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更新 | 第二章新增mini6果凍屏使用體驗

目錄

一、種草篇

該不該買iPad

該買哪款iPad

二、糾結篇

iPad 還是 iPad Air

iPad mini 還是 Air

iPad Air 還是 Pro

11寸 還是 12。9寸

64G 還是 256G

WLAN還是蜂窩版

學生黨/畫畫/網課/考研 選哪款

mini6 果凍屏/波浪屏現象到底能不能買

三、引數篇

iPad 在售產品引數對比一覽

寫在前面

一年一度的蘋果春晚過後,感覺知乎關於蘋果產品的問題又增加了不少。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釋出會後,不只是iPhone,關於iPad的問題無論數量還是熱度也都挺高的。從具體的問題來看,大家對iPad不管是型號方面還是配置方面,都有不少的糾結點。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目前在售的iPad型號。iPad 9和iPad mini6 是今年9月釋出會新品

作為一個使用過iPad 多代產品的老使用者,線上下也幫助不少糾結的親朋好友做過選擇和推薦。這裡把自己對iPad產品線的一些理解整理成一篇選購手冊,希望也能幫助大家告別糾結。

文章比較長,看似跟“簡明”搭不上邊,但其實主要是想盡可能的覆蓋更多大家糾結的問題。你可以透過目錄,直接跳轉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也可以按照以下面情形對號入座,來節省瀏覽文章的時間。

如果你不太瞭解iPad的產品線,但由於各種原因被種草想購買iPad,又不想花太多時間在產品選擇上面,那麼請看第一章-種草篇。

如果你已經對iPad有一定了解,但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些問題一直拿不定注意。我會在第二章-糾結篇列出常見的選購糾結問題,並給出我的建議供參考。

如果你對數碼產品很瞭解,喜歡自己決定,但是懶的去收集整理資料。在第三章-引數篇中我會定期更新一份完整的在售產品詳細引數對比表格,方便你快速檢視對比並做出自己的選擇。

一、種草篇

這一篇針對不太(懶的)瞭解iPad產品的讀者

該不該買iPad

雖說是種草篇,但需要先給想買iPad的你潑個冷水。iPad不同於手機或電腦,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它並不是一個必需品。

也就是說,沒有iPad,不會影響你聽課記筆記,不會影響你考研,也不會讓你無法勝任工作。如果你是學生或剛畢業,預算不足或經濟條件不允許,那麼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其他人都有我也要用,或看了什麼“準大學生必備”之類的文章,勉強去購買iPad。

如果經濟層面沒問題,那麼iPad的確能對學習,工作,生活等很多方面有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提高學習效率,比如打造一個便攜生產力平臺,比如更好的影音遊戲體驗等等。

所以,有想法,預算能接受,那就買。體驗數碼產品,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該買哪款iPad

先說結論,在

預算能接受

的前提下,只推薦一款的話,我會建議你直接選擇

iPad Air 4 64G WLAN 版本

原因是,對於沒深度使用過iPad的新使用者,你其實並不很清楚iPad能滿足你哪些需求,或帶給你哪些體驗,一切都要在使用中慢慢發現。而iPad Air身上有著iPad產品目前所有的主流賣點,包括高素質的全面屏,較強的處理器和基礎硬體,以及完整的擴充套件配件支援,又相對輕便一些。換句話說,iPad Air 能讓你有一個完整的iPad功能體驗。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在這個基礎上,隨著使用的深入,如果確實不太習慣使用iPad作為生產力或學習工具,那麼退一步,至少它有很好的螢幕素質和音影片效能,作為娛樂平板或PPT/網課也有非常好的體驗;如果覺得iPad對工作學習幫助很大,那麼進一步可以繼續選購二代觸控筆和妙控鍵盤等配件,配合各類專業軟體,打造成自己的便攜生產力平臺。這也就是坊間常說的“進可生產力,退可愛奇藝”。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而iPad因為主打入門價格,缺失了很多我認為iPad產品線最亮點的功能;iPad mini是針對有小屏需求的人群;iPad Pro價差帶來的升級,不一定是新使用者會用的到的。綜合來看,iPad Air是普通使用者的最佳選擇。具體的對比,在“糾結篇”裡有詳細的說明。

二、糾結篇

這一篇是針對糾結在具體型號或功能上的讀者。

iPad 還是 iPad Air

這兩款的對比,預算夠一定是選擇Air,因為錢花的值。

Air相比iPad的升級有下面幾點:

效能:

A14和A13雖然只差了一代,但是cpu算力已經是不同梯隊了,gpu差別不大。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螢幕:

iPad不是全面屏,而且只支援sRGB色域,相比Air少了p3廣色域,多點背光等許多顯示技術,顯示效果差別比較大;

同時,iPad的非全壓層螢幕也比較影響使用體驗。一方面螢幕反光比較嚴重,一方面用Apple pencil的時候,非全壓層螢幕噠噠噠的聲音讓人很不舒服。

音影片:

很多人其實忽略了,整個產品線只有iPad是不支援杜比視界和HDR10播放的。

這個在目前已經不是什麼用不上的新技術了,主流的影片平臺優愛騰以及B站都提供部分或完整支援了杜比視界和HDR的影片,而且在支援的裝置上播放效果確實肉眼可見的區別。

音訊部分,iPad的立體聲揚聲器不是橫置的,橫屏播放的立體聲音效果也大打折扣。

其他:

iPad不支援wifi 6,只支援一代Apple Pencil,也不支援帶觸控板的妙控鍵盤。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一代Pencil這個充電方式個人覺得真的很不“蘋果”

總之,iPad Air對比iPad的升級是完全對得起價差的,且升級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用的上的功能,除了實在預算原因,那麼還是建議Air。

iPad mini 還是 Air

2021年10月更新:在目前的時間點,iPad mini6在已購買的使用者反饋和實機評測中暴露出來不少問題,主要是螢幕水波紋和波浪屏,而且確實影響閱讀類的應用的使用,但是對於遊戲和影片播放影響不大。建議可以去實體店試用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10。6更新。mini6已經到手幾天,果凍屏確實有,但基於我手上這臺裝置和的我的使用場景下,除了刻意認真去觀察,日常使用基本留意不到。

iPad mini是整個產品線唯一的小屏產品。而最新一代的mini6,我覺得是整個9月釋出會最亮眼的產品了,感覺蘋果把能塞進去的硬體都給堆進去了,甚至比Air還多了個閃光燈和更高效能的A15處理器(對比iPhone的A15有降頻)。

我其實不太同意好多回答說的,mini只是個大號的遊戲手機和播放器,不適合學生黨用,看文件和做筆記吃力。

其實,特別是這一代mini 8。3寸的螢幕,已經跟正常的筆記本差不多的大小,而且kindle都能好好看書,mini怎麼就看文件吃力了?唯二的兩個劣勢:一是如果需要經常分屏顯示的話,那mini確實會捉襟見拙,二是由於大小的原因,沒法用鍵盤殼,需要只能外接藍芽鍵盤。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總之,這一代mini產品力比較強的,螢幕大小在大多數需求下也是夠用的,而且便攜性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使用場景也會增加很多,吃灰的可能性更小。

確實mini 6和Air是比較難取捨的2個產品,我個人會更偏向選擇Air 4一些,畢竟適用面更廣。

但mini作為產品線唯一的小屏產品,是有自己的定位和優勢的,如果你主要需求就是一臺大號的遊戲裝置和播放器,那就不用猶豫了,最近釋出的mini 6是個很合適的選擇。

如果還是糾結螢幕大小夠不夠用,可以去線下實際體驗對比下再做出決定。

iPad Air 還是 Pro

先看看Pro對比Air有哪些升級

效能:

直接下放桌面級處理M1到iPad上,說是一臺小電腦,至少從效能來說沒有誇大。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螢幕:

自適應高刷,XDR miniLED材質螢幕(12。9 寸版本)

ProMotion 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支援最大120Hz的動態重新整理率,這個今年iPhone13系列最大的賣點,其實在iPad Pro早就用上了,相比其他螢幕技術,高刷是使用者感知度最強的螢幕顯示效果了。

而iPad Pro 12。9上的miniLED XDR顯示屏,畫質是可以直接和OLED比拼的,但又杜絕了OLED的燒屏以及低亮度頻閃的問題。

攝像頭:

增加一顆超廣角鏡頭,且整體鏡頭素質升級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音影片:

四揚聲器,五錄音棚麥克風

其他

:雷靂/USB4介面(速率最高40Gb/s,Air 5Gb/s ),鐳射雷達掃描器。

從iPad Pro的這些升級來看,其實可以發現蘋果對Pro產品定位的內在邏輯,那就是為了打造一個音影片拍攝,剪輯便攜工作平臺。

高規格的攝像頭和棚級麥克風,可以直接作為拍攝的主力裝置,同時,不需要額外的匯入匯出的動作(想想用手機或相機拍攝高畫質素材,再匯入到電腦處理的痛苦),就可以在Pro上用桌面處理器的效能剪輯處理這些素材。如果外部資料需要匯入,高規格的介面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效率,並且也支援外接高素質的螢幕使用。

所以,從蘋果對iPad Pro的定位出發,選擇就比較明確了:

普通使用者,沒有太大必要上Pro,因為Pro帶來的升級,普通使用者不一定用的到。

有音影片處理需求的專業使用者,有電腦做主力選擇11寸Pro,用iPad做主力選擇12。9寸。

土豪隨意。

其實這兩產品還有個經常會被糾結的點,就是iPad Air 256G與iPad Pro 11 128G,因為價格相近。建議如果有活動,價差在300以內就直接入iPad Pro吧。但同時也請多考慮下自己的需求,iPad Air 64G真的不夠用麼?

11寸 還是 12。9寸

11寸 Pro和12。9 Pro寸的主要功能差別在上個問題有提了,最大的優勢就是螢幕顯示技術升級成miniLED的XDR螢幕,在LCD上帶來了OLED的顯示效果。

選購的建議在上個問題也有說了,有電腦做主要生產力選擇11寸Pro,用iPad當做主力電腦選擇12。9寸。

64G 還是 256G

經過9月這次釋出會的更新,目前官網在售的產品除了Pro系列,其他型號都只剩2個儲存規格,64G與256G,不得不感嘆廚子精準的刀法。

需要的儲存大小是完全因人而異的,這裡建議一個比較通用的判斷方式:你目前主要使用的手機,除了照片和微信以外,已使用的空間不超過50G,那就選擇64G版本的,如果超過了,那麼建議預算合適就選擇256G的一步到位。但如果是iPad Air 256G建議價差不大的話,直接選擇iPad Pro 11 128G。

對iPad Pro來說,普通使用者128G夠用了,專業使用者相信很清楚自己需要多大的儲存,根據預算按需選擇就好。

WLAN還是蜂窩版

首先明確一點,你會經常有不帶手機只帶iPad的場景麼?如果沒有,還是儘量選擇WLAN版本,手機作為熱點足夠了,操作也不會麻煩到哪去,省下的錢買Apple pencil,個人覺得對iPad整體功能的提升比蜂窩網路大不少。

不過這裡提一個很多人沒注意到的點,就是蜂窩版除了4G/5G的網路,還多了GPS晶片,而WLAN版只支援低精度的基站定位。我還真見過朋友自駕遊拿iPad做車載導航的,你還別說效果比手機和車機好多了,如果你確實有這類小眾的需求,那就只能選蜂窩版本了。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網上隨便找的圖

學生黨/畫畫/網課/考研 選哪款

這些也是經常看到大家在糾結的問題。我想說其實任何需求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產品的使用和自己的變化,你對iPad產品的定位和需求都有可能改變,沒必要一開始就給自己套個身份把需求框死了。在第一篇裡,我說如果只推薦一款,那就推薦iPad Air,就是因為它是一個能讓你在iPad使用中,能不斷髮現需求,並能滿足大部分需求的iPad產品。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所以,對這一類問題的選購建議,預算能接受就選擇Air,預算不夠就選iPad。沒有特殊需求都選擇64G WLAN版本足夠用了。

mini6 果凍屏/波浪屏現象到底能不能買

我自己首發入手,重度使用了幾天。

先說結論,果凍屏?確實存在。水波紋?也確實存在,對比我手頭古董iPad mini2,mini6也確實更明顯。但是我不會想去退貨,因為也確實基本不影響日常使用。

具體感受寫在這篇回答裡:

簡單來說,由於螢幕畫素排列以及LCD重新整理機制,在豎屏上下拖動,橫評左右拖動時才會有果凍屏現象。注意到這個問題以後,在刷資訊流的應用比如知乎,微博,認真看還是肉眼可見的但是因為螢幕本來就不是高刷,反而弱化了果凍效應,個人感覺不會太影響閱讀。

然後在影音,遊戲,寫寫畫畫類應用上,至少我手頭上這臺裝置完全感受不到果凍屏有啥影響。

所以,有小屏便攜需求,或者主要需求是遊戲平板和娛樂影音平板的,還是很推薦入手的。但是分屏應用體驗確實捉襟見拙了。主要以學習為主,分屏聽課比較等需求,可能還是iPad標準版或Air比較合適。

目前官方發貨較慢,京東自營大部分顏色都有現貨

三、引數篇

這一篇針對懶的蒐集資料,但想自己對比做決定的讀者

iPad 在售產品引數對比一覽

「告別糾結」iPad簡明選購推薦手冊(2021年10月版)(更新mini6 果凍屏實際體驗)

* 表格會隨著新品釋出和價格大幅度變更時不定期更新

** 表格中所有資料來自Apple(中國)官方網站

寫在後面

總的來說,核心的選購思路就是去考慮產品價格差別帶來的功能或外觀差別,是否是你的核心需求,如果不是,那麼就沒必要糾結選擇便宜的型號就好了。

核心需求因人而異,但也不要因為人云亦云給自己創造偽需求。如第一章所說,iPad並不是一個必需品,但確實是個對工作、學習、生活都能帶來不少幫助的產品。希望大家看都做出最合適自己的選擇。

如果這篇文章成功讓你告別糾結,請幫忙點贊支援一下。如果還有其他糾結的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