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ilem教主新歌大氿歌?被迫改名的使用者2019-03-02 09:37:01

我先吹!!

此曲之應天上有

據典引經論飲酒微醺半醒提筆來

揮毫一筆斥方遒

這才是我想要的古風曲的樣子!!

先上詞:

土生木釀水中火金樽玉液小乾坤文痴武客三點血江湖相見半盞春一白忘憂再消愁三碗同天競風流浮雲蒼狗爛柯泥唯此醪糟誠不欺 花槍風雪挑葫蘆哨棒過崗打猛虎謫仙對影撈玉蟬詩聖放歌擊浪還大甕一揚傾江海飲日吞月胸中來大夢一場三千載悲喜穿腸莫掛懷 大風翕張浪形骸疏狂放歌死便埋大瘋一躺兩相忘不知東方天既白

關於詞:

用典之處B站評論區已經有了很好的解釋,這裡不做過多贅述。需要詞解的話還是讓大佬來吧,本人表達能力不強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只知道這歌是寫中國的酒文化。

下面說曲:這曲第一耳朵聽到副歌的時候,有種風兮風兮的感覺,如果你買過專輯或者是有在官方哪裡試聽過會有一點相似的感覺。但是《大氿歌》更為豪放灑脫。

之後讓我聯想到的就是之前的《言氏戰鼓》

在配器方面有一點相似,如果我沒聽錯的可能還用了同款嗩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聽聽《大氿歌》伴奏的版本,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笛子的riff段,古箏的貫穿,中國鼓的氣勢加上副歌段嗩吶的流氓(狗頭)真的是很棒的曲子。

然後說說主旋律:

因為詞用的是七言絕句的格式,所以聽起來朗朗上口,以及教主本來就很會寫這種記憶點比較強的旋律(洗腦)真的是別有風味的古風歌曲。

然後說說混音和PV

就一句話:不輸拜年祭

感覺這歌十分適合在一個天朗氣清的晚上,獨自一人或與朋友,在院子裡面,整二兩小酒,一碟花生米,邊喝邊聽,豈不快哉。

本人才疏學淺也只是個業餘的音樂愛好者,

如果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望大家指正,會持續關注問題期待大佬來發詞解(抱拳)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

人本是戴荃老師,表示無比期待人本ing

如何評價ilem教主新歌大氿歌?萊布尼茲之夢2019-03-02 17:00:27

第三首了,ilem很傳奇的,中文V家的很多操作都是從一個理工科學生的業餘愛好開始的。這一次,ilem同樣走在了一條新路上,探索一個之前沒有人走的模式。

我不知道這是否能成為

第一個走向普通音樂愛好者的中文V家專輯。

但我希望它是,因為這可以是一個開始。

回到這首歌,這首歌聽著很舒服。很舒服就好,很舒服就適合傳播,適合傳播就可能成為一個新的開始。ilem的知名度也不會讓這張專輯陷入被人聲本家的名氣覆蓋的困境。中文v家的知名度和非人類元素(人工智慧等)的討論度一直在增加。而《勾指起誓》的特殊性又高調強調了這位詞曲作者的存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了,我看能成。

如何評價ilem教主新歌大氿歌?yu xiang2019-03-09 17:49:02

整體上很好,也容易唱,比較口水,這沒有貶低的意思,好唱可以廣泛流傳,挺好的。

詞寫的很用心了,用了不少典故,不過都是耳熟能詳的,很大眾化的典故,這也沒有貶低的意思,也是方便傳唱的,挺好的。

旋律不懂,不是學音樂的,不能亂說。

歌詞在一些小細節上還有改進的空間。

比如,詩聖放歌擊浪還,疏狂放歌死便埋

重複用了“放歌”一詞。第一句講杜甫,第二句講劉伶,那麼劉伶這句可以改成“疏狂長嘯死便埋”,劉伶是魏晉名士,當時的名士都喜歡長嘯于山林。長嘯對放歌也是合適的。

再比如,羲之流觴筆抒懷。

“筆抒懷”三個字文法上美感太差了,不如改成“羲之流觴蘭亭在”,既可以理解為王羲之在蘭亭,又可以表示蘭亭集序存世(雖然只是描本),雙關語要更美一些。

最後,整體上很瀟灑,確實有開懷暢飲的爽快感。特別副歌部分的幾句很爽。

大甕一揚傾江海,大夢一場三千載。

氣魄非凡。

如何評價ilem教主新歌大氿歌?螺螄大語文2019-06-12 09:41:44

中華民族什麼時候開始釀酒的呢?各種古書記載說法並不統一,有說黃帝時代,有說堯舜禹時代。不管這些說法怎麼變,唯一公認的就是,酒文化可以說long long long ago 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民族和酒的關係可謂難捨難分。

有人說,殷商因酒亡國,也時常被後世當成反面教材來告誡子孫,比如《詩經》裡就痛罵殷商貴族酗酒這種不良風氣,《尚書》裡,周公告誡子孫不要學商王這個瓜皮,喝酒喝得國家都沒了。

周朝還有專門管釀酒的國家公務員,每天監督造酒釀酒,突發奇想把酒和酒槽分開,就有了“清酒”,因為以前他們喝酒是連酒槽一塊吃的。

到春秋戰國,隨便翻開什麼《左傳》、《楚辭》、《戰國策》,裡面都可以看到酒出席祭祀、國宴、接待等各種場合,很有排面。

《大氿歌》沒有長篇大論,卻精準的涵蓋了從古至今的大部分酒文化。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頁頁都散發出酒香。

土生木釀水中火,金樽玉液小乾坤。

酒有五行之說,木是酒之源,水是酒之型,金是酒之本,火是酒之魂,土是酒之器。意思是說,糧食釀酒,糧食屬於“木”,酒本身液體屬“水”,後世的酒透過蒸餾更上一層樓,這就是“金”的來源,裝酒的器皿多用陶土,就是“土”,“火”的說法是因為酒性烈如火。

“金樽”指得就是古代的盛酒器具,亦作“金尊”,酒樽的美稱。“玉液”就是美酒,“天賜瓊漿,泉湧玉液”,後半句來源於“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

文痴武客三點血,江湖相見半盞春。

前一句來源於“杜康釀酒”的傳說。相傳杜康造酒時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經高人指點就是需要文人、將軍、瘋子的三滴鮮血。

唐時稱酒為“春”。因飲酒後臉頰紅潤,滿面春色,故稱。

一白忘憂再消愁,三碗同天競風流。

這句裡的典故知道的人就多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但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後面的“三碗”就是桃園三結義。

浮雲蒼狗爛柯泥,唯此醪糟誠不欺。

“爛柯”借用了《述異記》中的故事,“一醉不知三日事,任他童稚作漁樵”。“醪糟”也是酒的別稱。

花槍風雪挑葫蘆,哨棒過崗打猛虎。

這句裡的故事也非常有名,林沖風雪山神廟,花槍挑著酒葫蘆,武松三碗不過岡,乘醉打猛虎。

謫仙對影撈玉蟾,詩聖放歌擊浪還。

詩仙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及傳言他酒後撈月,溺水而死。

詩聖杜甫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李白眾所周知是個酒鬼,杜甫也說過自己“性豪業嗜酒”,郭沫若稱他為“酒豪”。

羲之流觴筆抒懷,琅琊太守傴僂來。

“曲水流觴”,本是一個民俗活動,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帶頭者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謝安等在舉行修禊祭祀儀式後,在溪邊玩起了曲水流觴的遊戲。酒觴停在哪兒誰就作詩。據史載,在這次遊戲中,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成詩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詩,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大家的詩集起來,揮毫作序,乘興而書,就有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

“太守”說得是醉翁歐陽修。歐陽修被貶滁州時,去爬當地的一座琅琊山,留下了《醉翁亭記》。

關公壯行斬華雄,悟空借膽鬧天宮。

這兩句典故大家也熟悉,關公溫酒斬華雄,悟空因為王母開派對請所有人除了他,就自己開了個酒會,大鬧天宮。

大甕一揚傾江海,飲日吞月胸中來。

“傾江海”是據傳有人送了勾踐一簞醪,他沒有自己喝掉,而是倒入江中與三軍將士同飲,後來這隻軍隊所向披靡。

也可能是來源於之前微博很火的網友自己寫的詩“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飲日吞月”來源於酒劍仙的“一飲盡江河,再飲吞日月”。

大夢一場三千載,悲喜穿腸莫掛懷

這句典故出自陸游的“一飲五百年,一醉三千秋”,以及道濟禪師的“酒肉穿腸過”。

大風翕張浪形骸,疏狂放歌死便埋。

說的是劉邦親征平了淮南王英布造反,回來路上去了一趟沛縣,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十分感慨之下,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

後半句個人理解是來自於杜甫的“痛飲狂歌空度日”和辛棄疾的“醉後何妨死便埋”。

大瘋一趟兩相忘,不知東方天既白。

出自白居易的“狂夫與我兩相忘,故態些些亦不妨。縱酒放歌聊自樂,接輿爭解教人狂”。

後一句則是蘇軾的《赤壁賦》,東坡和他基友們月夜泛舟,聊聊人生,吃完喝完之後倒頭就睡,“不知東方之既白”。

郭沫若做過一個統計,在李杜現存的詩作中,言及酒的,李佔17%,杜佔21%。由此可窺見酒對於中國古代文人的重要性。如果沒有酒,文人們的創作怕是要少了許多綺麗。

李白醉酒詩百篇的情景我們無法親眼見識了,但是從現在的流行文化中,能夠感受到千年之前的壯志豪情江湖意氣,也是對他們的一種隔空致敬了。

ilem真的很厲害,懂得很多,我們組裡的語文老師都在誇。

如何評價ilem教主新歌大氿歌?朝雨2019-12-21 15:30:30

醉了的感覺

這首歌第一遍感覺一般,越聽越有味道,越聽越有感覺。

這可能就是酒帶三點水的原因,文痴武客三點血,在酉時啟封,是謂酒。記得以前聽過,杜康釀酒的故事。

疏狂放歌死便埋(辛棄疾“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

不知東方天既白(蘇軾“不知東方之既白”)

羲之流殤筆抒懷(王羲之於蘭亭之上流殤曲水)

琅琊太守傴僂來(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林教頭,武行者,李太白,杜子美,陸放翁,劉伯倫,蘇東坡,王右軍,歐陽修,關雲長,齊天大聖……能喝的,會喝的,廟堂的,江湖的,人間的,天上的,舞文弄墨的,耍槍使棒的,更兼魏晉唐宋、三國水滸西遊,都在這碗酒裡頭了。