

英語中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只能靠死記硬背來判斷嗎?黑之聖雷2020-08-06 14:07:26

同學,你需要了解一下「語法術語」到底是怎麼來的——語法術語是語言學家根據語言的自然

規律

總結而產生的,而並不是語言學家一拍腦子隨便制定出的

規則

。當然,在發現規律之後,就會在教學環節中變成一種強制性的規則,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規則”是沒有理據可循的。

對於動詞的及物性這一語法特徵而言,其劃分標準在不同語言間往往具有

相似性

語義

已經可以帶來很強的提示功能,一般可以按照漢語母語者的思路去推測英語動詞的及物性。比如“吃”,一般而言後面必須要接某種食物,這就意味著英語eat是及物動詞(“我吃了”這種高度基於

語境

的例句不在考慮範圍內,看的是一般通法)。又比如“跑”,漢語中也很難找到後接賓語的現象(“跑路”屬於非正式用法,“跑車”是一種車而非動賓結構),這就意味著run(指“跑”時)是不及物動詞。(但還是要跟著語義走,run指“經營”則及物)

至於有些比較亂的地方(可能是題主的困惑點)出現在

短語動詞

上(可以嘗試把短語動詞當成

一個單詞中間分開的形式

看待,而不是動詞+介詞這種由兩部分組成的)。比如take作“拿”、“採取”等解釋時為及物動詞,但對於take on“呈現”這種短語動詞,一般就會把這個take比較籠統地分析成不及物動詞——實際上,take on和take+on字面義“拿上來”(

雖然也沒有這麼用的

)沒有關係,即take on是

一個整體

。而至於原本不及物動詞變短語動詞時,這種字面義和實際義的差異會更明顯,如run across可按字面理解為“跑過”,也可按短語動詞理解為“偶遇”,兩者都是合法的,但“跑過”明顯由兩部分組成(或者稱為“動詞短語”,不是短語動詞,名稱有點繞),而短語動詞“偶遇”則可以看作是一個單詞。

所以,撇開常見動詞(如go, take, get等)附帶的一連串短語動詞外,在及物性方面真正要死記硬背的只有

少數個例

。如漢語中可以直接說“參與某事”,但英語中participate必須要接in構成動詞短語,儘管participate本身就是指“參與”。

P。S。但必須要提醒一點,用漢語語義和用法來推測英語及物性時,由於漢語動詞在

主動、被動、使動

三者之間常常沒有任何標記地活用,而被動(看上去)可以使及物變不及物,使動則可使不及物變及物,需要根據

語境

來判斷動詞的語態,這也會導致似乎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邊界又變得很模糊了——所以積累英語語感還是很必要的。以及,英語中有少數可以比較籠統地稱為“兼及物動詞”的東西,比如He

breaks

the glass和The glass

breaks

,都是合法的,但解釋起來比較麻煩,這裡不多探討,後者涉及的情況一般還是用被動態來說比較恰當些。

英語中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只能靠死記硬背來判斷嗎?21stwell2020-08-10 20:37:31

及物和不及物這個翻譯本身就有問題 一個是verb transitive 另一個是 verb intransitive。 用來判斷動詞是否可以不需要賓語就可以獨立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舉個例子 See。 I will see you tomorrow。 我們明天見,這see 要 有賓語you 才是完整的意思 所以是及物,第二句 I see 我明白啦 沒有賓語就是不及物。區分及物和不及物看句子的表達來決定,字典裡面的 vt 和VI 主要用來提醒你這個詞可能有多種用法,要區分的話必須大量閱讀英文原著有一萬詞彙量的基礎上閱讀超過二十萬字的英語原文,你就能自然區分。

英語中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只能靠死記硬背來判斷嗎?知乎使用者2020-08-12 16:23:05

用什麼方式都可以,唯獨不能靠死記硬背。

第一,語法的角度。

一定不要孤立的看待詞法,詞法要在句法下才有意義。也就是說,要把vi放進句子裡。這裡說的句子是指clause,而非sentence,sentence是比clause更大一級的結構。

7種典型的句子結構(注意,並不能包含所有句子,典型的比如there be句型、it作假主語的句型並不在這之中):

SVO

SV

SVA

SVC

SVOC

SVOA

SVOO

其中,S是subject(主語),V是verb(翻譯為動詞是有問題的,但習慣了),O是object(賓語),C是complement(補語),A是adjunct(修飾語,也有寫作adverbial(副詞性成分),因為這個句子成分通常是副詞或副詞性短語或很短的副詞性從句)。

①只有SVO、SVOA這兩種,V這個句子成分中使用的verb是大多數vt;

②只有SV、SVA這兩種,V這個句子成分中使用的verb是大多數vi;

③SVOO中,V這個句子成分中使用的verb只是是少數vt,例如:

I

gave

you a book。

I

sent

her my love。

I

tossed

you my basketball。

④SVC中,V這個句子成分中使用的verb是典型的linking verb(系統詞),be和become這種動詞就不說了,常見的感官動詞look, sound, smell, feel等都是既可以是linking verb,也可以是action verb(行動動詞),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可能相對沒那麼熟悉但使用很高頻的動詞,例如:

You

seems

happy。 (你似乎總是很快樂。)

He

went

mad。 (他進入很生氣的狀態。)

My brother

appeared

sad。 (我的兄弟顯得傷心。)

⑤SVOC中,V這個句子成分中使用的verb也只有少數動詞,但這個動詞其實不用區分它是vt還是vi,從語用的角度講,有時候,這裡的verb和O並沒有顯著的“受動”關係,verb和S並沒有顯著的“施動”關係。例如:

I

considered

your idea rather clever。 (我認為你的觀點很牛批。)

I

found

the game exciting。 (我發現這個遊戲很好玩。)

I have

had

the car fixed。 (我把這輛車修好了。)

如果你僅僅只區分vt和vi,你頂多只能處理①②兩種情況,也就是SVO、SVOA、SV、SVA這四種句子結構,另外三種句子結構對你而言是全然陌生的。

第二,語境。

這個第二點,比第一點重要得多。我們傳統的語法教育是去語境化的形式邏輯,這是傳統語法的一大弊病。在稍微新一點的語法教育裡,其實是融入語義、語用、認知結構的綜合性教育。

語用,主要涉及資訊的組織結構,比如,一個句子的第一重心,是句子的末尾,你要把新的資訊、需要強調的資訊放在句子末尾。在口語中,可以透過重音和高聲調來強調新資訊重點資訊,但在書面語中,只能透過資訊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凸顯重點資訊。

認知結構,主要涉及大腦的隱喻機制和多區域對映機制,以及對事物的不同抽象層次。關於抽象層次,舉個例子:

ice cream冰淇淋,作為抽象概念,是不可數名詞。但是它可以具化到“一個完整的有外包裝的實物”,比如一個“甜筒”,這個時候它就是可數名詞。所以通常說,I feel like eating

a

ice cream。 (我想來個冰淇淋。)

本文提到的語法、語義、語用、認知結構,你都可以不管。你只需要記住一點:

學習和練習語言,一定不能是去語境化的,必須是高度融入語境的。

最小的語境,可以是一個場景的完整的對話(聲音材料或影片材料或文字材料),一篇完整的文章。

必須在至少這樣一個基本的語境裡,關注一個一個完整的句子(clause)。cluase往上可以進一步關注sentence,各種複合句和複雜複合句;clause往下,進一步關注V(動詞部分)的使用。注意,這個V,指的是動詞的時、體、態的整個部分,不僅僅是那一個動詞或短語動詞。這一切都不是形式邏輯,而是需要訓練成直覺。你可以完全不知道本文提到的任何一個術語,但你需要知道語言中存在那麼一個東西,句子中存在那麼一個部分,動詞中存在那麼些形態變化,然後你可以在某種語境中,基於你要表達的意思,直覺的反應出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時。“將來”其實嚴格來講不是一種時,更多的是情態,尤其在口語中),是長期存在或習慣性事實或瞬時動作、參照時間點之前發生並對參照時間點造成影響、在一個時間段內持續、在一個持續段內持續並對參照時間點造成影響(體),是描述事實還是表達意志、觀念、建議、強迫以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態)。

英語中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只能靠死記硬背來判斷嗎?你笑起來真好看2020-08-27 19:24:02

一句話,你自己隨便舉例子,舉中文的就行。如果這個動詞後面你可以直接跟一個名詞,就是及物動詞,否則就是不及物動詞。

這句話可以搞定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也就是你幾乎不用去記,哪記得了這麼多。

比如:walk,散步,你能舉個例子直接在後面加一個名詞嗎?你舉不出來的,散步學校??不行,只能說在學校散步,在哪裡,其實是in或者at,所以你只能翻譯為walk at school 或者walk in the school。

反之,eat 吃,可以直接舉個加名詞的利子,比如,吃屎。哈哈哈。

或者比如tell,你可以說tell a story,可以加名詞,所以是及物動詞。

覺得可以的點個贊啊,我覺得這個判斷挺好的,但不是我原創的。可以去秒詞邦微信小程式裡面學習英語,,尤其是高考類的,裡面的老師講語法和詞法確實挺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